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电商平台会如此积极地推广先用后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媒体采访采访时表示,“‘先用后付’实际上是一种消费金融的模式,本意是为了促销”。所以让消费者更频繁地进行交易,就其实是电商平台的目的。
先用后付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在海外市场被称为Buy Now Pay Later,早在2005年就被瑞典移动支付服务商Klarna提出。不过由于当时互联网渗透率不高,先用后付在与信用卡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成熟,此前在疫情时期,先买后付被海外创业者从故纸堆里翻了出来,甚至苹果都搞起了自己的Apple Pay Later。
没错,先用后付实际上也属于“Copy To China”,它在国内市场最初是从线下开始的。海外先用后付平台Afterpay在国内投资的“西瓜买单”以及金融科技平台乐信的“买鸭”,在2022年就开始在国内商超试水。只可惜在线下场景,先用后付遇到了一个无法论证的问题,即对于商家来说,在同样是花费一笔费用来提升交易的情况下,是把服务费交给平台、还是转换成折扣给到消费者更有效。
如此一来,“西瓜买单”和“买鸭”的结局都是悄无声息地就消失了。但在线下遇到的问题,放在线上就不再是问题了,对于电商卖家来说,平台的服务费是必须要交的,只要平台愿意向商家让利,先用后付就有了存在的基础。正好随着国内电商行业从增量变为存量市场,当平台之间的竞争加剧之后,各家都有了争夺商家资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