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学生家长表示,一种“死亡游戏”流行于校园,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还有网友表示,近期,其侄子的同班同学因玩该游戏休克住院。
什么游戏这么危险?所谓“死亡游戏”,是指体验者靠墙蹲下深呼吸、憋气、吐气,再由其他人按胸口等操作。其核心点在于,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
不难发现,这类游戏易危及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但在“游戏”的名义下,它却不时悄悄潜入校园,诱惑着青少年们去尝试。2004年,教育部就曾要求坚决制止“死亡游戏”等不良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2014年,石家庄一名中学生玩“死亡游戏”后,全身抽搐并意识模糊,经医院抢救后整整吸氧三天才恢复正常;2017年,长沙一名大学生玩“死亡游戏”后昏迷倒地,导致重型颅脑损伤……
“死亡游戏”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在医学上是很明确的,游戏造成的窒息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可能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这不是一个“游戏”应该有的样子,尤其是其目标群体还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
究其原因,未成年人好奇心强烈,易被未知事物吸引。当一种“游戏”被宣称是“刺激的”“产生快感的”,他们就可能在冲动之下忽略其中的危险性而亲身尝试。此外,有网友表示,该游戏此前在校园流行时并不叫“梦回大唐”。如此,如果每隔一段时间,这类游戏就换一个名字潜入校园,更容易让学生放松警惕。或许这也是多年来“死亡游戏”屡屡侵入校园,难以被彻底禁绝的原因。
目前,一些地方的学校或警方发出通知,严禁学生玩此游戏。但要看到,一句简单的提醒,并不足以驱散“死亡游戏”的阴霾。游戏是孩子们的正常需求,但如何选择游戏十分需要老师的引导。学校不妨积极开展“游戏教育”,并将其纳入安全教育中来,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们安全游戏,在玩中乐的同时也在乐中学。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还可以结合科学课、班会课等课程,邀请医生等专业人士进校园,对“死亡游戏”等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戏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玩这类游戏的后果,消除游戏的“神秘感”,增强学生的辨别力,让他们不再被有害游戏所蛊惑。
当然家长也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对可能带来伤害的游戏及时进行提醒。未成年人的安全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各方应携手合作,共同把“死亡游戏”驱逐出青少年的生活。
来源:红星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