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9|回复: 0

诗豪刘禹锡:下坡路也能笑着走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4-11-8 08:2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末冬初,落木萧萧,此时宜读诗豪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令人豁然开朗。
  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刘禹锡这首诗却作于他的人生低谷期。一生近三分之一时间受贬谪之苦,他却活成了黑暗里的一道光。今起说说“诗豪刘禹锡”的故事,一起学学他的生存智慧,给当下生活定神提气!
  诗圣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见古人高寿不易。然而在贬谪路上过了20余年苦日子的刘禹锡,病卒洛阳时已有71岁,他靠的是什么?不屈不挠,乐观豁达,心怀豪情,即使处于至暗时刻,依然能让自己发光!
  开局便是巅峰
  人生一开局,刘禹锡就站上了巅峰。
  公元793年,科考出了三个文坛巨星,15岁的元稹考取明经科,后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和诗豪刘禹锡同登进士。
  3年后,46岁的孟郊中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又过了4年,29岁的白居易中进士,“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而刘禹锡中进士时才22岁,柳宗元比他还小一岁。“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进士当中,孟郊也算得上年轻,刘禹锡绝对是凤毛麟角。
  唐朝近三百年,平均每年出二十几位进士,进士守选约三年才能分配到官职。博学鸿词科和书判拔萃科无须守选,但考试极难!不少士子考过明经或进士后,再考这两科,百人当中只录约三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曾连考三次博学鸿词科,三次皆不中,刘禹锡一次就考中了!24岁时,刘禹锡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短短三年,三科皆一试即中!
  站得高,摔得惨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百姓苦不堪言。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顺宗重用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音同批)等人,打击宦官势力,力图革除弊政。
  刘禹锡颇受王叔文器重,被认为有宰相的才能和气度。他先被调任御史台监察御史,成为“人君耳目”,后被擢升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忙得没时间休息,一般官员需要十几年才能完成的官阶跃升,他十几个月就实现了。
  失败的结局来得更快,仅仅一百多天,革新便戛然而止。八月,顺宗被迫“升级”太上皇,改元永贞,宪宗即位。王伾被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贬,次年被赐死;其余八人皆被贬为远州司马,这场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清代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评价:“叔文行政,上利于国,下利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宦,跋扈之强藩。”可惜这群书生太年轻……
  站得高,摔得惨,34岁的刘禹锡一下子从权力中枢跌入人生低谷: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途中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从此开始了20余年的贬谪生涯。
  下坡路,笑着走
  八司马所贬远州,全是穷“州”僻壤,州县残破,户口凋零。更惨的是,次年宪宗又下诏,刘禹锡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别想翻身!
  在朗州10年,刘禹锡发现当地习俗处处与中原不同,没有一个能交谈的人,心中寂寥,对秋风也多了几分敏感,“何处秋风至”“孤客最先闻”,但他并未沉沦,即使在黑暗中,也要活成一道光!
  他与柳宗元等人通信,论学,并潜心写作。身处人生低谷,他写出《秋词二首》,其一闻名千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若是心中没有万丈豪情,如何写得出这样令人惊叹的诗句,难怪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公元815年,刘禹锡、柳宗元双双奉诏还京,人生或将掀开新篇章,但刘禹锡一首诗再次断送前程:“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大臣们恼,就你能?皇帝怒,朕挑的人都不行?很快,刘禹锡又遭贬,这回更偏远:播州(今贵州遵义)。柳宗元则被贬至柳州(今广西柳州)。
  刘禹锡的母亲80多岁了,同赴播州?怕经不起折腾。不带老母?怕就此永别。柳宗元泪如雨下,“愿以柳易播”,跟好友换地方!宪宗听闻此事于心不忍,将刘禹锡改贬连州。
  二人一同南下,在衡阳作别,竟不知这是他们人生最后一面。柳宗元诗云:“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万事同?不,他俩有一处大不同:刘禹锡心态好,即使是下坡路,他也能笑着走!
  4年后,柳宗元便在柳州病故,才47岁。又过了7年,贬谪生涯终于结束,55岁的刘禹锡回洛阳经过扬州时遇见白居易。白居易对其遭遇表示极度不平、无限感慨,刘禹锡却已看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兄弟莫消沉,未来正等着我们!(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