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4|回复: 0

宕渠之战,平定益州关键一战,“五虎上将”对战“五子良将”,张飞是如何用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回帖

3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9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而蜀汉阵营的头部武将,那必然是关张赵马黄五人,俗称“五虎上将”。
但说起高光时刻,关羽有斩颜良,赵云有单骑救主,马超有潼关之战,而黄忠有阵斩夏侯渊。
而对张飞,人们耳熟能详的,只是长坂坡一声吼: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但这似乎除了嗓门大、长得凶之外,还不足以证明其实力。
张飞的军事能力究竟如何?我们可以详细了解下益州之战前后张飞的表现。
他领重兵驻守入川重要据点阆中,由此可见其统率能力;而通过张飞在宕渠之战大胜“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则可充分说明其作战水平。
当时刘备在湘水划界后,因为害怕后路被曹军截断,只是率兵在益州边缘的江州观望。张飞在宕渠之战大获全胜之后,刘备方才放心进入益州,并随后还是着手策划汉中之战。
可见在平定益州的过程中,张飞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张飞的经典之战。
1.webp


张飞
214年,在漂泊三十年之后,刘备终于成功入川,拿到一州之地,拥有了割据一方的实力。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刘备的处境依旧十分危险。
北边汉中方向,曹操击败张鲁占据了益州门户汉中。虽然曹操为稳定朝局和援救合肥而离开汉中,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卷土重来。且驻守汉中的夏侯渊、张郃等人还在不断往益州侵袭、窥探。
东边荆州方向,孙权见刘备得到益州,便咄咄逼人地想尽快讨回荆州,甚至不惜背弃同盟与刘备在湘水对峙,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这种局面是极为致命的:
倘若刘备将荆州全部还给孙权,而曹操随后又率军攻占益州,那么刘备将再也无路可退。
为给自己留得一线生机,刘备做了两个决定:
1、在荆州为自己保住一块立身之地。经过软磨硬泡,刘备终于争取到与孙权沿着湘水划界,拿到了南郡、零陵郡和武陵郡‌三郡。
2、设立阻挡曹军的前沿阵地。好不容易得来的益州,怎可轻易让人?刘备决定派兵守住汉中通往益州的口子。
汉中通往益州有两条道路:金牛道和米仓道。
金牛道是汉中到益州的主干道。但就是因为路好走,这里设下了重重关口,比如阳平关、剑门关、葭萌关等著名的关口都设在这条道上。所以防守压力相对而言并不大。
而米仓道就不同了。这条道沿途高峰丛集、万壑分流,也就是说走这条路得背靠深渊搞攀岩,并且到了夏季沿途溪水暴涨,还要做好漂流的准备。
正因为崎岖难走,所以无法设立关卡,士兵们只要不掉下悬崖,就能够跌跌撞撞地行进,直到走到阆中。
阆中便是米仓道上仅有的一个重要枢纽。它极为重要:若张鲁或曹操拿下阆中,沿着长江到合江,再拿下江州(重庆),就能直接切断刘备前往荆州的道路,将刘备困在四川盆地,来一个瓮中捉鳖。 
显然和金牛道的关口相比,守住阆中才是重中之重。
如此重任,该交给谁呢?刘备决定:让张飞去。
曹公使夏侯渊、张郃屯汉中,数数犯暴巴界。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
张飞的实力和地位,可见一斑。
2.webp


阆中地形图
刘备派张飞守阆中,除了控制进出川道路外,还可了解曹军意图。
刘备并不清楚曹操是否真的得陇望蜀。
直到汉中之战前,法正才明确指出:
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法正明确指出来:为啥曹操打下汉中之后,不顺手将巴蜀也拿下呢?肯定是其后院起火,顾不过来了。这样一来,刘备所需要面对的并非曹操大军,而只是夏侯渊、张郃所率的曹军西线部队罢了。
而支撑法正这个观点的,便是张飞驻守阆中所获得的信息。
张飞在阆中驻守很久后,也没有发现曹军有集中主力进攻益州的迹象。
尤其是当张郃拿下巴东、巴西二郡后,这个态势就已经十分明显。
因为张郃并不急于进攻益州要地,并与蜀军决战。而只是通过巴东巴西两郡蚕食土地、抢夺人口。      
原来他只是来占便宜的!
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刘备决定,不仅仅要巩固益州,接下来还要趁曹操无力西顾时,一举将汉中拿下。
首先就从攻击张郃开始。
于是张飞立即从阆中出兵,向张郃军逼近。
张郃果然是老油条,他并不急于与张飞交战,而是选择在蒙头就地防守。
让我们比较下此时战场情况:
1、双方的兵力。汉中曹军兵力总共为3万人左右。张郃作为副将,所率军队应为前锋,其兵力占比不会超过三分之一,也就是大约为万余人。
在史料记载中,张飞发起最后攻击的也有万余人,由此可见张飞的军队要多于万人,在规模上略占优势。但张郃所率前锋应为精锐,而张飞所率则是二线卫戍部队。所以综合来看,两军战力大致相当。
2、战场情况。《读史方舆纪要》有记载:
米仓南临中巴,北瞰兴元,实为孔道,是时张郃守汉中亦由此入巴中,进军宕渠之蒙荡石。
所谓蒙荡石,便是蒙头、荡石一带。张郃选择在蒙头与张飞对峙,应该是看中当地易守难攻的地形。
双方在蒙头一对峙就是五十多天。
显然张郃防守严密,张飞一时找不到任何机会。
双方军队战力大致相当,所以就这样僵住了。
如此看来,交战之初的战场情况其实不利于张飞。
张飞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歼灭张郃,至少也是要将张郃驱逐出益州。但如果双方形成长期对峙,那么张飞的计划就失败了。
至于为何张郃要与张飞对峙,可能是和其战略相关。
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
也就是说张郃的主要目的是将巴东、巴西两郡人口给迁移到汉中去,将两郡的血液彻底吸干。
张郃与张飞相持也不开战,很可能就是为了掩护曹军多转移一些人口。
而这也可以解释,为啥张郃在巴西吃了败仗回汉中,还能够得到封赏:
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
张郃转移人口带来的收益,远远超出其被打败的损失,所以虽然战败仍然受赏。  
所以张飞得赶紧阻止张郃的行动。
3.webp


狡猾的张郃
经过一番对峙后,张飞发现他手头军队根本就硬刚不过曹军,只是靠着主场和规模优势将曹军堵住而已。
但曹军也并非没有弱点。张郃所率的曹军长途奔袭而来,就是依靠米仓道输送粮草。那么如果张飞能想办法绕后包抄,截断米仓道,就能将张郃军的大动脉掐断,到时候张郃军就能不战自败了。
而在山地之间迂回机动,正是蜀军的强项。益州多山的环境,便决定了当地步兵擅长在山间攀援行进,而来自北方平原地区的曹军恰恰不具备这个本事。
如果蜀军能够在附近找到一条山路,实施对米仓道的突袭,就能够打曹军一个措手不及,将其防线撕开一个口子。
张飞找的这个口子,便是一个名为“瓦口”的地方。
瓦口这个地方,十分险要:
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
也就是说,这里的山路极为狭窄,地形颇有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只要在这里堵住口子,所需要面对的就只有眼前的几个人而已,前后不管有多少军队,都只能站着干瞪眼。
张飞选择就在这里与张郃决战。
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所谓“邀郃军交战”,便是攻敌所必救。张飞率领万余精锐,沿着山间小道,占领了瓦口。
张郃虽然经验丰富,但哪知道蜀军有这种在山间披荆斩棘的本事?当听闻后方枢纽瓦口被突破攻占,不禁觉得头都大了一圈,于是赶紧从蒙头率军前去救援。这便是“从他道邀郃军交战”。
张飞应是在半道上设了伏兵,先放了一半曹军过去,然后突然从山间小路杀出,将曹军拦腰截断。所以“前后不得相救”,这便充分发挥出突袭的效果。
就算曹军再勇猛,在蜀汉山地步兵的伏击下也乱了方寸,军心大乱。
张飞乘势将曹军彻底击破。
张郃为了保命,只得甩下军队撒丫子就跑。
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问道退。
这样看来,张郃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军队。
张飞大获全胜。
4.webp


宕渠之战形势图
宕渠之战,可谓是强强对决。
张飞起初驻守阆中观察局势,而不急于出击。
在宕渠进攻遇阻之后又不盲目进攻。
当然冷静不代表无所作为,张飞在暗中收集分析敌方情况和战场态势,并灵活机动地选择合适的战略战术。
所以时机一到,他就犹如一把利刃,呼啸而出,直指敌人要害。
其冷静的头脑和杰出战略水平便得以充分展现出来。
张飞之智和张飞之勇同样耀眼,让张飞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三国顶流猛将。  
5.webp


张飞大获全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