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BTC: 加载中...

ETH: 加载中...

USDT: 加载中...

BNB: 加载中...

XRP: 加载中...

ADA: 加载中...

SOL: 加载中...

DOGE: 加载中...

DOT: 加载中...

SHIB: 加载中...

TRX: 加载中...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20

深圳超市兴衰史:把山姆买成全球销冠,却造不出“胖东来”

[复制链接]

29

主题

0

回帖

8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7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web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圳子,作者:小圳子,题图来自:作者供图

5月初,“人人乐”被退市了。

这家深圳老牌超市已经连续4年亏损,在过去的一年,人人乐超市共关闭门店45家,转让门店15家。

新开的门店,只有1家。

2.webp


作者供图


相比之下,山姆在深圳的第五家门店即将在今年开业,深圳也成为了全国拥有山姆超市第二多的城市。

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2008年开始,福田的山姆超市连续15年成为山姆全球单店销售额冠军。

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事实上,深圳曾是中国超市的代表。

今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在小圳子看来,深圳零售业最大的遗憾不是捧出了一家外来的山姆销冠,而是这里曾经诞生了一堆本土超市巨头,最终却出不来一家“胖东来”。

一、深圳超市“三巨头”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

透过这个“窗口”,我们能接触到世界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留下许许多多的“第一”。

1984年,李嘉诚旗下的百佳超市在蛇口太子路碧涛中心开业,成为内地第一家自营超市,也是第一家登陆内地的外资零售商。

这种开放式自选购物的方式,让深圳人眼前一亮,从此打开了超市购物的大门。

但此时的蛇口工业区,只是一个改革的试点。

1992年,同样来自香港的华润超市,在华强北的爱华路,开出了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连锁超级市场。

彼时华润超市最大的“对手”,是同在华强北的万科。

1991年,做房地产的万科搞起了“副业”,创立了万佳百货。1994年7月,万佳华强北店正式开业。

这是全国首家仓储式平价超市,在朴素的水泥地和仓库货架中,深圳人第一天就贡献了24万元的营业额,创下深圳零售业最高纪录。

万佳这只“现金牛”的成功,让当时身穿吊带裤的王石,常常亲自去现场视察。而作为万佳的投资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的李彬兰嗅到了商机。

1995年,年仅33岁的李彬兰带着部分万佳员工离职,在拿到中国核电集团的投资后,在宝安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超市——“新一佳”。

因为这层关系,坊间有人将“新一佳”解读为“新的一家万佳超市”,但始终没有得到官方回应。

1996年,在深圳金融交易所担任总经理的何金明前往欧洲培训时发现,外国满大街都是大型超市,但国内连知道“超市”的人都很少。

于是回国后,何金明辞职下海,拿着贷款来的100万,在南山南油开了他的第一家大型超市,取名“人人乐”。

3.webp


△图源:深圳微时光


2001年,专注于地产开发的万科把万佳超市卖给了华润,合并之后成了大家熟知的“华润万家”。

自此,华润万家、新一佳、人人乐成为了后来叱咤中国零售市场的“华南超市三巨头”。

或许,更准确的说法是:深圳超市三巨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深圳人熟知的本土零售商也相继诞生:

成立于1984 年的天虹,从深南天虹商场开始,在2006年推出天虹超市;

还有1996 年成立的岁宝百货,在2010 年香港上市后尝试超市业务;

2004年,深圳地标级商业体万象城开业,华润万家就此推出了全新的Ole’精品超市,成为国内第一家精品超市 。

彼时的深圳零售业,百花齐放,好不热闹。

二、外资超市,抢滩深圳

上世纪90年代,就在深圳本土超市如雨后春笋迸发时,一条内地开放外商进入零售企业的政策,却让外资巨头们轰然而至。

1995年,沃尔玛在深圳举行发布会,宣布进军中国。后来引发了深圳零售行业协会组织部分超市负责人到市政府请愿,反对政府批准沃尔玛进入深圳:“我们这些小不点怎么能跟国际巨人竞争?”

1996年8月,罗湖区洪湖路湖景花园楼下的广场上,在时任沃尔玛总裁鲍勃马丁的见证下,中国内地第一家沃尔玛超市开业了。

就在同一天,中国第一家山姆会员店在福田区开业。作为中国第一家仓储会员店,山姆最早的会员费是150元,听说那时的会员卡会免费送给国企员工。

那时,中国人均月收入才518元,150元已是天价入门费,但开业前三天,山姆就卖出了250多万元。

一个冷知识是,第一家山姆的旧址其实是现在的沃尔玛景田店,它是在2005年才迁往深国投广场(现在的印力中心)。

还是在1996年,深圳第一家、全国第二家家乐福超市,在南山区常新路开业。

4.webp


△图源:深圳微时光


随着2002年深圳第一家mall开业,城市广场给深圳人带来了深圳第一家吉之岛。

不知道多少深圳人还记得,吉之岛“十元均一”的含金量。2013年,吉之岛正式更名为“永旺”。

另一个国际零售巨头麦德龙,是在2005年进入罗湖,关注度一直不高。随后直到2024年,华南第一家开市客才在龙华开业,虽然头顶着全球开卡记录的光环,但对比老对手山姆,龙华开市客多少有点水土不服。

我们可以看到,沃尔玛、山姆、家乐福等国际巨头,纷纷选择深圳作为“码头”登陆中国市场,就此揭开了外资零售大鳄进入中国市场的序幕。

“沃尔玛的东西太便宜!这是大家最头痛的。”

这个深圳人喜闻乐见的好处,对深圳超市们无疑则是一场劫难。当时就有业内预计:三年内,“洋店”有可能扫平深圳零售业。

最后的结果恰恰相反,面对进击的巨人,深圳超市们非但没有被打得体无完肤,而是跟沃尔玛家乐福打起了轰轰烈烈的“价格战”,甚至促使了像新一佳、人人乐、华润万家等深圳企业走向全国。

三、巨头陨落,山姆独大

谁也没想到,会员费涨价到最高680元的山姆,已是深圳超市公认的天花板,一家独大,甚至连开市客都不是对手。

虽然深圳是全国山姆第二多的城市,但要知道,6340平方公里的上海,一共就6家山姆;而2000平方公里不到的深圳,却已经有5家山姆了,依然供不应求。

现在节假日,深圳人不是去山姆,就在去山姆路上,或者是叫“极速达”送货到家,甚至衍生出了月薪过万的“山姆代购”,“山姆分装”。

反观全国乃至深圳本土,我们已经很少见到深圳超市的身影了。

5.webp


作者供图


曾经名噪一时的“广东超市三巨头”,最先倒下的是新一佳。

这家鼎盛之时,年销量达180亿元、最多时达116家门店的超市巨头,在2016年,因盲目扩张、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导致大规模裁员、临时关闭多家门店。

2017年,一纸公告宣布“新一佳”破产,“铁娘子”李彬兰跑路。

直到2023年,破产重组后的新一佳超市门店在罗湖重新开业,但已不复往日辉煌。

另一家巨头“人人乐”,自2010年登陆A股,曾连续多年营收过百亿元,市值曾一度突破130亿元。

但如今,2024年净资产为-4.04亿元。今年5月初,人人乐已经收到了《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如今在深圳,“人人乐”门店仅为个位数。他们的“招牌烤鸡”,成为了深圳人的记忆。

6.webp



唯一还有行业竞争力的,是有着央企撑腰的华润万家。

曾经依靠收购并购走向全国的万家,这几年也频频传出门店结业的新闻,虽然去年启动调改升级,但目前依然不见起色。

现在华润万家乃至深圳,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本土超市,是从一开始就走高端差异化的Ole’,依然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布局精品超市。

因为走高端化,连华润商业的一点万象app,都要调侃Ole’是“月薪三万不敢进”的“贵妇超市”。

所以,为什么这些深圳超市会纷纷掉队呢?

首先,是深圳超市的先发优势不在了。

从改革开放起,不管是外资还是合资,第一批国际巨头几乎都选择在深圳落地,使得深圳超市可以近距离的贴身学习。

就像当初万佳超市负责人说的:“1994年的时候,我们想出国参观家乐福、沃尔玛,我们要花很多钱,他们开到深圳后,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连参观的机票钱都省了。”

所以,深圳企业是第一批学习到国际零售巨头先进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人员等先进管理经验的抢跑者。

例如,在沃尔玛进来之前,深圳人很难想象现烤现卖的面包竟会搬进商场,但经过学习和本地化改编,我们把更多熟食小吃装进了超市;还有,沃尔玛提出的“顾客就是上帝”的企业文化,成为了深圳零售业在服务上的标杆。

尤其是在与国际巨头打价格战中,深圳超市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成本控制、采购优化等方式,实现商品的物美价廉,并将此带到了全国各地,形成降维打击。

可惜,当信息差、时间差、认知差被抹平之后,这种抢跑的先发优势荡然无存。

7.webp


△宝安沃尔玛  图源:深圳微时光


其次,由于深圳市场体量小,竞争大,深圳超市巨头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快速扩张,走向更广阔的全国市场。

但是,这种追求规模优势的做法,在红利期可以实现市值翻倍,但一旦到了精细化管理运营阶段,就容易形成脱节,导致崩盘。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跟广东超市三巨头同一时间成立的胖东来,选择了完全相反的另一条路——这么多年来,他们并没有走出河南,而是选择了深耕本地,强化供应链。

至少从当下的结果看,胖东来不仅没有生存危机,还实现了行业羡慕的连续盈利,更是赢得了金杯银杯买不来的信任口碑。

最后,并非深圳超市不行,而是大家都不行。

在深圳,不管是中国第一家沃尔玛,还是深圳第一家家乐福,吉之岛,都已纷纷结业关门,大幅缩减传统卖场的规模。

所以,是传统商超的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就像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说的:“我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败给了时代。”

8.webp


△深圳第一家家乐福(南新店)关门。图源:深圳微时光


如今,房租人工等实体运营成本的激增,网购电商、生鲜电商的兴起,消费价值观的改变,无疑意味着传统零售粗放扩张时代的终结,以互联网为渠道,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零售迅速兴起。

很明显,缺乏互联网基因的深圳老板们,思维上形成了“渠道商给钱入场上架”的路径依赖,并没有根据新时代进行迅速的调整,被时代和市场所抛弃。

四、结语

爱逛山姆的深圳人撑起了全球销冠,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反倒说明深圳消费市场的购买力。

只是这消费力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消费品牌,难免遗憾。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场未来的新零售战局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深圳的身影。

例如目前国内最出圈的超市,一个是来自河南的胖东来,一个是上海的盒马,还有一个是广州名创优品收购的永辉超市。

深圳呢?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2023年中国超市TOP100》榜单,深圳仅有三家上榜,分别是华润万家(第4),天虹(第16),人人乐(第43)。

在这份两年前的榜单中,除了目前即将退市的人人乐,其他深圳超市都有央企国企背景,这对于以民营企业自豪的深圳,无疑是一种“打脸”。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一度高歌猛进领跑的深圳零售业,如今多少有点“龟兔赛跑”的既视感,只是我们更像那只亟需叫醒的“兔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圳子,作者:小圳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355216.html?f=qiehao

0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超市为啥学不会胖东来的深耕?

0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国人企业本来就对食品安全没有敬畏之心,现在又卷价格,这样一来食品等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就没有了,所以就不可能有好的安全的东西,各种的制度只是最后的底限,大家都在用底限做事,并且还有大部份根本就没有底限。

159

主题

53

回帖

57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5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的超市应该得从量到质去发展了

0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胖为什么不能做成全球第一?

0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商超的退市代表属于一个时代的的结束,当年我们也是KA“ Key Account”的销售代表,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2

主题

57

回帖

6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8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瘦西来就有[哈哈]在深圳,知名的超市陆续收档,就像猪大肠一样,越做越缩[哈哈]

0

主题

27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极致崇拜金钱,笑贫不笑娼的地方,没有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就不可能有于东来那样的人。所以也出不了胖东来那样的企业。

0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姆为什么能做强,你去看一下配料表就能找出答案了,人家自有品牌找代工厂加工,有严格的要求,代工厂供山姆的与供其他超市的产品成份就是不一样,因为今天的老百姓注重健康。

0

主题

7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附近有海鲜市场,几个面包店,沃尔玛,几个小超市,根本不用去山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币圈社区

GMT+8, 2025-5-19 22:58 , Processed in 0.6574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forum.gao.gs

© 2021-2024 币圈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