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我们从朝鲜进口的商品总额竟然高达20亿元人民币,很多人或许对这个数字不以为然,甚至完全没听说过。毕竟,朝鲜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神秘、封闭,且经济落后。但实际上,朝鲜的出口商品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对中国供应链的作用远比想象中的大。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份,中国从朝鲜进口商品总额3.0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2.5亿,同比增长16.1%。而在2023年,中朝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62亿元人民币,同比暴涨148.4%。其中,中国向朝鲜出口了141.2亿元人民币的商品,而从朝鲜进口20.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127.1%。
接下来,我们将一一揭开这些朝鲜商品的面纱,看看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在你不经意间,出现在你身边的某个角落。
朝鲜制造的低成本优势
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的是,朝鲜向中国出口的一个主要商品竟然是假发。据统计,2023年朝鲜向中国出口假发产品的总额达11.8亿元人民币,占其对华总出口的57%。这些假发并不是直接供国内使用,而是进入了加工环节后再出口到世界各地。
制造假发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尤其是在制作高品质假发时,工人需要将头发一根一根地钩织到假发网底上,这项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还要求工人具有很高的技艺。朝鲜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假发生产中,朝鲜的劳动力显得尤为有竞争力。与中国国内每顶高端假发约1000元的生产成本相比,朝鲜的成本仅为300元左右,差距高达70%。因此,朝鲜的低成本劳动力成为了中国假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中国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比如,山东青岛的平度市是全球著名的假发和假睫毛加工基地,每年大量从朝鲜进口这些原料,再加工后出口到世界各地。
朝鲜成中国矿石供应的重要来源
朝鲜向中国出口的第二大商品是钢铁,其次是金属矿产,金额分别约为2亿元人民币,约占总出口额的11%。尽管朝鲜的国土面积仅为12.3万平方公里,远不及中国的山西省大,但它拥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80%的国土被认为是“矿物宝库”。
朝鲜的铁矿石储量估计在90亿至110亿吨之间,此外,它的菱镁矿储量更是全球第一。其他如钨、钼、石墨等矿物储量也位居全球前列。然而,尽管资源丰富,朝鲜的矿产开发却面临技术短缺、资金匮乏等诸多困境,导致这些矿产的开采与利用进展缓慢。由于缺乏现代化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朝鲜矿产资源的实际开采率低,导致其矿产出口的实际效益远未达到其潜力。
为何电力短缺的朝鲜还会出口电力?
或许更让人惊讶的是,朝鲜居然还向中国出口电力。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从朝鲜进口了5.36亿千瓦时的电力,总金额约1.57亿元,占朝鲜对华出口额的7.64%。
众所周知,朝鲜的电力设施老旧,电力供应长期不足,尤其在平壤等大城市,居民常常面临停电问题,甚至有些地方需要用手电筒照明。然而,尽管国内电力短缺,朝鲜却依然向中国出口电力。这背后主要是由于朝鲜长期面临经济制裁和外汇短缺的问题。为了弥补外汇缺口,朝鲜选择通过电力出口赚取外汇,虽然这些收入相对较少,但也勉强能维持基本的经济运行。朝鲜的电力主要通过中朝边境地区输送,满足边境地区的用电需求。
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互补合作
尽管朝鲜的出口商品种类不多,但它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成功地将少数优势产品推向了中国市场,从而实现了资源互补和市场联通。对于中国来说,朝鲜的出口产品尤其在低端制造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例如,朝鲜的假发通过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帮助中国增强了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矿产资源则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尤其是在朝鲜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的情况下。
此外,朝鲜的电力出口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中国的边境地区还是起到了补充作用,尤其是在部分用电紧张的区域。对朝鲜来说,电力出口虽不能解决国内的能源危机,但至少能够为国家带来一些外汇收入。
目前,中朝贸易仍以相对小规模的商品进出口为主,朝鲜通过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成功找到了中国市场的切入点。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制裁政策的调整,朝鲜可能在低端制造业和矿产资源开采方面有更多发展潜力。对于中国而言,继续发挥加工制造优势,扩大合作领域,可能会为双方带来更大的经济互补性。
总的来说,虽然朝鲜的经济面临诸多困难,但它仍在通过灵活的出口策略保持对外贸易的平衡,为国内经济争取宝贵的外汇支持。而中朝之间的贸易合作,也为两国经济带来了实际的互利共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