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4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背后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16

主题

0

回帖

4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8
发表于 2025-1-12 18: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远不要用个人喜好去理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50多万苏军出兵在中国东北,几天以内迅速瓦解了70多万关东军的抵抗。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持续了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
1.webp


那么苏联为何出兵我们东北?真的是帮助我们来打日本人吗?
要理性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明白苏联在此之前的对华政策。

苏联对华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4年到1928年,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终止于“四一二政变”。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紧接着,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帮助下,黄埔军校成立。
鲜为人知的是,1924年6月份,黄埔军校开学时,学校只有三十多支步枪,只能配给卫兵使用,学员训练只能使用木枪。
广州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廖仲恺四处奔波,还是没法解决这个困境。
毕竟,孙中山在广东搞革命,搞了十几年,能给钱的,也给的差不多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对华的第一波援助开启。
该年10月,苏联援助广州国民政府的武器运抵黄埔,有8000支配有刺刀的俄式步枪,每枪另配子弹500发,总价值达56.4万卢布。
这是黄埔一期生的主要训练装备,也是后来东征的家底。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位于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也对国民党敞开了大门。
在1926年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全会上,共产国际吸收国民党为共产国际的同情党,甚至选举蒋介石为中央执委会名誉常委。
由此,蒋介石成了共产国际历史上地位最高的中国人。
不仅如此,苏联还派出了大量的教官来黄埔军校,其中有名可查的40余人,分布在政治、炮兵、步兵、工兵、军需、交通、通讯等各个教学岗位上。
其中的鲍罗廷,更是一手参与对国民党的改组、对黄埔军校的筹建,甚至是对北伐的指挥。
下边这一张合影就很有意思:
2.webp


1926年,为了支持中国的北伐,苏联给了日造来复枪4000支,子弹400万发,军刀1000把;苏式来复枪14000支,子弹800万发,火炮24门,炮弹1000发,机枪90挺,子弹带4000个。
不过,广州国民政府并不是接受苏联武器援助最多的,因为地理位置太远了,远不及北边那位冯将军接受的多。

冯玉祥1926年8月15日在莫斯科立了借据:
苏联在两年中援助冯玉祥的军火有:步枪31500支,子弹5100万发,机枪227挺,炮60门,炮弹5.8万发,军刀5000把,飞机10架。同时苏联还决定拨给冯玉祥铁甲车8辆,汽油3750普特,飞机油750普特等。(1普特=16.38千克)
苏联之所以如此热情的援助广州国民政府,通俗理解,是为了在全世界推广革命。
但是推广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彼时的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红色国家,苏俄刚成立时,就遭遇了西方一边倒的反对,甚至对苏俄采取了武装干涉。
可以说,这个国家自始至终就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遏制中。
想要生存,就需要更多的盟友!
国民党虽然是姓资,却是个可以接触、改造的政府。
如果未来广州国民政府能够扫除军阀,统一全国,那么按照苏联的设想,亚洲的东部就会出现一个庞大的苏联盟友,红色的左翼政府。
这对于彼时被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孤立的苏联,至关重要!
这是一笔性价比很高的投资。
当然,为了出现万一北伐失败的情况,苏联还做了另一手准备:
承认北洋政府为中国代表。
然而,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蒋介石借助江浙财团和美英的支持,对昔日同志举起了屠刀,开始推行反苏政策。
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苏联的投资也完全失败,此后转而支持我党的土地革命。
这是中苏关系第一次恶化。
恶化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1928年的中东路事件。
3.webp


苏军缴获的东北陆军第十五旅督战队旗帜

张学良和苏联大打出手,蒋介石对苏联宣战,然后冷眼旁观,结果导致东北军惨败。
换个角度看,中东路事件也提醒我们另一个事实:
苏联绝不愿意放弃在华利益,不论是在此之前,还是在此之后,亦或是更远的二十年后。
第二阶段,1931年到1937年。
九一八是个转折点,东北全境沦陷。

老蒋寄希望于国联调停,结果大失所望。
日本在东亚的威胁,让南京国民政府和苏联这对昔日盟友,难得的找到了共同利益点。
沙俄跟日本争夺了几十年的东北、朝鲜,至此全部被日本占领。
只是日本对东北的控制已经成为事实状态,老蒋既无能力驱逐日本人,也无法拉动苏联合理出兵。
苏联则选择了“不干预,保持外交中立”的基调。
所以这个“共同利益”对双方关系的缓和有限,仅仅是1932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和苏联的正式建交。
此后的几年里,由于红军的问题,国民政府和苏联的关系,一直是处于磕磕绊绊中。
第三阶段,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苏联大规模援华。
促使苏联改变态度的,是下列一系列事件: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关东军多次挑起与苏联的边境纠纷。
1932~1934年,双方发生边境纠纷152次;
1935年,发生边境纠纷176次;
1937年6月,日军在干岔子岛击沉苏军炮舰,迫使苏联撤走了该地的兵力。
1938年7月29日,日军又在张鼓峰挑起军事冲突。
1939年,5月11日,日军挑起诺门罕冲突。
有观点将诺门罕战役当做中苏关系转折的标志,认为此战以后,苏联认识到日本的野心,从而大力援助国民政府。
实际上,诺门罕战役只是九一八事件之后、苏联和日本一系列冲突的事件之一。
也就是说,苏联非常清楚日本的侵略企图。
所以援助我国的抗日,就是一个遏制日本侵略的必要选项!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简单跟大家聊下:
1937年之前,国民政府和德国的关系很密切,国军最初的军械就是德系装备,北伐以后的国军编制,也是按照德国的标准来的。
4.webp


1938年武汉会战前,配戴M35德式钢盔的国民革命军德械师

然后,1936年,德国和意大利签订轴心国协议,随后日本加入,三国轴心形成。
这件事让苏联芒刺在背,当时日本希望利用国府的摇摆态度,打算对其拉拢来缓和关系,然后将东北、华北步步蚕食。
而德国也愿意出面调停中日关系。
一旦在德国的调停下,中、德、日实现缓和,那么苏联面对的就是一个两面受敌的困境。
为了拉拢蒋介石,苏联迅速改变“反蒋”政策,转而开始“联蒋‘,为了联蒋,苏联开始着手跟老蒋谈判,准备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次年正式签订),同时也以“军援”为条件,要求我党加紧跟老蒋和谈。
没错,在西安事变之前的几个月,国共就在酝酿和谈问题了。
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甚至对国民党和谈代表陈立夫说:‘一旦中日爆发战争,我们决不会帮助红军。
他甚至口出狂言:红军只有几千人,如果他们不听话,那就把他们消灭算了。
正是这样一种出卖式的态度,让蒋介石意识到,“剿灭红军”只剩下“最后五分钟”。
按照原本的计划,老蒋要在10月16日,与周恩来在西安和谈。但是15日,蒋介石叫停了该计划,转而命令胡宗南加紧进攻陕北。
10月22日,老蒋亲自飞到西安,敦促张学良、杨虎城继续“剿共”。
就这样,一场原本有望提前实现的“国共和谈”,在两个月后,变成了“兵谏”,西安事变爆发了。
咱们言归正传。

全面抗战爆发于以后,苏联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下。

支持抗日,就是支持自己的东部安全。

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10月,苏联共计向国民政府提供了985架飞机、1300多门火炮、14000多挺机枪,以及各式轻武器,弹药。
其中,仅陆军武器就可装备20个整编师。
5.webp


苏械国军

除此之外,苏联还给国府提供了2.5亿美金的低息贷款。
仅武汉抗战期间,援华苏联军事专家达3665人,军事顾问200多人,在中国服务的苏联总人数约5000人(含志愿飞行人员)。
顺便提一嘴,美国对华的第一笔援助,是1938年12月广州沦陷以后的2500万美元。
而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下边这组数据:
1937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军事物资占进口军事物资总量的54.4%,这里边包括了价值1.5亿日元的机床,以及超过550万吨的石油。
1938年,日本进口物资的34.4%来自于美国。同时给予了日本1.25亿元的贷款。
1939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废钢铁数量更是暴涨了9倍。

美国生产的钢铁,在日本被加工成炮弹、子弹,在中国战场被射向我们的士兵和人民。
这就是1942年之前的情况。
美国大规模的对华援助,是1942年。
原因是,1941年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我并不是要踩一方赞一方,老张我在开头就说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情怀。举这些例子,也是希望各位清楚,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是为了本国利益。
他们无可厚非,如果调换角色,我们也是一样!
同样的,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希望大家在讨论任何一个国际事件时,摆正自己的屁股!
我们感谢一切在抗日战争中为我们提供支持的盟友,不论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将热血抛洒在中国土地上的战士们。
6.webp


苏联空军志愿队在汉口飞机场

苏联对华援助的分水岭,并不是1941年6月22日的苏德战争。
而是以下两个事件:
第一个,是1940年5月,德国闪击西欧,6月下旬,法国投降。
第二个,是日本为了积极南下(包括开辟东南亚战场),主动跟苏联提出谈判。
第一个原因,让斯大林意识到,按照西欧国家这尿性,苏德之间爆发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
有了第一个原因,那么当第二个原因出现的时候,苏联很快借坡下驴了。
必须明白,苏联援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拖住日本,防止自己被攻击。
既然现在日本主动示好,还能避免苏联东西两线作战,何乐而不为?
这个谈判断断续续,一直到1941年4月25日,苏日正式签署《苏日中立条约》,又叫《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中提到:双方互相尊重对方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如果一方跟第三方爆发冲突,另一方需保持中立!

既然是保持中立,你苏大再对中国搞援助,就不太合理了吧。
此后,苏联的对华援助,就开始在逐渐减少,两个月以后,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志愿航空队全部回国。
至此,苏援断绝。
半年以后,美、英对日宣战,西方军援到位,国军开始换装美械装备。
绕了这么一大圈子,现在分析本文标题中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肯定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加速抗日战争结束的作用。
只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楚苏联此刻出兵的目的。
苏联对日作战方针,是在1945年2月初的雅尔塔会议上定下的。
7.webp


雅尔塔会议中的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我们现在对雅尔塔会议不必忌讳,这就是一个出卖他国的会议,叫它新版“慕尼黑会议”也无妨,我甚至觉得,雅尔塔会议更像是一场战后分赃的“巴黎和会”。
也怪老蒋不争气,巴黎和会我们好歹有资格列席,从而有机会在会上发出了“不”的声音,而这一次,我们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代表国民政府的老蒋并没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
而老蒋之所以没有资格参加,很大原因是,1944年下半年,国军在豫湘桂会战中的大溃败。
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涉及6000万人民。
这一场惨败,让我们又一次沦为别人的筹码。
8.webp


雅尔塔会议只有苏美英三国参与,实际上拿主意的只有苏联和美国。
会议决定,欧洲结束三个月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所有的条件中,除了一条南千岛群岛划给苏联,其他都是跟我们有关的:
一,尊重外蒙古的现状(就是独立);
二,苏联重新取得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俄国以前的权益;
三,大连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
四,设立一个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
按照这个协议,苏联不仅恢复到1904之前丢失的所有权益,还重新拿回了旅顺港,以及日本占有的南满铁路。
请注意,1904年是清朝时期,也就是说,苏联要求国民政府承认大清给与沙俄(现在是苏联)的所有的权益。
外加15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9.webp


苏联海军的太平洋舰队步兵在旅顺口

一边说着是咱们是盟友,一边惦记着朋友家的那点“破烂”,这是什么盟友?
国民政府做错了什么吗?并没有,它唯一的错误,就是在对日本的作战中不够给力,否则,罗斯福也就不用指望斯大林出兵,直接支援国军一路北上,打进东三省就行了。
雅尔塔会议气氛并不算融洽,双方争吵了很久,最后,罗斯福接受了斯大林的要求,并答应由自己说服老蒋接受上述条件。
1945年4月5日,苏联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6月在伯力设立远东苏军总司令部,大批苏军开始向东北边境集结。
苏联对出兵东北是没有争议的。
很简单的一个逻辑,如果苏联不出兵,雅尔塔会议承诺的那些给苏联的筹码,如何兑现?
我的意思是说,苏联一定会出兵东北,但在时间上,应该会尽可能的选择日本投降前的最后阶段。
最好是等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跟美国拼的差不多的时候。
只是美国没有给日本这个机会,也没有让苏联等太久,就在苏联对日宣战前两天,美国的第一枚原子弹“小男孩”投放广岛。
10.webp


登机前的“小男孩”真实外貌

这就好比两个人街头斗殴,原本双方拿的都是冷兵器,突然其中一人掏出冲锋枪来,这还怎么打?
这是一个不难判断的结果:广岛被核爆以后,日本败局已定。
这个时候,如果斯大林还要继续坐山观虎斗,恐怕吃席都没热乎的。
所以,为了兑现承诺,也为了抢占胜利果实,在中苏边境蹲了个把月的苏军迅速出兵,一周之内解除了关东军的武装。
这次出兵,还让苏联获得了不少意外惊喜。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资源少的国家,跟日本本土相比,东三省完全弥补了这种劣势:
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
还有几乎不要钱的劳动力。
所以好不夸张的说,日本完全是按照本土的标准来打造东北,伪满洲国成立十四年,到日本战败前夕,东北地区的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东亚的工业中心。
等等,别着急感动。
这些跟东北人民没有一毛钱关系,日本建设东北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其对外扩张。
我说一句话大家就明白了:产量在东北,市场在日本。
企业是日本人的,产品也是提供给日本的,资源和劳动力都是东北的,你拿什么感恩戴德?
不好意思,又跑题了,这个话题实在太有得聊了。
这就是日本人给苏联的“惊喜”。
确实很惊喜,资源是一时半会挖不走了,那就只能拆设备。
11.webp


被苏联军队拆除锅炉后的鞍山钢铁厂(彼时叫昭和制钢所)

苏联控制东北以后,前后从东北拆走了16.0,910万吨的设备总量,占整个东北工业装备的65%。
以鞍山钢铁厂为例:
苏联拆走了其中三分之二的设备,整个拆除过程动用了80多名苏联技工和8000名日本战俘。
根据当时国府《中央社》报道,沈阳有4570家工厂,经过苏联的系统性拆除后,仅剩下20家还能继续开工。
根据日本资料统计,苏联从东北拆运的资产价值合1946年的534亿日元,相当于当时的13.6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从朝鲜拆运的资产价值超过10亿美元。
12.webp


张莘夫,被杀害的国府接收代表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煽动什么,纵观整个民国苏中关系史,利益,始终是双方最基本的出发点。
在这个基础上,朋友也可以变成敌人,敌人也可以握手言和,盟友,也可以背后捅刀子。
今天的合伙伙伴,也许不久的未来,依旧会拔刀相向,邻居是搬不走的,尤其是这里只容得下一个大国的前提下(你容得下它,它未必容得下你),双方本就是零和游戏。
也许,它会坚持到跟我们一起战胜共同的敌人;
也许,它会很快倒向我们的敌人,重新掉转枪口。
所以根本就不要心存幻想。
这就是这个地球上的生存法则,他们可以,当然我们也可以。

不要总去争吵我们失去了什么,为什么要和强盗做朋友,尤其是不要用这种声调,去质疑眼下的双边关系,因为它是当下,最有利的选择。
也仅仅是当下而已。

0

主题

18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5-1-12 22: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0

主题

7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5-1-12 22: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扶持反政府力量,把中国搞乱,渔利

0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5-1-14 07: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与国之间没有什么朋友只有利益!

0

主题

5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5-1-14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在打胡乱说!苏联解放东北!斯大林是有贡献的!公知们!决不允不许你瞎胡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币圈社区

GMT+8, 2025-4-8 08:54 , Processed in 0.1139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forum.gao.gs

© 2021-2024 币圈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