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网友评论: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的——2025年1月15日,八十国联军侵入我的抖音!!!他们抢走了我的历史,军事,荒野求生,洗地毯,探店等还有我的糖醋排骨啥的都不见了,打开抖音全是外国人,我的天都塌了。
我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天的,因为这一天我写了篇10w+的爆文。
昨天早上想好了选题,下定决心要写“中美对账”的文章,我没有其他意思,就是单纯地觉得「好玩」和「震惊」,因为在评论区看到的美国和一些人告诉我的完全是不一样的。评论区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没有查证我肯定不敢说是真,这我也在文章里说明了“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我也很希望自己将来有机会可以去一探究竟,毕竟从互联网上看世界跟实地考察还是有偏差的。但我们太多人都属于没法能出去的,也只能从互联网上看世界了。
就拿我来说,为啥出不去?
抛开钱的方面,我也没这个时间和精力,作为一个边写文边带俩娃的宝妈来说,我自己出门逛个公园和商场都得掂量下。昨天上午发完文之后,我一天的工作完成了,我就带着俩娃遛弯儿吃喝玩乐去了,可没把我累个半死。回到家之后,我只想瘫在床上,一句话都不想说,带娃实在是太累了。
我领着他们俩坐公交等个车,也有大妈会震惊,这俩娃都是你的。
我说嗯呀,都是我的。
大妈说,你可真厉害,看着那么年轻,有两个孩子。
这一夸我脸都红了,原来我看着也挺年轻的。
昨天早上写文的时候在我老公上班前我想好了题目还问他,我念给他听的,《“美国人要打两份工”,中美老百姓一对账,公知和中介的天都塌了》,他走之前在我书房门前探出头来,“好”。我也不知道文章会不会火,结果他一下班看到我也是“震惊”二字:
“老婆,你厉害呀,你早上写的文有上千赞了。”
但写出10w+对我来说算不了什么?我还曾写出过阅读量高达290w的文章。那一篇文章我收入两万块。乍一听是不是挺多的,可你换算到阅读量也就不多了,再说了,出篇百万+对任何作者来说都是非常难,一年365天,能有一回就不错了。
我是个没有正式工作的人,8年多没出去上班了。但这在8年里,我生了两个娃有6年时间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带的。我靠文笔混战互联网做自媒体还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赚得过自己的第一桶金,如今呢是属于相对落寞了,但我不认输,因为我可以写,且我热爱写。
这工作实现了我自己的价值,还让我可以陪伴到两个孩子,再加上我也不喜欢跟人接触,就喜欢独处书房写东西,也算是一举多得。
好了,关于我个人就介绍到这里,言归正传。
昨天那篇文收到了很多网友的评论,说什么的都有,当然也有骂我的,这再正常不过了。好的坏的我都接受,方才说了,写文初衷就是觉得中美两国网民对账挺好玩的,双方这么一对账,颠覆了彼此的认知,原来咱们没那么穷,他们也没那么富。
真实的美国是什么样子?
其实即便是我们去了,可能也很难感受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有壁的,你也只能了解你的圈层,其他的你认知不到,也因为此,对一个国家和对一个城市的评价有好有坏,这都属正常情况。
我们也都有想换个地方生活的心,就拿我来说,生活在厦门,自然也有压力大的时候,偶尔也会抱怨自己怎么选了个房价那么高的城市生活。但很多时候已经选择了,你再换个地方就非常难了。房子、朋友圈,你所熟悉的一切都在这,再换个城市也会人生地不熟,我也不知道我会经历什么。
所以我看到一些人到了中年敢于拖家带口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我是由衷地佩服的,因为我没这个魄力,也不敢打保票自己换个地方生活就会好。我邻居40多岁了带着儿子去美国,她走的时候我抱了抱她希望她一切安好,现在我们还经常聊天。为什么走出去?她的处境只能往外走。每个人都会有不为人知的难处,我们不要去盲目抨击和指责他人。
不过在哪里生活,都得去融入当地的文化。
起初是陌生的,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也就慢慢熟悉了。
生活久了,也就不愿换地方了,在这方面,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适者生存,想过得好我们都得让自己很努力。很多人看我IP是福建的,以为我是福建人,其实我是北方姑娘,大学一毕业为了爱情就来到这座沿海城市了,生活了十年慢慢定居安稳下来。我想走,但我也怕换地方,害怕到了另一个城市还得重新开始,若无不是走投无路,大抵是不会换地方了。
得看自己看地方的需求是什么?
评论区也有网友留言,说我是荒唐的作者,可笑的读者。
我发誓挺冤枉的,中美网民自发对账这事可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就是互联网冲浪看到了觉得好玩儿,然后就写了那篇文章。
在我看来,中美网民对账挺好的,平生第一次那么互通有无,还有人说这次的运动是洋务运动的。大家有没有通过这个事看出来个什么?其实中美两国的普通人是渴望有真正的交流的,只不过这次的交流的使命落在了小红书的头上,小红书迎来了泼天的流量,是不是富贵,咱就不知道了。
有几个我可以确认是真的,救护车在美国收费是真的,且收费不低。
美国也不是天堂,遍地是黄金肯定是子虚乌有的事,国内混不好就觉得自己可以在国外混的好,这对自己有点高估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哪里生活都是不易。如果你没有文凭和能力,那么你也只能出苦力做服务工作了,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认知。
有人问美国网友,“你会在孩子18岁以后抚养他们吗?我们经常被告知,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就要自己生活了”。美国网友给出的答复是,“这取决于家庭”。这个答案就非常合理,我上高中的时候还不到18岁就捡塑料瓶挣钱了,那不是没钱没法子吗?上大学也是勤工俭学,因为家里穷我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把书读下去。
当父母不能让你依靠的时候,你也只能靠自己了。
还有人问:工作3-5年能买得起城里的新房吗?中国城市房价疯狂
美国网友回答:大城市的房子超级贵,现在租房很流行。我们大多数人永远都买不起房子,这取决于你喜欢哪里。在加州,房价总体上是疯狂的。
这个回答也很中肯,中国也有房价低的地方,去不去看你自己。都向往大城市跑,人多了,那么大城市的房价也就上去了。我一直抱怨厦门房价高,但后来看这城市那么美,也就忍下了,谁让我选择了呢。归根结底看你喜欢哪里,想生活在哪里,核心大城市核心城区,一定是贵的,选择自己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内的。
目前双方对账都已经精确到网费、电费、话费了,总结就是全世界的牛马生活都不容易。
以上呢,是中美网民在小红书评论区对账的一些截图。
如果想了解,大家都可以自行去搜索,真假自己有个判断就好。是假的也不能怎么样,咱们不还是努力地活着;是真的也不能如何,大家都在努力地活着。
当「人」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出生在罗马,生来富贵的人毕竟是少数,有背景有靠山的也是少数,而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普通人想生活好就得靠自己,其实大家的处境都差不多,都会有各自的无奈,无需嘲讽,更不要过分追捧和相互打压,选择自己适合的地方生存就好了。
好了,这篇文就写到这。
不是我荒唐,不是我编的,我也没去过,美国怎么样我不知。以上都是各大评论区中美网民对账的一些截图。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一个地方好不好,都有各自的分辨能力。
未来的未来,随着我的两个娃长大,我也会跟8年前一样走出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时候再写当地的风土民情分享给大家。都得自己去看一看才知道,但即便我们去了,看到的也是片面的,如果只是旅游几天,又怎么可能对一个地方的真实情况完全了解呢?
都会有认知差异和壁,学会睁开眼睛看世界,更要用脑子想,用心去感受和真心评价。
不管你生活在哪里,天都会亮的,愿大家都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END.
今日话题:人到中年你会换一个城市生活吗?你怎么评价中美网民对账,真实吗?
作者:YIBAO,一手带俩娃,一手写文的90后宝妈,对,我没有正式工作,写文就是我的工作,我要写文养两个孩子,励不励志。社会议题、娱乐圈大小事、影视综热点评论、亲子和婚姻情感我都在行,我还可以当情感咨询师哦,要收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