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127年,寒冷北国比往年更为寒冷。
在一片白茫茫的荒原中,一大群人如牲口般被赶往幽寒的五国城。在这群阶下囚中,有一位帝王。
他就是宋徽宗。
历史上,宋徽宗多才多艺,以其高深的艺术造诣闻名于世,但其统治之道却为历史所诟病。
他活在一个浮华而寂寥的时代,身为天子,却没有守住江山社稷,留下了无数令人叹服的艺术作品。
宋徽宗被俘北行,在茫茫的雪原和寒冷的风中,他的心可能也是冰凉的。
他这一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便是:“一流的文人,三流的皇帝”。
在历史上,他以好色昏庸著称,被称为“青楼天子”。
他沉迷于艳舞和红酒,逢场作戏,寻欢作乐,为了维持这种奢侈的生活,设立了行幸局来进行掩饰。而这个“秘密”在朝中人心知肚明,但无人敢言。
如若当天不上朝,行幸局就说今日皇上有宴饮;次日未归,就说皇上染上疮痍。
据宋人张瑞义的《贵耳录》记载:
当时,李师师才艺双全,他想一睹芳容,便换去宫服,前往青楼。
两人见面后,李师师为他跳舞,她窈窕的身姿,将宋徽宗迷得神魂颠倒,他不想落人口舌,便修了一条通往李师师家的地道。
有一次,词人周邦彦趁他生病,偷偷来找李师师。
两人正耳鬓厮磨,李师师的侍女慌忙跑进来,悄声说:“皇上来了!”
周邦彦吓得一身冷汗,慌忙躲到床底。不一会,宋徽宗走进来。他递给李师师一个橙子,两人边吃边嬉闹。
宋徽宗因身体还未痊愈,坐了一会便走了。周邦彦通过床底的细缝,看到了他们相处的情景。
由此,他写下《少年游·感旧》。
《少年游·感旧》
宋 ·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当然,宋徽宗和李师师这件事大抵是假的,但这首词却历来被人称颂。
然而,在这浮华背后,他也是一位真正热爱艺术的皇帝。他独创了著名的“瘦金体”书法,设立了皇家的翰林书画院,亲自挑选了许多艺术家。
他的艺术审美在那个时代是无人能敌的,他对于画作的品鉴更是独具慧眼。
因为宋徽宗爱书画,奸臣蔡京便投其所好,凭借过人的书法,受到他的喜爱。就这样,他纵情声色,在皇位上度过了25年。
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汴京,宋徽宗失去了一切。他的皇宫被洗劫一空,北宋灭亡。他被迫北行,在路上,他看到了凋零的杏花,写下了那首感伤的诗歌《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北宋 · 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
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这首词被选为《宋词三百首》的开卷之作,他由杏花飘零想到自己横遭摧残的命运,感情百转千回,悲婉凄凉,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悲痛。
首句“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杏花的娇艳与纤细,形容杏花如轻薄的绸缎,淡淡的胭脂色,犹如青涩女子的初妆。杏花的细腻美丽使得宫中女子相形见绌。
然而,这样的美景是短暂的,很快便“易得凋零”,就像生命的无常和无情的风雨。这种凋零引发了词人的“愁苦”,让他看到了庭院的冷落和荒凉,也让他感受到了岁月的更迭。
接着,“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这里的“双燕”指春天的使者,但它们并不了解人的情感和言语,不能传达词人的离愁。词人用燕子来象征春天和重生,但燕子并不能理解人的感情,无法传达他的思念和愁绪。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这里词人用极远的距离来形容与故乡的遥不可及的距离,表达了对家乡和故宫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让他无法忘怀,除非在梦中才能重返故地。
最后,“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词人表达了无法回家的无奈和无依无靠的感觉。他只能在梦中重返故乡,但这些梦境也是虚无缥缈的,不能依赖。
这首词以杏花为切入点,深刻描绘了人生的无常、离愁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生命的无奈和无依。
公元1135年,宋徽宗离开人世,直至去世,他都没能回到故土。
然而,纵观他的一生,无论是作为艺术家还是皇帝,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记忆的。
有人说,他是被皇帝耽误的艺术家,也有人说,他是被艺术耽误的皇帝。
他在亡国之际,听到财宝被掳掠毫不在意,但得知皇家藏书被抢,哀痛不已。
他在金国软禁期间,依旧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
或许,他真的是一位被艺术耽误的皇帝,但他的艺术才华确实是无法忽视的。他的每一幅画作,每一首诗歌,都是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的。
也许在那个时代,他并不适合做一位皇帝,但他却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能否认,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值得我们去记忆和尊敬。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宋徽宗的评价是复杂的,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位无法忽视的历史人物。
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悲喜交加的传奇,是一部值得我们去读和思考的历史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