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发表于 5 天前

这下,美联储更难了

特朗普激进关税政策推高美国经济滞胀风险,将美联储推向进退两难的境地,可能会让美联储官员们陷入观望状态。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彭博经济学家估计,新关税可能将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率从2024年的2.3%提高到约22%。Inflation Insights LLC总裁Omair Sharif则计算出25%到30%的水平。
一方面,关税加大了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忧。消息公布后,投资者加大了对美联储今年至少降息三次的押注。
KPMG首席经济学家Diane Swonk表示,关税提高了美国经济放缓的可能性,“这基本上是我们最糟糕的情况”。
RSM US LLP首席经济学家Joseph Brusuelas认为,新税制远比许多分析师预期的更为严厉,将提高美国陷入衰退的概率。
但另一方面,有分析认为,对于仍在努力控制通胀的美联储官员来说,关税带来的通胀影响可能会限制决策者支持经济的能力。
"这使美联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富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Jay Bryson表示。"一方面,如果增长放缓且失业率上升,他们希望采取更宽松的政策,希望降息。另一方面,如果通胀从这里上升,他们又想加息。这真的让他们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
Brusuelas预计,年底前美国通胀将达到3%至4%的范围,并认为美联储在短期至中期内不太可能通过降息来为经济提供缓冲,"白宫今天采取的行动使美联储处于更加困难的位置,因为其双重使命都面临压力。"
根据中金研究测算,这一政策可能推高美国PCE通胀1.9个百分点,同时削减实际GDP增速1.3个百分点,形成典型的滞胀困境。对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美联储既不能轻易降息应对经济放缓,也难以加息对抗通胀,市场波动性将显著增加。
经济连锁反应

特朗普贸易政策在周三正式宣布之前就已经引发了美国人民对通胀上升的担忧,并打击了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
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未来5到10年通胀的预期在3月升至3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个人财务前景则降至历史最低点。许多企业领导人正处于观望状态,推迟投资计划,直到关税政策和税收立法前景更加明朗。
多位经济学家警告,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来回征收报复性关税可能会导致贸易紧张局势大幅升级,从而减缓美国和全球经济活动。
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经济学家Seth Carpenter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出现升级情景,那么实际上是在谈论世界各地的经济体从根本上变得生产力更低,“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实际上可能是整个全球秩序的净损失。"

wood 发表于 前天 11:20

加了也没用,美国各阶层还是要依赖中国的“小商品”,它改不了生产链,中国商品物美价廉一样有竞争力。相反,美国人手头的钱又要变紧了,经济会更难流通,通货膨胀,恶性循环。

jennyジェニー 发表于 前天 11:22

我想知道20%加上34%是针对所有商品还是部分商品,如果是不分又是哪部分商品?

Amy 发表于 前天 11:40

降低贫富差距,促进内需!既然走不出去,我们就内部消耗。同时,增加对友好国家的贸易合作!

用户u51xtrk 发表于 前天 11:44

对美国进口的所有产品都加征百分之108的关税![点赞][点赞][点赞]

肥佬 发表于 前天 11:46

美国加关税,产品就加价,因为美国本来就没有产品,老美必须要买,等美国产业回流都要等几年,就看老美能撑多久,只要坚决不降价,坚决加价,相信他顶不住。

运动达人 发表于 前天 11:48

用企业家精神管理一个国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美国一国而言是最正确的,对其他国家来说是最错误和不可接受的,这也倒逼其他支持全球贸易的国家联合起来做生意。

浮生若梦 发表于 前天 11:50

一、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的短期影响分析1. 直接出口冲击有限,但部分行业承压• 对美出口依赖度降低: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GDP比例仅为2.3%,显著低于越南(29.7%)等国家,且中国对美出口占外贸总额比重已降至14.6%。这表明整体经济对美依赖度较低,关税的直接冲击相对可控。• 部分行业受波及:钢铁、铝制品、汽车零部件等关税重点领域可能面临出口成本上升,例如中国输美钢制螺丝的综合关税将达70%,导致价格飙升。但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完整(如东南亚服装生产依赖中国布料),可部分抵消转移风险。2. 供应链韧性缓冲关税冲击• 全球供应链难以替代: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例如电子产品组装和新能源产业链。特斯拉、大疆等美国企业仍依赖中国供应链。即便美国试图通过墨西哥中转,仍无法完全绕开中国中间品供应。• 出口多元化对冲风险: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拓展非美市场,2024年与东盟贸易额首超美国,且Temu、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占据美国线上零售近50%份额,削弱传统关税传导路径。3. 反制措施与政策应对• 精准打击美国痛点:中国对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征10%-15%关税,直接影响特朗普农业州票仓,2024年反制涉及近2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财政与货币政策发力:中国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2025年1-2月民生支出占比达46.7%),货币政策等待“中美同频”窗口,或推出降准降息刺激内需。二、未来中国经济走势预测1. 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深化• 消费市场扩容:中国内需对经济贡献率近70%,政策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工资水平推动“共同富裕”,预计消费对GDP贡献率将突破75%。• 房地产转型与新兴产业崛起:基建投资占比下降,财政资源向新能源、AI、创新药等领域倾斜,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或成新增长极。2. 科技突破重塑竞争优势• 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中国7纳米芯片自研进展显著,5G专利占比达38%,新能源车全球份额超45%。若实现5纳米芯片量产,将彻底打破美国技术封锁。•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华为等企业研发费用占比超25%,AI、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推动全球供应链向“中美双核”结构演化。3. 供应链重构与全球合作• “一带一路”深化:2024年对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17%,稀土、锂电池等关键资源掌控全球70%产能,形成反制杠杆。• 多边机制突围:通过RCEP、金砖扩容等对冲美国围堵,预计2030年前中国或成全球最大经济体。4. 政策工具箱释放潜力• 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控产能(如钢铁去产能)与促消费(家电下乡、免税政策)结合,提升企业资本回报率。• 金融开放加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180国,资本账户开放试点或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三、风险与挑战• 外部不确定性:若美国联合盟友推进“小院高墙”策略,或加剧技术脱钩;地缘冲突(如台海)可能引发供应链断裂风险。• 内部转型压力:房地产债务、家庭杠杆率高企需谨慎化解,避免系统性风险。总结美国加征关税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冲击有限,但中长期将加速中国向内需驱动+创新引领的双轨模式转型。若政策应对得当,中国有望在5-10年内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并通过“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增长。关键变量在于科技突破速度与地缘风险管控能力。

starry 发表于 前天 11:52

这个时候全国人民都要齐心协力,扩大内需,对美销售产品涨价对冲关税,其他国家的目前还无法取代我们的商品,我们要有定力

晨瑞 发表于 前天 12:11

加关税必有两个结果:1、美国内进口商品越来越贵;2、国际商家寻求新的替代市场。我们应对不难:1、对美出口商品不在退税,提高对美出口商品价格。2、除美国外其它国家出口商品增加退税比例,降低渠道价格。3、对原产美国普通商品大幅加税。4、大幅缩小美国原材料进口商品关税。这样就可以让美元实际贬值,转弯抹角花更多的钱买到的还是中国商品。让与其友好的中间商欢天喜地挣差价。最终逼着美国扩大基础原材料出口,如俄国一样改变经济结构。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下,美联储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