|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愈发紧密,这不仅为俄罗斯带来了急需的现金流,也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
然而,关于中俄第二条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建设,却一直是波折不断,其中最大的障碍竟然与蒙古国有关?
早在2006年,中俄就规划了两条天然气管道,但时至今日,只有西伯利亚力量1号,也就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经全线贯通。
而2号管道却迟迟未能开工,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俄罗斯方面原计划让这条管道穿越蒙古国。
然而,在俄乌冲突之后,蒙古国似乎看到了“商机”,想要通过提高过境费来从中获利。
这不,在俄罗斯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上,俄方专家就透露了与蒙古国的谈判相当复杂,甚至警告蒙古国可能“空手而归”,因为俄罗斯还有备选路线。
而中国方面,对于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国也一直是心存顾虑。
毕竟,蒙古国近些年推行的“第三邻国”政策,让中国不得不警惕。
万一哪天蒙古国与美国“勾结”,给中国来个“卡脖子”,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就在蒙古国“待价而沽”之际,哈萨克斯坦却突然杀了出来。
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长表示,对经哈萨克斯坦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项目非常感兴趣,愿意为管道建设提供领土。
这一表态,无疑给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可能。
然而,线路规划只是第一步,更核心的问题还在于价格。
以前,俄罗斯手里捏着能源,中国在价格上可能得“让步”。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逆转。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在价格、支付和投资条件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优势。
反倒是俄罗斯,因为失去欧洲市场,急需开通新的能源通道,解决现金流问题。
这不,去年普京参加“一带一路”峰会时,外界都期待他能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协议,但结果却是“空手而归”。
今年5月普京访华期间,俄副总理再次表达了签署合同的愿景,但结果还是一样。
再加上蒙古国的“搅局”,这条管道的建设似乎更加遥遥无期了。
然而,俄罗斯却等不起了。
最近,拜登政府实施新的制裁,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制裁。
这一制裁,等于完全卡断了俄欧天然气贸易,卢布也是应声暴跌。
这下,中俄管道建设的紧迫性就更加凸显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的妥协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毕竟,与中国的合作不仅能够解决俄罗斯的现金流问题,还能加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振兴。
而蒙古国呢?
如果继续“待价而沽”,恐怕真的会成为这场能源合作的“局外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