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一年多的巴以冲突终于划上句号。
日前,卡塔尔首相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协议。这是自2023年11月加沙短暂停火后,双方再度达成的一份新的停火协议。消息传出,加沙民众聚集在街头欢呼庆祝,还跳起了舞蹈,各国领导人也纷纷送去祝贺。
这次停火协议是在卡塔尔的斡旋下达成的。
协议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哈马斯释放33名以色列人质,而以色列则释放不明数量的被扣押人员;接着是双方互换剩余被扣人员,并将临时停火转为永久停火,同时以色列撤军;最后,互相归还遇难者遗体,加沙开始重建。
协议在宣布后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拜登甚至在白宫发表讲话,强调这是其任期内的外交成果。
美国候选总统特朗普则在社交媒体上“反击”拜登,称这项在谈判停滞数月后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他。
而在加沙停火协议达成当天,中以外事活动也有了新的发展。外媒报道称,驻以色列大使肖军正在以色列总统府,正式向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递交了国书。
赫尔佐格总统在会见肖军大使时,表达了他对中国的友好情感,指出其家族与中国有着历史渊源。赫尔佐格特别提到他的父亲哈依姆·赫尔佐格,曾作为第一位以色列总统访问中国。
对于今后的中以关系,赫尔佐格指出中国是以色列重要的合作伙伴,以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珍视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以方愿同中方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从务实的角度来看,中以两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合作潜力。赫尔佐格所言“中国是以色列重要的合作伙伴”,并非空谈。
事实上,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在技术创新、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将是双方共同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以关系正向积极方向发展,但中方在处理巴以冲突问题上始终坚持原则立场。中方多次呼吁巴以双方尊重彼此的生存权利,强调和平解决冲突的重要性。
中方在巴以冲突中的角色,是基于国际公理与客观利益诉求的折衷选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民众将继续共享同一片土地,任何单方面的激进行为都可能引发更大的人员伤亡和地区不稳定。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处理中以关系和巴以冲突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务实态度。这不仅为中以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巴以冲突的和平解决注入了建设性力量。
随着这份停火协议的达成,加沙算是露出了和平曙光,但我们必须保持谨慎,加沙地区的局势复杂,长期的冲突使得各方积累了深刻的不信任感。虽然停火协议能够暂时平息战火,但其落实的难度不容小觑。
这份协议更多的是一种权宜之计,结束占领并实现“两国方案”,是实现加沙永久和平的根本途径。但从目前来看,这份期盼还是遥遥无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