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这是一场两国元首间的外交会谈,不如说是一次特朗普和万斯玩弄政治话语的作秀。在泽连斯基访美前,双方已经就一项矿产协议草案达成一致,并准备在会谈后签署。对乌克兰来说,通过矿产资源将美国的部分经济利益与乌克兰未来的稳定经济发展捆绑起来有助于俄乌战争的尽快解决,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获取美国的安全保障(虽然安全保障相关内容并未出现在矿产协议草案上)。
既然双方已经在会谈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协商,为何会在会谈中爆发如此激烈的矛盾?我们无法得知在私下场合,特朗普和泽连斯基究竟是如何协商的,但结合事件的整体背景看,有可能是前期双方已经沟通好,但当泽连斯基抵达美国后突然提出一系列在特朗普看来“过分”的要求,比如加大军事援助、安全保障(如加入北约)等等。又或者是泽连斯基从未真正同意过停火,反而不断地向西方施压,要求提供安全保障。这些与特朗普所希望的俄乌尽快停火不符,因此在公开会谈时故意与万斯一起设置了话语陷阱,意图让泽连斯基丢掉“面子”并施加舆论压力,迫使泽连斯基回到原有的协议和停火谈判中。这与特朗普在事后发表的推特“等你准备好协商和平之后再来(Come back when you're ready for peace)”一致,泽连斯基在事后声明乌克兰仍然愿意签署矿产协议,也可以视为是在向特朗普示好。3月11日,美乌在沙特进行了高级别会谈,乌克兰终于宣布同意进行30天的停火,可见是特朗普通过让泽连斯基“丢面子”的施压起到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