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0|回复: 0

《唐探1900》背后的大历史,不只事关中国人

[复制链接]

42

主题

0

回帖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6
发表于 2025-2-12 04: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在就职美国总统后数小时内连下多道移民相关行政令,全面扭转拜登政府过去四年来的移民政策。这一系列行政令包括封锁国界、严厉打击已身处美国的无证移民等多项措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道行政令指示联邦机构自30天后开始不再给予非公民子女出生公民权。出生公民权受《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承认,中国人也为这项权利的落实贡献了重要力量:1898年,一位在美华人起诉美国政府,最高法院在美国诉黄金德案(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中裁定,所有在美国领土范围内出生的孩子,无论其父母的移民身份如何,都可以获得公民身份。
在一个更大的历史图景中,美国对移民的甄别、接纳与排斥从一开始就与中国人直接相关。1882年颁布的《排华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不仅是美国第一部大范围限制移民的法案,还是第一部根据种族和社会阶级限制移民群体的法案。明尼苏达大学移民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漪莲(Erika Lee)认为,排华运动永远改变了美国人看待种族、移民和美国移民国家身份的方式。
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一周多后,《唐探1900》登陆春节档,这部以美国排华运动为故事背景的电影因此与现实产生了耐人寻味的互文关系。一些观众认为《唐探1900》在导演陈思诚的“唐探宇宙”中显得格格不入,但陈思诚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拍摄“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之初他对类型片和人性探讨的极致追求相比,如今他已超越了那个阶段,对个体与大时代之间的关系更感兴趣。

1.webp


电影《唐探1900》中的旧金山唐人街华人帮会“少帮主”白振邦(右二)。片方供图

很大程度上来说,《唐探1900》让人们重新思考一部国产电影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唐人街”究竟意味着什么:唐人街不仅是一个混合了中国元素和异国情调的背景板,也为离散华人面临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冲突提供了叙事空间。于是我们看到,《唐探1900》讲述了一个不只事关中国人的故事,还呼应了中美两国当下强烈的社会情绪。
“中国人必须走!”

《唐探1900》的故事发生在1900年的美国旧金山。当地华人首领白轩龄(周润发饰)的儿子白振邦(张新成饰)被指控谋杀了白人女性爱丽丝和印第安酋长六手,被害者的尸体在位于唐人街的中国大戏院后巷被发现。爱丽丝的父亲格兰特(约翰·库萨克饰)是一位极端排华的政客,企图利用女儿被害一案推动永久取缔唐人街的新政策。为了洗清儿子的嫌疑,解除唐人街的危机,白轩龄邀请留美青年秦福(刘昊然饰)前来协助调查。与此同时,华裔印第安猎人阿鬼(王宝强饰)为追查养父被杀的真相,也来到了旧金山。二人在调查过程中相识,决定联手破解案件。
在当代电影中,《唐探1900》罕见地准确呈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裔美国史。白轩龄可谓第一代赴美华人移民的缩影:他于咸丰年间离开老家广东前往美国,当过铁路劳工,开过洗衣店、餐馆,直到在旧金山站稳脚跟,成为华人黑帮协盛堂堂主。

2.webp


1880年代,美国蒙大拿,修建太平洋铁路的中国劳工站在轨道车上。视觉中国丨图

中国人移民美国的历史正是始于1850年代,当时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投身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热。淘金热消散后,中国人又在1864年到1869年的五年间构成美国工业领域最庞大的工人群体——他们参与了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与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分别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和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为起点相向修建铁路,两万多名华工(占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全部劳工的90%)几乎完成了太平洋铁路整个西段工程的建设,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劳工则主要由爱尔兰人、其他欧洲移民以及内战中的退伍军人构成。
西段工程的建设难度之高、工作环境之艰苦,令当时的美国媒体也惊诧不已。《唐探1900》中描述了铁路华工在坚硬的花岗岩中实施爆破和挖掘的场景,在一场意外爆炸中,白轩龄幸存,阿鬼的父母丧生。
片中令阿鬼望之落泪、在白轩龄出席听证会时被搬到现场的那张照片是19世纪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1869年5月10日,两辆分别代表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巨大蒸汽机车东西相向合龙,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铁路自此建成通车,大大缩短横跨美国的旅行时间,改变了美国面貌。参与最后铺轨的几位华工没有被邀请参加会师典礼,也没有出现在那张历史性照片上。
“虽然在美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铁路华工至今仍像沉默的钢钉一样一言不发。无论是在美国、中国还是其他地区,我们都没有发现修筑这条铁路的华工用中文或英文留下只言片语。”斯坦福大学历史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少书(Gordon H. Chang)在《沉默的钢钉》一书中写道。

3.webp


1869年5月10日,太平洋铁路东西合龙的会师典礼照片。视觉中国丨图

片中唐人街与爱尔兰帮的冲突亦有据可考。美国历史学家孔飞力(Philip A. Kuhn)注意到,随着中国人逐渐进入城市工业领域,他们与下层白人劳动大众产生了直接竞争。由于内战后的通货膨胀和修建铁路的过度投机,美国于1873年9月陷入经济危机,失业率在1878年达到顶峰(8.25%)。正是在那段时间,排华运动首先影响了加州的州政治,随后蔓延到全国层面。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贝丝·廖-威廉姆斯(Beth Lew-Williams)在《无处落脚》中指出,由于中国工人开始获得技术能力,展现出向上流动的可能,他们点燃了美国西部底层白人工人(尤其是爱尔兰、德国或意大利移民)所谓的“黄祸”(yellow peril)恐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草根排华运动的代表人物丹尼斯·科尔尼(Dennis Kearney)可能是片中爱尔兰工会领袖托马斯的历史原型。科尔尼是爱尔兰人,于1868年21岁那年来到旧金山。1877年夏天,全国性的经济衰退期间,美国各地的工人为了争取更高薪酬和更好的工作条件纷纷罢工。科尔尼加入了新成立的加利福尼亚工人党,带着反垄断和反华的诉求环游美国,喊出了那句恶名昭彰的口号:“中国人必须走!(The Chinese Must Go!)”

4.webp


1885年,旧金山唐人街的肉铺和杂货店里的华人。视觉中国丨图

根据廖-威廉姆斯的研究,排华运动演变为暴力的种族政治。在美国西部——99%的中国人所在地——民团成员采用抵制、纵火、攻击等方式系统性驱逐中国人。石泉城屠杀(Rock Springs Massacre)深深镌刻在在美华人的集体记忆中。1885年9月2日,怀俄明州石泉城的白人矿工与华工发生冲突,约150名白人矿工持枪、棍棒、刀具,袭击华人居住区,放火焚烧房屋,并开枪屠杀华人。至少28名华工被杀害,15人受伤,数百名华工逃入荒野。这次屠杀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反华暴力事件之一,但没有任何白人因参与屠杀被定罪。
出于安抚西部选民的需求,针对在美华人的联邦立法渐次推出。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在10年内禁止华人劳工进入美国(不包括商人、教师、学生、旅行者和外交人员),并禁止所有华人移民入籍美国。但是《排华法案》仍不足以平息沸腾的民意,后续针对华人的反移民政策不断加码。1888年,《斯科特法案》(Scott Bill)进一步收紧《排华法案》,该法案规定即使华人劳工已合法居住在美国,如果他们离开美国,无论是否持有回美证,都不得再入境。1892年,《吉尔里法案》(Geary Act)延长了《排华法案》的有效期,要求所有在美华人随身携带居留证。1902年,《排华法案》的期限被无限期延长。直到1943年,《排华法案》才被废除。
对秦福和白振邦这样的年轻华人来说,他们在1900年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美国:加州是中国人登陆美国的第一站,也是反华狂热最暴虐的地方。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部分中国人住在高度隔离的城市飞地,寻求唐人街的庇护,另一些则散布在加州的农业区和美国东部。没有居留证,一个中国人随时有可能被遣返。即使身为美国公民,从未踏足过中国的土地,一个黄种人也会被咒骂为“猪尾巴”,无法堂堂正正地与白人女孩相爱。因为限制入境和禁止加入国籍的规定,他们不是被当作非法的外国人(illegal aliens),就是被当作永久的外国人(permanent aliens)。从历史后来者的眼光来看,一个多世纪前的在美华人其实是被美国社会构建的“他者”——他们的异族身份恰恰与正在形成的现代美国公民身份同时出现。

5.webp


2024年中国农历春节期间,旧金山进行舞龙表演的孩子们。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反移民运动的核心:“本土主义”

王宝强饰演的阿鬼是个值得玩味的角色。人物设定规避了这个角色可能引发的负面联想:正如非亚裔(通常是白人)演员在西方影视剧中扮演亚裔角色,“黄脸(Yellowface)”现象长期助长了对亚裔群体的错误呈现和边缘化,美洲原住民在好莱坞和更广泛的西方媒体中也面临“红脸(Redface)”的问题。
阿鬼的河北孤儿身份在电影中被挑明,缓解了“红脸”的嫌疑,这个角色的一些重要设定则挑战了原住民角色长期存在的两种刻板印象。阿鬼能在打斗中化身“嗜血战士”(Bloodthirsty Warrior),秦福看出了阿鬼“熊的力量”背后的科学依据;阿鬼也不是一个能通灵的“高贵野蛮人”(Noble Savage),他的消息灵通得益于印第安部落紧密的联系网络。

6.webp


电影《唐探1900》拍摄现场,王宝强饰演阿鬼(唐贵)。片方供图

秦福与阿鬼的联手象征着两个同样深受种族暴力侵害的族群的互助。通过阿鬼的讲述,观众了解到同时期的印第安原住民同样面临被驱逐、被剥夺经济机会的困境。南北战争后,印第安原住民虽然与黑人一道获得了公民身份,但鉴于大批印第安人在搬迁、疾病、战争、饥饿和种族清洗中被杀害,并没有多少印第安人最终成为美国公民。即使获得了公民身份,印第安人也未能和白人公民一样享有同等的法律权利。廖-威廉姆斯写道,如果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在美华人是异族,那么其余少数族裔就变成了二等公民。
《唐探1900》通过最后揭露案件的幕后操盘者是对格兰特的极端反华政策不满的美国资本家威曼先生,暗示了美国排华运动背后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张力。草根反华人士与精英群体在“中国人问题”上的争论持续到了20世纪。廖-威廉姆斯注意到,很多西海岸精英实际上反对暴力的排华运动,不过他们考虑的不是中国人的困境,而是中国人所代表的利益,正如铁路华工所证明的,当时的华人移民是充足、平价、顺从的劳动力,为美国的西部开发提供了燃料和驱动力。
此种张力和矛盾在当下美国社会关于打击非法移民的争议中同样存在。在特朗普宣称无证移民威胁到国家安全的同时,经济、人口和劳动力市场数据显示了他们是美国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农业为例,纽约移民研究中心(CMS)2022年的报告披露,美国农业部门高度依赖外国劳工,其中45%的美国农业劳工是无证移民。
《唐探1900》对种族主义问题给出的解决之道被简单化为“富强”。这个答案由电影中的第二条故事线铺陈引出:1900年,列强环伺的中国风雨飘摇,清廷决定“攘外必先安内”,派特使费扬古(岳云鹏饰)前往旧金山抓捕革命党人。白振邦在好友的引荐下也加入了孙中山的兴中会,他将在美华人摆脱歧视的希望寄托于大洋彼岸的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再造一个强大的中国。

7.webp


电影《唐探1900》中,费扬古一行三人初抵旧金山时的场景。片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总结,民族是当下新媒体中最能激起观众情绪的议题之一。《唐探1900》在情节设置上把握住了中国观众的情绪爆点,比如:得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仓皇离京,先前还与爱尔兰帮联手的费扬古及其手下用超现实的刀法与持枪的爱尔兰人同归于尽。临死前,他嘱咐自己曾欲置之于死地的革命党人郑仕良(白客饰)“救中国”。
诚然,回望20世纪初的地缘政治背景,彼时中国人的富强诉求并未脱离历史现实。当时连美国人自己都认为美国政府不顾此前与清政府的友好条约,推出羞辱性的移民政策,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弱国。1892年《吉尔里法案》遭遇了美国华人社区空前的抵抗,中国外交官威胁要将美国人驱逐出中国并撤回驻美代表团。《纽约时报》评论称,“任何一等一的欧洲大国”面对这种无礼的移民政策,都会找到“发动战争的充分原因”。
但富强叙事也遮蔽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让排外情绪演变为民间种族暴力乃至国家政策的,仅仅只是民族认同吗?政治学者林垚认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美国的反移民运动一直以“本土主义”为意识形态核心,“每当社会经济条件变迁时,把晚近融入的族群作为‘高贵的本土白人’诸事不顺的替罪羊。”从19世纪中后期的排华运动,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亚洲移民、反南欧和东欧移民,一直到近年来共和党保守派反拉美裔移民,皆是如此。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认为,排外是民粹主义运动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与人们的经济不安全感密切相关。他在《民众的愤怒》一书中指出,经济上的不满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会引发民粹主义,最后可能引发这种反应的,是普通民众与精英阶层利益分歧所导致的经济困难、相互排斥和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民粹主义政客则善于利用这种经济环境,将民众的不安与焦虑归咎于外部力量,利用反移民、反外国人、反精英的情绪来谋求政治利益。

8.webp


电影《唐探1900》中利用旧金山唐人街大做文章的政客格兰特。片方供图

种族主义与民族主义可能因为同样的结构性问题而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诡异的镜像关系。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唐探1900》如同一个被精心设置的棱镜,折射出观众通过各自的生命经验去代入、认同的不同讯息。必须承认,让一部春节档商业片具有如此丰富的解读空间,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空谈》《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等)
南方周末记者 林子人
责编 刘悠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币圈社区

GMT+8, 2025-4-6 20:24 , Processed in 0.09998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forum.gao.gs

© 2021-2024 币圈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