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忘情
无论是国内的果粉,还是2000年前的湾湾,谈及抗战时,每每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挂在嘴边,作为国民党的抗战功绩来吹嘘。笔者身边很多人受此影响,谈起全面抗战末期组建的国民党青年军,也是激动不已。笔者只能对此摇头叹息。
旧社会秉承封建王朝“有功名者即有特权”那一套,哪怕国难再危急,兵源再紧张,初中以上在校学生,也没有必须服兵役的义务。那个年头,能上得起学的,家里都不至于太穷。因此初中以上学生,家庭出身多属于国民党统治的基本盘。
但即便如此,年轻人多热血,对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林林总总的腐败也颇有微词,因此不少学生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决然地放弃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投奔条件艰苦的延安寻求救国真理。对此,抗战不忘反共的国民政府,采用了欺骗宣传外加层层设卡拦截等各种手段,妄图阻止青年学生投奔延安,虽也曾取得过一些“成果”,但却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一趋势。
到全面抗战后期,大后方经济情况愈发糟糕,不少大学生、中学生毕业即失业,被国民政府一些人认为是“不安定因素”。考虑到这些学生有文化,一旦倒向中共方面,将令两党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中共,因此从争夺青年人才的角度出发,国民政府这才于1944年决定组建主要由大学生、中学生组成的青年军,希望将这些人控制在自己手上。
为吸引大中学生从军,国民政府推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样激动人心的宣传口号。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驻印军接受美械及美军教官训练时,因为既有兵员文化素质偏低,掌握现代化武器和通讯器材较困难,因此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先后招收了近7000名大中学生志愿入伍,然后通过驼峰航线运往印度兰姆伽,接受技术兵种训练后编入新1军、新6军。但这些人并不属于青年军战斗序列,也不享受青年军各项待遇,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青年军待遇之高,莫说在全面抗战时期,就算在整个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找不出可与之比肩的第二例。每位大中学生只要报名参加青年军,当场就能领到5000元法币的奖金。如果是在校生,国民政府承诺保留其学籍,待将来退伍后继续回原校完成学业。如果是中学毕业生,国民政府承诺待其退伍后免试保送大学深造。如果是已经成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大中学生参加青年军,则原职位予以保留,而且每月除军饷外,原职位的薪饷照发不误。除“背叛党国“以外,青年军在服役期间甭管犯啥事,均不负刑事责任。遇到事情还可越级,直接向时任青年军政治部中将主任的小蒋反映情况。
瞧瞧,如此优厚的条件和待遇上哪儿找去?所以一时间,青年军报名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从1944年10月至抗战胜利,国民政府参照美军轻型步兵师编制,共编成了青年军201至209师。原本还拟编成第210师,但日本宣布投降时该师仅编成2个步兵团,也没组建师部,任命师级主官。所以,全面抗战时的青年军共计编成了9个师另2个团。
青年军的尉官们,清一色是中央官校毕业生。校官不仅要出身于黄埔,而且还必须接受过各兵科的继续教育才行。至于将官们,都是老蒋从陆军大学里挑出来的原黄埔生。这些老蒋眼中的精英和嫡系,被调入青年军后,各方面待遇不变,但职务上均降一级使用。在履职前,营以上军官还要经过军委会干部训练团的再训练,营以下军官由青年军干部训练团负责岗位前培训。国民党高层经常受邀来给这些人上课。由此可见,老蒋对青年军寄予了多大期望。
青年军的物质待遇,也比照驻印军的标准执行。在伙食方面,国民政府甚至规定给这些前大中学生们每天供应2两猪肉。这让其他部队大为不满。为平息怒火,老蒋甚至将青年军称作“青年远征军”,对外宣称等待训练完毕,青年军就将被送上印缅战场参加对日反攻,因此给予超高待遇也是应美方要求云云。
客观地说,国民政府对青年军基层士兵的军事训练,完全按照美式训练标准进行,也算严格。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对青年军基层士兵的“政治训练”抓得更紧,其思想控制力度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在军中暗插密探,以监视基层士兵的思想动态。因此没过多久,青年军各部便成了一个个反共堡垒。
至于训练结束后参加对日反攻,那不过是老蒋的托辞。他可舍不得将这些“知识精英”当普通兵员消耗在抗日战场上。因为这是他为小蒋准备的政治班底,他还要将他们留作日后反共的预备力量呢。
但是,完全不上战场,倒也没法向眼红其各项待遇的其他部队交代。于是,在老蒋的授意下,驻昆明的青年军207师于1945年初空运了部分人员到印度兰姆伽,给了个“暂编汽车第1团”的番号,就算参战了。
但是,这些人在国内被惯坏了,将少爷作派带到了印度,开口“民主”闭口“自由”,没少和同样自视为“天之骄子”的驻印军官兵发生冲突,还得了个“民主团”的绰号。
为此,驻印军副总指挥郑洞国公开表示,这帮人比霍乱病菌还可恶,必须隔离。长官既然都如此态度,下面的人就更别提了。于是,暂编汽车第1团的官兵们在印度没少挨驻印军的揍。打完了还不算,驻印军还借口“民主团”闹事,收缴了他们手中的弹药,用铁丝网将他们圈禁在当地的霍乱疫区,任其自生自灭。因此这个好歹算到过战区的汽车团,到日本宣布投降时还没和鬼子照过面,就更别遑论取得了啥抗战功绩了。
别看算是青年军一部的“暂编汽车第1团”在国外被驻印军收拾得够呛,但那只是个特例。青年军其余各部别看连战区都没去过,但在其各自驻地均是属“螃蟹”的,横着走惯了。各种文史资料、各种亲历记和回忆录均可互相印证:青年军士兵们从参军之日起,就只能用“无法无天”来形容。打架斗殴,强买强卖,结伙滋事,下饭馆、进影院、逛青楼不给钱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连人见人怕的宪兵、警察、政府官员,只要稍不如他们的意均照打不误,而且还不用担心秋后算账,因为背后有小蒋撑腰。小蒋的背后还有委座在那儿杵着呢。
最恶劣的事情,是驻汉中的青年军206师干出来的。该部官兵看戏时不仅砸了戏园子,而且追打票友,一路打到了第一战区长官部。李宗仁盛怒之下,奏请老蒋撤换了该师师长杨彬。这帮青年军一见接任的竟是“坚守衡阳”的那位“名将”,打心眼里鄙夷,不仅在油印小报上对这位师座大人大加嘲讽,而且在点将台上刻了一首诗:“尸满湘江血满城,将军从此更扬名。来生再见成虚语,不作英雄作狗熊。”
“名将”勃然大怒,下令追查究竟是谁干的。结果元凶还没查出来,转天又有人在师座大人的名讳上,用红油漆大书“汉奸”二字,最终活生生将待不下去的“名将”给气走了。
全面抗战期间,这些青年军们的“光辉业绩”也就这么多了。
日本宣布投降后,这些人吵着要退伍,要求国民政府兑现入伍前的承诺。对此,国民政府一一照办。不过,将这些人视作自己班底和政治本钱的小蒋,对这些人依旧抓得贼紧。他作为“青年军复员管理处”副处长,在南京设立了“青年军通讯处”,并在各省市设立分处,后又改称“青年军联谊会”。通过这些机构,小蒋将这些前青年军士兵们接入“人民服务总队”、“勘乱建国大队”等组织。那些重新回到中学和大学的前青年军士兵,大部分成了蒋家王朝的忠实拥护者,成了校园里的密探和爱国学生运动的破坏者。
到后来“青年军复员管理处”改组为“国防部预备干部管理处”、“国防部预备干部管理局”时,作为这些组织的一把手,蒋经国更加加大了对这些人的掌控力度。在这方面,前些年大火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有非常深刻的反映。
全面抗战后期入伍的青年军士兵们相继退伍后,青年军202师至207师这6个师的番号并没有被撤销,而且继续招收大中学生,继续训练。不过,解放战争中,我军对这些第二期青年军的评价是:轻武器配备精良,重武器配备不足;官兵思想上顽固反动,防御时较一般国民党军更顽强,但其作战经验严重不足,战斗骨干稀少,尤其不擅野战。
当然,这些人和全面抗战期间的那批青年远征军,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