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先驱者的工作看似都触碰到了梦想的边缘,却始终缺少最后一块拼图。如何在没有中心化机构的情况下,让所有参与者对交易达成共识?这个问题困扰了密码学家们整整20年。
2008年10月31日,一个化名中本聪的神秘人物,在密码学邮件列表上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这个方案巧妙地整合了多项既有技术:
采用了类似Hashcash的工作量证明系统
借鉴了B-money的去中心化设计理念
使用Merkle树进行交易验证
创新性地提出了区块链来解决双重支付问题
这个新系统解决了此前所有数字货币方案都未能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完全去中心化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案选择的发布时机非常微妙。就在一个月前,雷曼兄弟轰然倒塌,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人们开始质疑传统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的创世区块诞生。中本聪在区块中写下了一句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这句来自《泰晤士报》的头条,不仅是对区块产生时间的记录,更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无声控诉。
第一笔比特币交易的接收者,正是曾在DigiCash实习过的Hal Finney。当他在2009年1月收到中本聪发来的10个比特币时,他在推特上简单地写道:"正在运行比特币。"
这条普通的推文,成为了数字货币历史上最著名的记录之一。从DigiCash的实验室,到密码朋克的邮件列表,再到比特币的诞生,一场酝酿了近二十年的革命终于找到了它的新形态。
第一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