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0|回复: 2

叶利钦为什么非要搞垮苏联,当苏联总统不好吗?久加诺夫道出原因

[复制链接]

13

主题

0

回帖

3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9
发表于 2025-1-1 17: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1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不仅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的首任总统,还亲手推动了苏联的解体。
很多人不禁疑问,叶利钦为何要搞垮苏联?
他为什么不当上苏联总统,享受更大的权力呢?
面对这一问题,久加诺夫给出了答案,揭示了叶利钦政治生涯中的深刻动机和背后的真实原因。
从叶利钦的从政经历到他如何与戈尔巴乔夫斗争,再到他最终推动苏联解体,背后隐藏着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野心,还有国家历史的巨大变革。
究竟是什么让叶利钦选择了这一条充满争议的道路?
1.webp


叶利钦的从政经历与政治转折
叶利钦的政治生涯可以说充满了戏剧性。
从一位普通的地方官员到成为苏联乃至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叶利钦的政治生涯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叶利钦通过戈尔巴乔夫的赏识进入了苏联的权力核心。
在1985年,叶利钦从莫斯科市第一书记的职位开始步入了中央政坛,成为了苏共中央的一员。
这一切得益于戈尔巴乔夫对他的支持,叶利钦逐渐成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支持者,且在莫斯科的改革工作中大刀阔斧,提出了一系列有争议的改革措施。
这些举措不仅让他在民众中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也让他成功地从地方官员一跃成为中央政治中的重要人物。
然而,叶利钦在莫斯科的改革却并不被苏共中央内部的高层所接受。
他开始触动了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官僚主义和腐败。
苏联的官僚阶层享受着特权,官员们生活奢华,叶利钦提出的改革无疑触动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正因为如此,他的改革在党内遭遇强烈反对,最终叶利钦被迫辞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转而去担任了一些名义上的职位。
尽管被解职,叶利钦并没有退缩。
他开始深刻反思苏联体制,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策略。
在他看来,苏联的权力过于集中,国家的弊端已无可挽回。
而他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彻底打破现有的政治体制,推翻苏联的集权制度。
2.webp


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斗争
叶利钦的政治转折点出现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陷入困境时。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出了“公开性”政策,并力图推进民主化改革。
然而,这些改革并未解决苏联的根本问题,反而加剧了内部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特别是波罗的海三国要求独立的问题,戈尔巴乔夫的应对方式让苏联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在这一时期,叶利钦逐渐与戈尔巴乔夫的关系出现裂痕。
他对戈尔巴乔夫一再妥协的态度感到失望,尤其是在处理波罗的海国家独立问题时,戈尔巴乔夫选择软弱的立场,没有采取果断的行动,导致苏联的核心政治体制受到严重挑战。
与此同时,叶利钦在国内的支持不断增长,特别是来自下层群众和地方力量的支持。
他开始强烈主张政治改革,呼吁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方的独立性。
这一立场逐渐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理念发生了冲突,叶利钦的政治立场愈加激进。
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新联盟条约来维护苏联的统一,但这个方案并未得到所有加盟共和国的支持,特别是叶利钦所在的俄罗斯,叶利钦不仅反对这一条约,还开始为俄罗斯的独立性积极行动。
随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遭遇失败,叶利钦的政治影响力不断上升,他逐渐成为了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核心人物。
3.webp


叶利钦与苏联解体:推动分裂的背后动机
叶利钦为何要推动苏联解体?
这个问题从他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斗争中可以找到答案。
叶利钦对苏联集权制度的深刻不满,促使他在戈尔巴乔夫尝试实施松散联邦体制时,采取了更激进的手段,力图加速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新联盟条约来实现苏联的“改革”,但这一方案在各共和国的独立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早已失去了现实意义。
叶利钦不仅公开反对这一条约,还在幕后与其他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合作,签署了将苏联解体的协议。
在他看来,只有彻底摆脱苏联的集权体制,俄罗斯才能重新获得自由与独立。
1991年12月,叶利钦、白俄罗斯总统舒什克维奇、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签署了《别洛维日协议》,正式宣布苏联解体。
这一决定意味着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的终结,叶利钦将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总统,几乎在这一历史性事件中成为了一个旁观者,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在《别洛维日协议》签署后,苏联的国旗从克里姆林宫的屋顶撤下,俄罗斯的三色旗升起,象征着苏联的彻底解体。
叶利钦成功地完成了他对苏联的“解构”,并成为俄罗斯的首任总统。
然而,这一切也让他成为了苏联解体的“幕后推手”。
4.webp


久加诺夫的分析与叶利钦的动机
久加诺夫作为一位资深的政治人物,对叶利钦的行为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认为,叶利钦从一开始就对共产主义体制持批判态度,尤其是对苏联的集权体制产生了深刻的失望。
久加诺夫指出,叶利钦的这一思想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多年的政治斗争和西方国家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在叶利钦的眼中,苏联的集权体制早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他认为,只有彻底改变现有的政治体制,才能为国家带来新的生机。
因此,他在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斗争中,选择了推动苏联解体的路线。
这一决策不仅是叶利钦个人的选择,也标志着他对苏联历史传统的彻底告别。
通过解体苏联,叶利钦不仅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也为俄罗斯的独立打下了基础。
然而,这一决策也让俄罗斯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经济和社会改革方面,叶利钦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5.webp


来源:
大众网《叶利钦传奇:千秋功过由人说》
观察者网《苏联解体的“三部曲”》

0

主题

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5-1-1 18: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开性和民主化是前苏联解体的丧钟![点赞]

4

主题

21

回帖

2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0
发表于 2025-1-1 19: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潮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