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anos Pictures
《经济学人》: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正在扩大
来源:经济学人,2025年1月6日
编译:于宝盛
导读
本文是《经济学人》杂志2025年1月“非洲差距”(The Africa gap)系列报告之一。现予编译,供读者参考辨析,文中引用数据未经考证,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和编译者立场。
在许多方面,对于非洲人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自1960年以来,非洲人的平均寿命从41岁提高到64岁;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下降了四分之三;自1970年以来,接受大学教育的非洲年轻人比例增长了九倍。非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认可;在2020年代,非洲作家赢得了布克奖、龚古尔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今年,二十国集团(G20)将在南非举办峰会,对于非洲大陆而言这是第一次。所有这些进步都预示着这个全球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大陆拥有着光明的未来。
有史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非洲人口出生率在全球范围内独占鳌头。非洲54个国家的总人口在30年内翻了一番,达到了15亿。联合国预测,到2070年,这一数字将再次翻番。预计非洲将见证本世纪此后的大部分人口增长。新一代非洲人已经开始展现他们的影响力。那些起源于20世纪独立斗争的政党,正逐渐失去非洲年轻人的支持,新一代人受过更好的教育,更加喜欢数字化的互联互通。在过去十年里,近30位在任领导人输掉了大选。
人口结构、城市化、政治和消费科技的变化,使得非洲大陆正在经历深刻的社会变革。但这种变革并未得到经济转型的支撑。相反,非洲经济正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1960年,非洲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人均GDP约为世界其他地区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如今,这一比例仅为四分之一。当时,非洲与东亚地区大致相当,但如今,东亚地区的人均收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七倍。南非智库安全研究所(ISS)的雅基·西利尔斯(Jakkie Cilliers)这样形容世界和非洲(基于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差距,他说,两者差距的不断扩大看起来就像“一只张大嘴的鳄鱼”,上颚的一条线代表世界水平,在向上攀升;下颚的一条线代表非洲水平,几乎保持平坦。
就21世纪的重大问题而言,非洲人在推动世界人口增长的同时却变得相对更贫穷,这一事实与气候变化和核战争风险同等重要。按照当前趋势,到2030年,非洲人将占全球贫困人口的80%以上,而1990年这一比例仅为14%。
尽管非洲大陆似乎在21世纪初取得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开端——《经济学人》曾在2000年封面上哀叹“一个绝望的非洲”(the Hopeless Continent),到2011年又庆祝“一个崛起的非洲”(Africa Rising),但这一增长高潮短暂且相对乏力。即使是在2000年至2014年的繁荣时期,非洲实际人均GDP年均增长2.4%,而其他发展中地区的增长速度却是其两倍多,并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从那时起,尽管一些非洲国家表现出色,人均收入却保持停滞不前。世界银行形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表现为“十年徒劳”。
这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担忧,即非洲可能已经错过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在21世纪初,非洲经济受到中国对非洲大宗商品需求的推动以及全球化兴起的提振。2000年代中期完成的广泛债务减免,使非洲各国政府能够在学校和基础设施上投入更多资金,并更容易获得新贷款。
认为当时赋予非洲大陆的所有机遇都被浪费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非洲部负责人阿贝贝·塞拉西(Abebe Selassie)提醒那些为非洲最新危机忧心忡忡的人,尽管非洲可能正处于艰难时期,但与他在1990年代初作为一名年轻的埃塞俄比亚技术官僚时相比,非洲大陆的状况已经好了许多。他在2024年7月份的一次演讲中说道:“如果90年代有人告诉我,30年后阿克拉、坎帕拉和亚的斯亚贝巴会变成今天的样子,我一定会以为他们在说梦话。”
非洲确实有“拿得出手”的一些持久的成功案例。在过去60年里,博茨瓦纳、毛里求斯和塞舌尔的经济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大致跟上了世界其他地区人均GDP的增长步伐。最近,像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和卢旺达这样的国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但这些国家是例外,而非普遍现象。最大的经济体——埃及、尼日利亚和南非——表现尤其疲软。即使是在新冠疫情和乌克兰战争之前,一些人就已经开始提出疑问,正如世界银行现任首席经济学家因德米特·吉尔(Indermit Gill)在2019年与合作者共同撰写的一篇论文标题所问的那样:“非洲错过机会了吗?”
在非洲大部分地区,大多数人仍然生活贫困,生产率增长依然缓慢。只要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这片大陆年轻的人口就无法成为其应有的变革力量。泛非政策研究机构“非洲经济转型中心”(ACET)主席梅维斯·欧武苏-贾姆菲(Mavis Owusu-Gyamfi)表示:“我们必须为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他们不能总是被贴上‘有潜力’的标签,但却从未真正实现他们的价值。”苏丹裔英国商人穆·易卜拉欣(Mo Ibrahim)补充道:“未满足的期望,特别是年轻人的期望,会引发挫败感和愤怒,而这些恰恰是动荡和冲突的最佳导火索。”
工作机会充盈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助于社会稳定,还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指出,在全球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20个国家中,有17个位于非洲。2024年,受厄尔尼诺影响所引发的干旱和洪水,凸显了非洲农民生计在极端气候下的脆弱性。洪水导致400万人流离失所,并迫使数千所学校关闭。联合国下属的世界气象组织估计,非洲国家需要动用多达9%的预算来应对此类冲击。根据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库“全球发展中心”(CGD)菲利普·科菲·阿多姆(Philip Kofi Adom)近期的一项研究,如果全球气温比19世纪水平上升超过2°C,非洲的农作物收入可能会下降30%。
但支撑这种增长所需的基础却已岌岌可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约一半的非洲国家正经历“严重的宏观经济失衡”,具体表现为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通货膨胀率达到50%或更高;财政赤字严重;债务偿还成本占政府收入的20%或以上;外汇储备仅能覆盖三个月的进口需求。
非洲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资本市场上以美元借款的成本比2010年代更高。自2021年以来,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了约三分之一。2023年,中国对非洲的贷款为46亿美元,比疫情期间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10年代的任何一年。流向非洲的西方援助比例也在下降。
还有其他值得担忧的因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已接近冷战后最高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如果世界分裂为不同的贸易集团,撒哈拉以南非洲将受到最严重的冲击。一些非洲国家的政府还担心,自动化的兴起将使吸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变得更加困难,而正是这种制造业推动了亚洲的崛起。
本次《经济学人》特别报道认为,如果当前的发展模式不作改变,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将无法弥合。非洲各国需要大幅增加来自本地和外国的投资,也需要更大、更具活力的私营部门、更高效的农业生产以及更有效的治理体系。非洲国家还需要更好的公共服务供给,减少腐败。唯有如此,非洲才能实现其他新兴经济体所经历的生产率提升和经济转型。
要实现这一目标,非洲的掌权者必须有意愿推动变革。然而,目前这种意愿往往并不强烈。非洲精英阶层对大陆的未来常常表现出令人沮丧的自满情绪。虽然存在一些例外,但总体而言,这一代政治领导人没有推出鼓舞民众、推动国家发展的长远规划。另一方面,非洲商界领袖因政治干预而受到掣肘,因此往往被迫采取短视的经营策略,这种短期主义可能导致政商之间的互利关系,并对现状感到满足。然而,当前的政商常态正在辜负当代普通非洲人,并破坏未来几代人的发展前景。
原文题为: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Afric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growing
原文链接:https://www.economist.com/special-report/2025/01/06/the-economic-gap-between-africa-and-the-rest-of-the-world-is-growing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和编译者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