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立陶宛“准总理”帕卢茨卡斯在一场公开采访中,直言“后悔”立陶宛政府曾允许台当局在该国设立“台湾代表处”,并表示希望修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寻求中国大使回归。
自2021年立陶宛允许台湾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以来,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迅速恶化。
中国随即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制裁措施,导致立陶宛在中国市场的经济利益遭遇巨大损失。
如今,立陶宛政府希望通过这番表态为两国关系的修复创造契机。
那么,帕卢茨卡斯的表态是否意味着立陶宛外交政策的彻底转变?两国关系能否因此恢复?
2021年7月,立陶宛政府做出一个决定,允许台湾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这一举措立即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应。
中国政府明确指出,立陶宛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破坏了中立外交关系,导致立陶宛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断裂。
中国迅速宣布与立陶宛断交,并对其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立陶宛的白酒、肉类、乳制品等出口遭遇中国市场的封锁,直接导致立陶宛经济受损。
中国不仅对立陶宛采取了经济制裁,还采取了更多外交手段,反击立陶宛的“台独”行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立陶宛这一举动是“严重干涉中国内政”,并要求立陶宛立即纠正错误。
与此同时,国际上许多国家纷纷表态支持中国的立场,认为“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在当时,立陶宛政府为此辩护,称此举是为了支持台湾的民主与自由,认为这是立陶宛的“价值外交”战略。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立陶宛的经济遭受重创,国内部分政治力量也开始反思这一决策。
经济界和商界的压力与日俱增,许多人开始认为,立陶宛此举不仅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也让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变得更加孤立。
2024年11月,立陶宛“准总理”帕卢茨卡斯公开表态,承认“允许台湾代表处更名”是“一个重大外交错误”,并表示希望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修复立陶宛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帕卢茨卡斯的表态,不仅仅是一句政治表态,而是立陶宛政府面对两年来外交危机所做出的务实回应。
帕卢茨卡斯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立陶宛将采取更加务实和理性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并寻求尽快恢复中国大使的驻立陶宛职位。
他表示,立陶宛在过去两年的外交政策上犯了错误,应该尽早修复与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关系,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复苏和提升国际声誉。
这一表态得到了立陶宛商业界和部分政界人士的支持,尤其是那些受中国市场制裁影响较大的行业。
立陶宛企业界尤其是农产品、机械制造业的代表纷纷表示,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对于企业出口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帕卢茨卡斯的表态被视为立陶宛政府在国际政治大环境中的一次调整,希望通过外交转向来修复之前的不当决策。
中国政府对于帕卢茨卡斯的表态做出了迅速回应。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2024年11月13日的记者会上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涉及我国的核心利益,任何国家与“台独”势力的互动都无法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立陶宛应早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纠正外交决策。
朱凤莲强调,立陶宛要想修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必须从根本上纠正之前的错误决策,表明其坚守“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并通过实际行动消除之前的误解和误判。
她表示,立陶宛要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国际原则,避免通过象征性的表态来博取国际支持,而应通过实质性举措来恢复与中国的关系。
从我国外交部的态度来看,立陶宛的表态并不足以立即改变两国的外交格局,仍然需要立陶宛在实际外交和政策上作出改变。
我国政府坚持认为,立陶宛的外交失误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合作,也给区域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修复中立关系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立陶宛修正与台湾的关系,明确支持“一个中国”原则。
立陶宛政府在修复与中国关系的过程中,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立陶宛必须应对来自企业界和民间社会的强烈呼声,寻求恢复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尤其是立陶宛经济中重要的农业和制造业领域。
另一方面,立陶宛也需要在保持与美国及欧盟的战略关系之间找到平衡,避免激怒西方盟友。
此外,立陶宛的外交策略也需要考虑到其他国际因素,尤其是欧盟和北约的政策态度。
尽管立陶宛政府希望恢复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但如何在大国博弈中确保自己的外交独立性,避免过度依赖某一方,也将是未来政策调整的关键。
帕卢茨卡斯的表态可能预示着立陶宛在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但能否真正修复与中国的关系,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立陶宛国内激烈争吵“这是谁的错”,专家:发挥作用后成美国弃子2022-01-06
环球网——立陶宛“准总理”称将寻求恢复对华全面外交关系,引发岛内关注2024-11-07
界面新闻——立陶宛“准总理”称将寻求与中国大陆全面恢复外交关系,国台办回应2024-1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