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思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个优良传统,也体现在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言行作风中,成为他工作、生活、处事、修身的一条基本原则,升华为他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毛泽东不仅自己始终坚守这种品德和作风,还要求全党艰苦奋斗,在他倡导下,艰苦奋斗作为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范,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继承传统美德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就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人。他生长在一个勤俭的农家。凡是参观过韶山毛泽东故居的人都能深深感受到,毛泽东一家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他父亲勤劳营家、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把原本负债很重的毛家经营成比较富裕的家庭。毛泽东从小就秉承了毛家恪守的勤俭传统。他勤劳,十几岁能顶一个整劳力;他俭朴,平时穿的都是破旧衣裤,1910年,毛泽东到湘乡东山求学就穿着一身破旧衣服。1913年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以俭朴闻名。他刚入学时,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毛泽东的这套衣服磨破了,缝缝补补照样穿,衣服褪色了仍然穿。替换衣服是从家里带来的旧灰布长衫;裤子则是一条白大布裤;他的被褥是湖南一般农民用的蓝棉大布旧套被,用书当作枕头。这套衣被毛泽东一直用到完全破烂、无法再用为止。湖南一师的膳宿等费用由学校供给,毛泽东就吃这种普通饭食,没有吃过一次小馆子,没坐过一次人力车,没看过一次戏。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不谈”原则: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碎事情,不谈男女感情之事。他一心向学,和同学只谈大事。青年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记下了这样的话:“刚字立身之本,有嗜欲者不能刚。”“惟安贫者能成事,故曰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毛泽东在求学期间还能忍耐劳苦,他坚持洗冷水浴,还在刮风下雨时主动去经受“风浴”“雨浴”。他和同学萧子升一起不带一文钱去宁乡、安化等地乞讨游学,衣食住行都靠给人家写字写信得到施舍,实际上是进行社会考察。在这次充满了艰辛和困苦的旅程中,毛泽东展现了吃苦耐劳品格和过人的胆识。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时,仍然穿旧灰布长衫和白大布裤。他组织新民学会时,还特意将“不懒惰”“不浪费”等,作为入会的必要条件。
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战争年代,毛泽东度过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艰难岁月。毛泽东在这个时期的俭朴,就不止于个人道德修养和生活习惯层面了,而是上升到起表率作用,为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形成优良传统作风起重大作用层面了。
2019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讲了毛泽东“只点一根灯芯”的故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按照规定,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可毛泽东却带头勤俭节约,每天晚上坚持只点一根灯芯。毛泽东就在微弱的灯光下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开辟革命独特道路的光辉著作。毛泽东平时连一张纸一个信封的使用都十分节俭。他不仅自己带头勤俭节约,还要求苏维埃政府勤俭节约。1932年,毛泽东在他签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第十四号》中要求苏维埃政府:“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如客饭,办公费,灯油杂费,都须尽量减少,尤其纸张信套,更可以节省使用。这一切节省,虽在各部分为数甚少,但积少成多,并可以养成苏区中更加刻苦更加节省的苏维埃工作作风——这是万分必要的。”在毛泽东的倡导和表率作用下,苏维埃政府提出一个口号:“每天节约二两米,使前方红军吃饱饭,好打胜仗。”苏区干部形成了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好作风。苏区群众传唱在一首歌中说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就是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生动写照。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
有一幅照片,拍摄于1942年的延安。照片中的毛泽东在延安的一个窑洞外作报告。可以看到,毛泽东穿着一件土布军服,裤子上打着两个大补丁。身旁放一张木凳,凳上有个茶缸。这张照片是当时毛泽东艰苦朴素生活的生动画面。在延安,毛泽东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穿的棉衣破了,身边工作人员劝他换新的,他不同意,说:“我不是已经有棉衣了吗?现在边区的条件还很困难,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我们应带头省吃俭用。我节约—件衣服,前方战士就能多发一颗子弹,这件棉衣虽然破旧了,但洗了好好缝补一下,还可以穿嘛。”在延安,毛泽东和其他同志一起吃小米饭、穿粗布衣、住土窑洞,而且比其他人更节俭。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用的却是一个用铁皮制成的小煤油灯。为了节约灯油,毛泽东在写作时将灯头拧大,思考问题时再拧小。他的很多重要著作就是在这个小煤油灯下写出来的。延安时期,毛泽东不仅带头艰苦朴素,还要求全党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他的表率作用下,边区干部战士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陕甘宁边区形成了良好风尚。1940年,毛泽东在《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讲演中,非常自信地说: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个地方“十个没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然是艰苦朴素的典范,以此影响全党,带出好的作风。开国大典时,毛泽东穿的新外衣里面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在日常生活中,他十分节俭,坚持“简单和适合自己”的原则。他的生活用品破损了,修补后继续使用。从他逝世后留下的遗物中,可以看到他生活的节俭已经到了十分苛刻的程度。他的一件棉织睡衣整整用了20年,上边补了73个补丁;他的毛巾被用了几十年也不换,上边打了54个补丁;他的一双皮拖鞋,穿了几十年;他一年四季穿长筒袜,袜底破了剪开加一层新袜底再用,一双袜子能穿多年;毛泽东一直使用便宜的牙粉,他的遗物中就有两瓶用剩的牙粉。毛泽东保持节俭作风,也是为了带动全党保持好的作风。这就是他1956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说的“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的作风。毛泽东的节俭作风在全党产生非常好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里涌现出很多像焦裕禄那样的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的好干部。
保持政治本色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于共产党的奋斗经历和经验进行了深刻思考,在思考中,对共产党到底有什么样的作风问题作了深入探究。他认为艰苦朴素是党的优良作风之一,他在延安多次讲过,还题写了“艰苦朴素”四个字。1937年3月5日,毛泽东为抗大亲笔题写的教育方针中也包括“艰苦朴素”。
但是,毛泽东并没有把自己和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只停留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层面,而是在思考和提炼基础上,对共产党的作风进行理念升华,提出新的概念。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艰苦”的概念,有过“奋斗”的概念,但真正把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提出“艰苦奋斗”概念的,是毛泽东。
毛泽东第一次完整提出艰苦奋斗概念,是1936年。这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在这部著作中第一次使用“艰苦奋斗”的概念,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十五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1938年他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再次完整运用艰苦奋斗概念说:“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在这次讲话中,他把艰苦奋斗上升为共产党作风的高度。
毛泽东创造“艰苦奋斗”四个字,是把在艰难困苦中勤俭节约,过俭朴的生活,与不怕牺牲、英勇奋斗这双重含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含义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英勇奋斗,这就是共产党的作风。不久,毛泽东又把共产党的艰苦奋斗作风与共产党追求的政治目标联系起来。1939年5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纪念“五一”群众集会上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的报告时,把艰苦奋斗与政治结合在一起来提,他说,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1939年9月写下一个题词:“向光明大道前进,艰苦奋斗,胜利是属于我们的。”这个题词,把艰苦奋斗与共产党争取光明,争取胜利联系在一起,是对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高度概括。
毛泽东把艰苦奋斗概括为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既是对共产党历史的总结,也是把共产党与国民党作了本质区别。对于这种区别,美国记者斯诺看得很清楚。他带着“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同其他地方的共产党人或社会党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的问题,到陕北寻求答案。他看到,毛泽东住的窑洞很简陋,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和战士一样的小米饭;周恩来睡的是土炕;朱德、彭德怀的生活和普通战士一样;红军大学学员的笔记本是用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做成的。在这样艰苦条件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领导人却日以继夜地工作,红军的干部战士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把这些与国民党中存在的消极堕落气氛作了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共产党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共产党有这种精神,因此才有一种力量,一种热情。“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共产党才是照耀中国的红星。
对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区别,南洋著名实业家、海外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也看得十分清楚。1940年,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考察抗战情况,慰劳抗战将士。此前他读过斯诺写的《西行漫记》,但又听到了国民党的反共宣传,便执意到延安去看看。到延安后,他看到毛泽东住的窑洞十分简陋,只有十几把大小不一的木椅,桌子也是平常农村用的桌子。毛泽东与陈嘉庚谈话时,不时有人来找毛泽东,来人自己找地方坐,有话随便说,丝毫没有拘束感。毛泽东留陈嘉庚一起吃晚饭,就在窑洞外露天设一桌子,吃的主食是大米和小米混在一起的“二米饭”,吃的菜是毛泽东自己种的土豆、白菜和辣椒,唯一的一碗鸡汤,是邻居大娘知道毛泽东家里来了贵客,特意送来一只鸡做的。陈嘉庚在延安看到,共产党的干部,人民军队的战士,生活虽然艰苦,但都有一种昂扬的奋斗精神。他把延安的情况与他在重庆和西安国民党统治区的情况作了对比。在国民党统治区,他看到达官贵人花天酒地,政府要员贪污腐化,酒楼茶馆宾客盈门。这让他非常失望。对比后,他回到南洋时告诉侨胞: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国民党方面的人后来也看到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与国民党不一样。国民党军第12兵团司令黄维在淮海战役中战败被俘,却长期不服气。他被特赦后作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于1975年夏天去延安参观。他看到毛泽东、周恩来住过的窑洞非常简陋,生活非常艰苦,共产党在如此清贫、艰苦的条件下保持着奋斗精神,打败了国民党几百万军队,创建了新中国。他由此受到启发,心里服气了。
毛泽东十分看重共产党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著名论断中,第二个“务必”,就是艰苦奋斗。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提出了“三个只要”:“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1949年开国大典后的第26天毛泽东致电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时,要求“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还经常举出一些实例,告诫全党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1955年,毛泽东在全国代表会议上。
在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了两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个是酸菜的故事,毛泽东讲道:“1949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另一个是苹果的故事。毛泽东讲道: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打到锦州,“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毛泽东说,他讲这两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毛泽东把艰苦奋斗看作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艰苦奋斗成长、壮大起来的。在一百多年征程中,共产党在艰难困苦中经历了一次次挫折和失败,但是,共产党一次次从挫折、失败中奋起,在奋起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但举世公认的一个原因就是艰苦奋斗。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共产党鲜明的政治本色。
毛泽东把艰苦奋斗上升到一个政党政治本色的高度,也是他个人政治本色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从幼年、青少年时期就过着艰苦的生活,在领导革命斗争中他经历的艰难困苦更是人们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没有压倒毛泽东,却激发出他的奋斗精神。青年毛泽东虽然过着清贫生活,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救国救民而奋斗。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有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奋斗,带领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毛泽东在江西开创革命根据地时,“敌军围困万千重”,形势十分险恶,条件十分艰苦。但毛泽东不怕牺牲、顽强奋斗,指出,只有经过奋斗,才能达到革命目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长征中,条件极为艰苦,但毛泽东有一种“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在延安艰难困苦生活中毛泽东仍然保持一种牺牲奋斗精神,他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1938年夏天他还给一位抗大的政治教员题写了“奋斗到底”四个字。毛泽东本人就是“奋斗到底”的典范。新中国成立后,他为社会主义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殚精竭虑,日夜操劳,直到最后一息。艰苦奋斗,是毛泽东的政治本色,也是共产党的政治本色。
形成精神风范
毛泽东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他把艰苦与奋斗双重内含合二而一,升华、幻化为完整统一的精神风范。毛泽东一生都保持这种精神风范。
青年毛泽东“身无分文,胸怀天下”,在1917年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他在《奋斗自勉》一文中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些话,语意直白,铿锵有力,是毛泽东自励自勉的人生箴言。1917年毛泽东在给病亡同学的一副挽联中写道:“非为奋斗而死,死有余哀。”在艰难困苦中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范已经在青年毛泽东身上彰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说,年轻的毛泽东这种精神是一种“浩然壮气”。(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战争年代,毛泽东立志要砸烂一个旧世界,彻底改变“百年魔怪舞翩跹”的黑暗现实,实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崇高理想,不管在何等困苦、艰难情况下都不懈奋斗。毛泽东诗词中,“路隘林深苔滑”“赣江风雪迷漫处”“山高路远坑深”“雪里行军情更迫”等句,不过是描写毛泽东遇到的无数千难万险中的一部分。在延安生活极为艰苦的情况下,毛泽东的奋斗精神更加昂扬。1939年5月30日,他在西北青年救国会举行的模范青年授奖大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奋斗到什么程度呢?要奋斗到五年,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甚至到六十年,七十年,总之一句话,要奋斗到死,没有死就还没有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毛泽东这段话也是他对自己艰苦奋斗精神的诠释。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毛泽东带领人民达到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范。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毛泽东对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宏伟规划。他写下的诗词中“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等句,就是他立志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一个独立富强国家宏大志向的真情抒发。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毛泽东有一种“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奋斗情怀。毛泽东晚年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仍然保持着不懈奋斗的精神。他身患重病,仍然主持重要的中央会议,仍然亲自接见重要的外宾。基辛格在他写的《论中国》中描写了毛泽东接见尼克松和他时的情形:毛泽东的书房非常俭朴,“看起来更像是一间学者的隐居室,而不像是一位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毛泽东用的沙发“都有棕色的布套,这就像一个中产家庭换不起昂贵的家具而特意加以保护一样”。当尼克松、基辛格来到时,身患重病的毛泽东“在助理的搀扶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但仍然坚毅、从容。当他与基辛格握手时“还说要与他讨论哲学问题”。基辛格感觉到,毛泽东是“具有典型个性的魅力型的领袖人物”。基辛格的记述真实地反映了晚年毛泽东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范。重病中的晚年毛泽东仍然坚持读书、批阅文件,在他已经卧床时,拿不动书和文件,就让秘书拿着给他看,或者让秘书念给他听。他逝世前半个小时,还坚持让秘书给他读了15分钟的书。从青年时代到逝世,毛泽东身上始终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范。
毛泽东不止自己一生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范,还要求全党也这样做。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将进攻的重点转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封锁陕甘宁边区。国民党也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封锁,要困死共产党和八路军。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毛泽东号召全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困难。1939年2月2日,他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生产动员大会上讲了这样的道理:“现在国民党要困死我们、饿死我们。怎么办?我看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革命不下去了,大家解散回家;二是不愿解散,又没有办法,大家等着饿死;三是靠我们自己的两只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大家共同克服困难。当然,解散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饿死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自己动手。”毛泽东的讲话激发起全党艰苦奋斗精神,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毛泽东也参加大生产,自己种菜种庄稼,与大家同甘共苦。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告诫全党继续为国家建设和人民幸福而艰苦奋斗,防止产生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1950年3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回国,在东北短暂停留时,发现一些地方干部有大吃大喝问题,立即作出严肃批评。他在沈阳同中共中央东北局、辽宁省、沈阳市的负责人的谈话中说道:“我在哈尔滨提过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阳一看比哈尔滨还厉害。我和恩来不是为了吃喝,搞那么丰盛干什么?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中央三令五申,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艰苦奋斗,你们应做表率。”毛泽东这个极其严厉的批评中包含的思想是:共产党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毛泽东发现有些干部存在革命意志衰退,争名夺利的问题,便对此作出严厉批评。1957年3月18日,他在山东省级机关处以上党员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在批评了一部分干部“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的错误后,告诫说:共产党就是要做难做的事。“革命党嘛,以饿不死人为原则。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什么叫拚命?《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叫拚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拚命’。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拚命精神。每一个人有一条生命,或者六十岁,或者七十岁,或者八十岁、九十岁,看你有多长的命。只要你还能工作就多多少少应当工作。而工作的时候就要有一股革命热情,就要有一种拚命精神。有些同志缺乏这种热情,缺乏这种精神,停滞下来了。这种现象不好,应当对这些同志进行教育。”(《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此后,毛泽东又多次强调全党要提倡艰苦奋斗。在他的倡导、带动下,艰苦奋斗至今仍是共产党的精神风范。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