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9|回复: 0

韩国学生兵逃离侵华日军加入中国抗日游击队,战后成为大学校长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发表于 2025-1-21 13: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二战中后期,有许多曾在侵华日军服役的朝鲜籍官兵逃离队伍,投奔朝鲜义勇军或韩国光复军,参与中国军民的抗战事业,其中的不少人在战后都成为韩国的知名人物,曾任韩国高丽大学校长的金俊烨,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1.webp

金俊烨

金俊烨(김준엽),1923年出生于平安北道江界市,是家里五兄妹中的老末,其父名唤金正杰,其母名唤洪钟植。金家在江界是知名的大地主,在当地经营着一家织布厂,虽说和日本人有着各方面不得不说的合作,但金俊烨的二哥却毅然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在二哥的影响下,金俊烨也从小就产生了民族独立意识。 1935年,在从江界小学毕业后,金俊烨考入新义州中学,并得以经常越过鸭绿江前往对岸的中国城市安东游玩,这也是后来金俊烨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1942年,天资聪慧的金俊烨考入著名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院,据其好友崔基一的回忆录《一个保持自尊的韩国人的回忆录》描述,虽然金俊烨是个模范学生,但他经常不遵守校规,经常冒着违反校规的风险,打扮成汽修工跑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他是一名好莱坞电影狂热爱好者。由于看了很多美国好莱坞电影,并购买了许多相关杂志后,金俊烨最终得出结论:现在正在与美国人打仗的日本,由于在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必然会战败。
2.webp

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留学期间的金俊烨

1944年,正在读大三的金俊烨因为是文科生,终于收到旧日军发来的传票,被以韩国学生兵的身份部署到中国战场,其服役单位是驻徐州的中国派遣军第13军65师团独立第58步兵大队。在旧日军服役时,金俊烨认识了一位与他一样有着民族独立意识的韩国学生兵张俊河,两人都对日军随意射击中国平民、并拿中国军队俘虏来练刺杀的暴虐行为非常震惊,加上韩国学生兵在日军中地位低下,经常被上级打耳光,两人遂决定利用日军备战大陆会战的机会逃离部队。
逃离部队后,金俊烨和张俊河被伪装成汪伪军的中国游击队侦查员逮住了,他俩以为自己真的是落入汪伪军之手,心想这下可完蛋了。而中国游击队也以为逮住的这两位是日本间谍,原本打算把他们就地处决,直到他们看到金俊烨珍藏的与母亲穿着朝鲜传统服饰的合影,才意识到这两位是韩国逃兵。因为语言不通,负责审讯两人的游击队军官便用毛笔写下“欢迎朝鲜革命同志”的字条并交给两人查看,直到这时,金俊烨悬着的心才逐渐放下来。
金俊烨和张俊河逃亡后,第65师团又发生了几起韩国学生兵逃亡事件,侵华日军对此非常重视,警告剩下的韩国学生兵说:“逃跑的朝鲜人金俊烨已经被八路军抓获,并用竹矛刺死了。”在得知金俊烨等人正在徐州一带活动的中国游击队里充当临时翻译时,日本人甚至设法联系上游击队,提议要用中国俘虏换回金俊烨,但遭到了游击队指挥官的拒绝。因为这支游击队的指挥官有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也有南京军校的军校生,所以他们对同为大学生的金俊烨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3.webp

加入光复军情报队的金俊烨(中)

在与中国游击队共事的时候,金俊烨和张俊河也不幸卷入了与在徐州郊区活动的新四军游击队的摩擦冲突,并在一次战斗中差点丢了性命,这也使得两人日后都成为坚定的右翼分子。1945年初,在与游击队共事了几个月后,金俊烨和张俊河被护送至重庆,加入了韩国临时政府组织的韩国光复军。由于他本人持坚定的右翼保守立场,所以光复军参谋长李范奭非常欣赏金俊烨,不仅任命他为自己的副官,还推荐他加入了美国情报局组织的情报特务队。
按照美国人的部署,韩国光复军情报特务队将参与到解放自己祖国的伟大任务中,届时特工们将会被空投到朝鲜各地,联系国内抵抗组织建立地下情报网络甚至是武装游击队。金俊烨与战友林正根等人一起被编入江原道小队,计划被空投到江原道地区,并为此接受了长达几个月的伞降和特战训练,然而在执行任务前夕,由于日本侵略者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已经筹备了很久的韩国光复军反攻祖国的计划就这样被搁置了。
在担任李范奭将军副官期间,金俊烨还结识了李范奭的秘书闵英洙,两人最终结为夫妻,李范奭还亲自主持了这对新人的婚礼。闵英洙的家族是名门望族,其父亲闵必浩曾担任韩国独立运动头目金九的幕僚长,她的外祖父申圭植曾担任过韩国临时政府总理,闵英洙的哥哥闵英柱也是独立运动活跃人士。能傍上这样显赫的政治家族,自然为日后金俊烨的仕途之路铺平了道路。
4.webp

在南京国立大学任教期间的金俊烨夫妇(前排左三、四)

全面抗战胜利后,金俊烨没有跟其他临时政府成员回国,而是前往中国南京国立大学东方语言文学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学校担任韩语讲师,顺便继续在研究生院研习中国历史。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金俊烨返回韩国,担任高丽大学历史系教授,有三名中国学生跟着他一起前往韩国,并被安排在汉城国立大学学习。其中的一位中国学生杨同芳后来成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教授,成为中国研究韩国的学术先驱。
1951年,金俊烨又前往台岛继续未完成的中国历史学业,并于1955年回国。1957年,高丽大学办起了亚洲研究所,所长金昌淳在朝鲜战争期间曾是朝鲜报纸《共同朝鲜》的作者,但因为在报纸上发表了错误言论而被抓起来,在押送途中,金昌淳跳下火车成功逃跑,后来跑到韩国成为高丽大学的一名教授,致力于对朝鲜和共产主义的研究。在他的安排下,亚洲研究所成立了共产主义研究中心,并决定由金俊烨担任中心主任。
金昌淳和金俊烨在大学研究共产主义的原因,当然不是为了搞什么社会革新,纯粹是为了李承晚政府的“统一事业”服务,在他们看来,只有研究出朝鲜和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本质,才能帮助韩国完成统一大业,这种歪打正着的做法也使得高丽大学共产主义研究中心成为当时世界领先的共产主义研究机构。两个人甚至还合作出版了一本巨著《朝鲜共产主义运动史》,这是韩国国内第一本相关题材的研究著作。
5.webp

金俊烨的校长就职典礼

闲暇之余,金俊烨还继续深入研究中国,被中方认为是当时“韩国最好的中国问题专家。”高丽大学为此还特地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学系和俄语语言文学系,中国方面也高度评价了金俊烨对韩中关系的贡献,授予他“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1972年11月,金俊烨作为韩国红十字会顾问,还秘密访问平壤,此时他意外发现对面接待自己的金正霖看起来很面熟,经询问才得知,对方居然是自己在江界小学时小一届的学弟。
这期间,韩国政党和政府曾几次邀请金俊烨从政或是担任政府部长,但都被他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是:“大家都在加入这种好事,难道不应该有一个像我这样的人,专注于培养年轻学者吗?” 于是,1982年,金俊烨终于接替金相协,出任高丽大学校长,据说他刚来学校上班时,曾向一位校职工咨询一些事情,对方看他是个陌生的老头, 便不耐烦地说:“抱歉,我们现在很忙,因为要举办新校长金俊烨的就职仪式。”金俊烨听后笑道:“原来如此,我就是那个金俊烨。”这个例子说明金俊烨一点官架子也没有。
当时的高丽大学,学生运动非常频繁,1983年秋,数百年高丽大学学生在学校里举行静坐抗议活动,一直静坐到深夜。金俊烨担心学生们被警察抓走,带着教职工一直守护在外面,最终感动了学生们,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自动撤离了学校,这也是全斗焕担任总统期间唯一一次没有任何人被捕的学生抗议活动。1984年秋,高丽大学的学生们废除了官方的学生会,组织了自己的独立学生会,虽然韩国政府要求金俊烨开除这些叛逆学生,但他却不为所动,只是再次劝说那些进行抗议活动的学生们撤离了学校。
6.webp

金俊烨回忆录《长征》前四卷

眼看金俊烨这么不听话,韩国总统全斗焕最终决定将当了校长才没几年的金俊烨撤职。金俊烨在撤职前出席了1985年2月的高丽大学毕业典礼,学生们在典礼上纷纷举着“校长,加油”的标语牌,并进行了反对校长撤职的抗议活动,甚至还招来了警察的围观。有趣的是,抗议学生们这时齐心协力,把赶来破坏气氛的警察们赶出了校园,这件事也让金俊烨一直颇为感动和自豪。
辞去校长职务后,金俊烨开始专注于撰写自己的回忆录《长征》,《长征》一共分为五卷,其中第一卷讲述他的童年和在日本求学的经历,第二卷讲述他逃离侵华日军和参加韩国光复军的经历,第三卷讲述他在高丽大学当教授和校长的经历,第四卷讲述他辞去校长后到八十年代末的事情,第五卷讲述九十年代及之后的晚年经历。在此期间韩国文官政府曾两次邀请金俊烨出任总理,但都被他拒绝,他这次给出的理由是:“高丽大学校长的地位在我看来比总理还高,我都当过校长了还当什么总理呢?”
7.webp

金俊烨去世时灵堂上的遗照

2011年6月7日,金俊烨因病去世,终年88岁。在他去世几周前,曾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打点滴,才被告知已到了肺癌晚期,只剩下1到2周的生命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金俊烨担任高丽大学校长期间,因压力太大而开始大量抽烟,每天要连续抽七、八包香烟。金俊烨在去世前,就因参加过光复军而获得过爱国功绩勋章,去世后又被追授国家功勋勋章,其遗体于6月10日被安葬于国立大田显忠院第四独立功臣墓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