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BTC: 加载中...

ETH: 加载中...

USDT: 加载中...

BNB: 加载中...

XRP: 加载中...

ADA: 加载中...

SOL: 加载中...

DOGE: 加载中...

DOT: 加载中...

SHIB: 加载中...

TRX: 加载中...

搜索
查看: 449|回复: 0

以太坊的中场战事

[复制链接]

158

主题

0

回帖

47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74
发表于 2024-11-4 14: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0Alice0
这不是以太坊最后一次遭受抨击。
和 Solana 的人声鼎沸相比,以太坊的这个秋天过得有些难看:Layer2 表现不佳,生态缺乏创新,以及萎靡的币价走势。
甚至针对 Vitalik 本人谈恋爱的讨论,也一度成为中文圈的热门话题:
“是不是 V 神把基金会币砸盘养女朋友去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太坊就是区块链行业的创新中心,开发者们把最新的创意聚集于在这条链上,展现给用户,而以太坊雄厚的社区基础也让这些项目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DeFi 的兴起、NFT 的爆发,以及 DAO 的社会性实践,无不印证着这一点。
然而,本轮牛市的几乎所有热点主战场都不再在以太坊上,而是转移到了比特币生态和 Solana、Sui 等新生态。
内忧外患之下,以太坊也迎来了自己的中场战事。
被 Layer2 们吸血的“母亲”

说 Layer2 战略给以太坊带来了太平盛世绝不为过——Layer2 负责解决技术和市占率上的扩展性问题,代替母链对付接连不断出现的“以太坊杀手”们;以太坊本身则通过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以及影响力,给探索不同方向的 Layer2 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Arbitrum、Optimism 等项目的出现,成功解决了母链常年被诟病的 Gas 费高昂问题,提供了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交易体验,也阻挡住了来自Avalanche、Near 等公链进攻以太坊生态的脚步。
然而更多 Layer2 的命运是默默无闻——被 L2beat 收录的 Layer2 截止目前已经有 112 条,而大多数公链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熟知,也并非像早期 Layer2 所定义的那样,将 DA(数据可用性)层放在以太坊上, TVL 和交互量几乎为零。
在残酷的 Layer2 大战中,赢家通吃成为了唯一的真理。
1.webp


Layer2 的定义也在不断模糊。
尽管以太坊基金会和 Vitalik 本人通过推特和博客多次就 Layer2 的定义问题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但仍然无法阻止这一概念被滥用。
新的公链项目纷纷打着“Layer2”的旗号,借以太坊的东风来吸引投资者和用户,不需要在技术特性或架构设计上重新设计,只需要点下一键发链的按钮,再配上精美的PPT和宏伟的项目预期,就能够找到一堆为之疯狂的投资者们。
Vitalik 本人也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下了纠结:“...一些目前独立的 Layer1 项目正在寻求与以太坊生态系统靠拢,并可能成为 Layer2。这些项目很可能希望进行逐步过渡——现在一次性转型将导致可用性下降,因为技术尚未准备好将所有内容放在 Rollup 上。而未来一次性转型则有可能牺牲势头,变得太晚而无法产生实质意义...”
但至少在输入这段文字的时候,V神仍然对于以太坊的 Layer2 系统前景表现出十分乐观的态度:以 Arbitrum、Optimism 和 Taiko 为代表的 EVM Rollup 生态系统发展迅速;Polygon也在构建自己的 Rollup;像 Celo 这样的独立 Layer1 开始转向以太坊;还有 Linea、Zeth、Starknet 等全新的尝试。
至少在这时,说一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对于 Vitalik 来说并不为过。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不遂人意。
过高估值的 Layer2 代币们在上线交易所的第一天就俯冲向下,获利的 VC 和空投猎人们纷纷抛售着自己手中的筹码——当然,还有所谓的“老鼠仓”。
与此同时,各条 Layer2 生态的繁荣程度却远远不够撑起市场所给予的期望,开发者们游走于大大小小的黑客松之间,却并不实际在赞助方的公链上建设完整的项目,奉行“薅一把就走”的策略。
闻风而来的 TVL 们也在空投发放完之后作鸟兽散:质押 ETH 获得远超传统 Defi 收益的空投奖励让大户们“从一片黑暗森林奔向另一片黑暗森林”。
老牌生态项目们也各自“心怀鬼胎”:就在上个月,以太坊生态里最经典的 DEX 项目 Uniswap 宣布启动 UniChain,并基于 Op Stack 基础进行构建。
而像所有加入超级链(Base、Zora 等)中的 OP 链一样,Unichain 将贡献链利润的 2.5%或链收入的 15%(取较大者) 回馈给 Optimism 集体。“只知 OP 不知 ETH”的情况正在上演——尽管 Optimism 和以太坊的“亲子关系”仍然牢不可破,但模块化叙事的出现使得以太坊生态内的分裂仍然存在可能。
以太坊的內患此刻也体现了出来:基金会的“无为而治”以及过度强调竞争对手的压力,使得他们对生态内的项目发展更多的采取一种“自生自灭”的态度——老项目们占领着山头,开发者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其他链的生存空间。而 Layer2 基金会们则通过雄厚的钱包对开发者们施展金钱战术,并提供从孵化到宣传的各种服务,最终在增长的过程成为实际上的新 Layer1。
市场对 Layer2 的态度逐渐从兴奋转为疲惫,币安上线的新天王币价止不住的下跌,而以太坊本身,也在不断的吸血中摇摇欲坠。
“为什么要在ETH上买meme”
市场对于 Solana 的最早印象,来源于 SBF 那句经典的“现在就把你所有的 Sol 都卖给我”——在 FTX 暴雷之后,这条高性能公链曾一度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里。
但早期的积累使得 Solana 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Hacker House Series 的顺利开展、在 SBF 时代就早已敲定好的 USDT/C 的引入,Stepn 等老项目的先期影响,以及基金会对于生态项目的大力扶持,让Solana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并最终迎来了生态上的爆发。
以太坊的生态发展更像是计划经济:由以太坊基金会和 Vitalik 先提出方向,而后大小 Layer2 响应,最终开发者们跟随。但这种策略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放弃另一种方向的可能性——所有人都不想失去所谓的正统性,因此所有人都不想主动掉队
Solana没有正统性的负担。
不同于以太坊和比特币生态充满理想主义的开发者环境,Solana 的氛围更接近于 BSC 链的“背刺”——西方玩家更容易理解的 Degen 文化从一开始就贯穿于整条公链,少了一团和气,更多的是 PVP。用户们也发现自己不用交上动辄几十美元的 Gas 费,然后坐着干等链上拥挤快点结束,几秒内就完成的交互使得互动行为更加频繁。
高TPS带来的即时流畅的反馈,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链上大赌场”的快感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强烈,PEPE、BOME 等 meme 币的出现,产生着造富效应的同时,也虹吸着其他生态的用户。
然后 Pump.fun 诞生了。
解决了 meme 币“最后一公里”的 Pump.fun 彻底让市场陷入了疯狂——传统的币圈叙事需要苦苦寻觅,用一年酝酿,再用半年爆发,最终在圈外人的报道中到达巅峰。但在 Pump.fun,从知名歌手到亿万富翁乃至无名小卒,任何人都可以在里面随时随地创造自己的叙事,预期、上涨、喊单和砸盘成为了唯四件需要关心的事情。
以太坊生态在这轮也拥有自己的赌场——Polymarket 上关于美国大选的赔率一度成为判断最终获胜者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相较于 Pump.fun 简单粗暴的链上老虎机,竞猜的反馈体验还是略显冗长,对于下注的人而言也就失去了更多的刺激。
老虎机可以不在澳门或者拉斯维加斯,但可以在你能接触到的任何触摸屏上,并且比你接触过的以往任何机器奖励都要高——这就是 Pump.fun 带来的最直观的体验,毕竟,大多数参与币圈的玩家,始终还是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
硬币的另外一面是疯狂。截止发稿前,在 Pump.fun 上部署的代币项目已经接近 295 万,而项目的总收入已经超过 110 万枚 SOL(约 1.6 亿美元),日均收入平均达到了 1 万枚 SOL。
2.webp


小圈子和惯性

“To Vitalik”创业的惯例由来已久——由于以太坊基金会的非盈利性以及 Vitalik 本人的声量,争取 Vitalik 的支持,“抱大腿”来让自己的项目更好的获得投资和关注,成为了某些创业者们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需要关心的事情。
而过早的在财务上获得成功也让 Vitalik 逐渐远离了对他而言铜臭味十足的社区,转而以自己的理念组建起小团体。一呼一应之下,Vitalik 与外界的壁垒越来越严重:他在黑山用“No chinese”拒绝了合影的请求,与成员清谈认知主权和非理性,担心自己的合照会被利用进行炒作,但却从来不吝啬给身边的小团体成员们摇旗呐喊——无论小团体的项目方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来逢迎他
3.webp


以太坊基金会的研究员们过的则是另外一种日子,技术人员们默默的推动着技术的创新,但他们能够获得的远远不如他们所得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像 Eigenlayer 这样的项目能够趁虚而入——研究员们以几乎毫无损失的站台换取项目方的 Token,达成了另外一种角度的利益勾结。
但客观而言,Vitalik 和以太坊基金会始终没有将生态盈利的责任放到自己身上:前者扮演的角色从来都只是技术的推进和研究,而具体的商业化落地,在上几轮周期则有诸如万向、Consensys 这样与以太坊生态利益关联密切的公司来负责。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也使得这些对于推动以太坊生态的进一步商业化失去了兴趣,转而寻找其他盈利更加可图的赛道。
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加密 VC 在业内扮演的角色,又不足以使其担起商业化的重担。
最能够印证的实例,莫过于申请 Grants 时官网列出的优先级列表:金融、NFT 和准备发币的项目是“有价值的,但没有资格获得资助”——这样的惯性从以太坊成立第一天开始便一直持续到现在,保证了以太坊基金会在财务投资上的绝对中立。
但以太坊基金会无法阻止个人的好恶。
结语

纳瓦尔在推特上敲下这段文字:“大多数加密项目都会失败,因为创始团队过早致富,而这种问题无法通过招聘新人才来解决。”
以太坊最终会失败吗?亦或以上提到的所有问题都只不过是更年期的阵痛,只需稍作调整便可重回正轨?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
但这不是以太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遭受抨击——这个诞生于2015年的试验品已经走过了9年的漫长路途,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风波,也收获了无数赞美和批评,无论爱亦或恨,它都是区块链历史中绕不过去的一部分。
但在激烈的竞争期之后,以太坊最终还是迎来了它无法回避的更年期问题。
没有了激动人心的市占率争夺,ICO的血脉飙升和氛围,长期的生态建设看起来更加无聊、平淡,但这也是以太坊存活下去所必须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