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9年的6月,中原大地上战火的硝烟还未散去。旧都开封,城墙破损,黎民逃散,遍地尸骸。三年前,就是从这里,金人掳走了徽钦二帝,灭亡了北宋。黄河南北,尽落敌手。这是每个大宋男儿都难以忍受的耻辱。留守中原的宋军,为了光复国土,与金人展开了一场场血战。可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主将杜充却下令大军南撤,放弃中原,将大片国土拱手送予金人。
无奈与懊恼,不堪与悔恨,宋军将士们含泪踏上了南撤的道路,五里一回首,十里一徘徊。其中,一个叫岳飞的年轻军官,时不时扭过头去,向北极目远眺,似乎要一眼望尽那大好河山,他将要离开的故土。几年来的征战,他目之所及,都是金人暴虐、百姓涂炭,他是多么想驱逐鞑虏,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南方的花花世界虽然美丽,可那终究不是他的家园。抑郁与愤怒在他的胸膛氤氲着,在泪眼婆娑中,他暗暗地下了决心:中原,中原!我还会再打回来的!
1103年,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的一户岳姓人家,正在生小孩。孩儿降生时,恰好有大鸟飞鸣到屋上,于是这家人就给孩子取名为“飞”。
岳飞天生双臂就具有神力,而他对练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农忙之余,岳飞跟乡里的武术家周同学习射箭,他不但能拉开三百斤的弓,而且只学了几天,就能做到百发百中。岳飞后来又学习了枪法,也是一点就通,打遍家乡难逢敌手。
如果你认为岳飞有勇无谋,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双全!
初露锋芒:
岳飞17岁入伍,入伍不久,就展现出了超绝的军事天赋。当地有一伙土匪,有数百人之众,穷凶极恶。他们驻守在山寨上,居高临下,官军几次围剿都失败了。上级却只给了岳飞200人,让他前往剿灭。这点兵力,如果猛攻,那必然会失败。岳飞计上心来,他令手下30人化装成商人,混入土匪的阵营里。他又在山寨下面的山口埋伏了100人,而他本人则是领着几十人到土匪寨前叫骂。土匪头子一看,官军只来了这么点人,于是率众出击,想要把岳飞活捉。岳飞佯装败退,且战且走,将土匪引诱至设好的埋伏圈内,100名兵士突然冲杀出来,打得匪众措手不及。他们想要撤退时,潜伏在匪帮里的30名兵士也里应外合。土匪一时不知道官军有多少人,吓得四散逃窜,两个头目也被岳飞抓捕。
岳飞打完仗的空闲时间,除了积极操练武功,还很喜欢研习兵书,熟读了《孙子兵法》等书,对用兵之道已了然于胸。可是军营的环境却让岳飞感到一阵阵厌恶。在宋代当兵,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宋代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常常招募大批流民入伍。因而,士兵多为低贱的代名词,军营里也是三教九流齐聚,都是来混口饭吃,毫无军纪可言。军官克扣军饷、贪腐盛行,而士兵则松散懈怠、疏于战备,恶习一大堆,有的还出去抢百姓的东西。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岳飞感到一阵迷茫:我来当兵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真的只是跟其他人一样,为了混口饭吃吗?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思考投军的志向与信念。
1126年,一件大事的发生,让他豁然间想通了。
那一年,金兵撕毁和约,第二次南下入侵大宋。岳飞所驻守的平定军城也遭到了金军的猛烈攻击。看到因金兵入侵,大宋各地山河破碎、家破人亡的凄惨场景,岳飞的心结一下子打开了。他明白了,军人,就是要保家卫国、守土安民,抵御外敌入侵。于是,在平定军保卫战中,岳飞拼死力战,多次挫败了金军攻势。可惜,最终宋军寡不敌众,城还是被破了,军队也被打散,岳飞只得护着妻儿在乱军中一路奔逃,暂时返回老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看到有的村落人都被金军杀光了,尸体铺满道路。由于无人打理,街道上都飘散着臭味。岳飞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或许也是在这一刻,更坚定了他参军赶走侵略者的决心。
可是他回到家,看到已年过花甲的老母时,参军的热情有些动摇了。自古忠孝难两全,母亲把自己抚养成人,如果自己去参军了,那谁来侍奉母亲呢?岳母似乎看出了他的心事,她把岳飞叫来,告诫他道,现在国家有难,你身为男子汉,就应该投身军旅,为国家尽忠,为乡亲报仇,不必挂念于我。为了表明心迹,也为让岳飞矢志不忘报效国家的信念,岳母请人在岳飞后背上刺上四个大字:尽忠报国。这四个字,不但刻入了岳飞的血肉里,也刻进了他的脊梁里。
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岳飞再一次参军入伍。这一次,他加入了康王赵构的大元帅府所管辖的军队。当时首都开封正被金人围攻,按理说赵构该立即发兵救援,可身为大元帅的他却畏敌如虎,先是迟迟不肯发兵,到后来干脆带兵向南逃窜,留给副元帅宗泽一万残兵去救援首都。
宗泽是一员老将,但热血爱国之情犹似少年,尽管只有一万兵马,他也义无反顾地向开封进军。岳飞跟着宗泽的部队,一路拼杀去救援首都。在一次战斗中,金兵向岳飞所在部队进攻。金兵是岳飞人数的好几倍,硬拼是肯定打不过的。岳飞抬眼望见了不远处金兵的旗手,灵机一动,张弓搭箭,只听得嗖嗖两声,两名旗手应声倒下。战场上军旗落地,是很伤士气的。果然金兵有所动摇,转身想撤,岳飞立即乘胜出击,他挥舞着一杆铁枪率先冲入敌阵,左突右闯,金兵本就胆怯,再看岳飞如此神勇,一时作鸟兽散,有的连兵刃都丢弃了。
可是,岳飞再能打,也难以挽回整个战局的颓势。宗泽军队终因兵少而无法救首都之围。不久后,开封沦陷,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是为靖康之难。赵构在应天府宣布登基,是为南宋高宗。赵构虽当了皇帝,仍然“不移本性”,一个劲儿向南逃窜,全然不顾中原的大片土地。
那时的岳飞年纪尚轻,不谙世事。他怎么也想不通,国家蒙受如此奇耻大辱,将士们都在为收复国土而浴血奋战,中原百姓也日益期盼皇恩降临,为什么皇帝反而跑得离战场越来越远呢?深深的忧虑感涌上心头,他以为皇帝被奸臣蒙蔽了,血气方刚的他不顾自己身份之低微,竟然越级直接向赵构上书,劝谏皇上应该“亲率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他的奏章并没有传到皇帝手里,而是被两位投降派宰相:汪伯彦和黄潜善扣下了。奏章中的言辞让这二位奸臣羞愧难当,他们当即以越级的罪名,革去了岳飞的军籍,将他逐出军队。
可即便被扫地出门,岳飞也从未想过回乡,而是继续渡河北上,几经轮转后,再次回到了老上司宗泽的部队里。宗泽是一位坚定抗战的统帅。在他手下,岳飞如鱼得水,每战必胜。宗泽很赏识岳飞的才能,经常与他谈论用兵之道。有一次,宗泽给岳飞一些阵法图,让他学习,但岳飞却拒绝了,他觉得宋军面对金军之所以连连失利,就是太拘泥于阵法和套路。岳飞解释道:“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宗泽并未因此恼怒,反而更加欣赏岳飞。岳飞对宗泽也是敬仰有加。宗泽热血报国、孤军奋战的坚韧品格以及他作为主将,对部下虚怀若谷,不摆架子的高风亮节,都让岳飞钦慕。岳飞暗下决心,未来一定要当一个像宗帅一样的领袖。
烽烟再起:
在靖康之难结束后不到一年,1127年底,金人又大举南侵,企图彻底灭掉南宋。面对强敌,宗泽坐镇开封,指挥首都保卫战,而岳飞也在开封外围与金军展开数次血战,每战必胜,斩杀金兵无算。
由于宋军的英勇抗战,直到1128年四月,金军也没能攻下开封。宗泽判断,马上要到夏季了,金人难耐酷暑,必然返回北方,这正是大举北伐,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他为此做好了严密的部署,并且派人联络了沦陷区内抗金的义军,双方约定里应外合,在夏季发动强大攻势,将金人彻底赶出去!
然而现实给他泼了一大盆冷水。高宗根本不思北伐,他只想偏安一隅,安享富贵。宗泽一连给他发了24道奏章,恳请他返回开封,坐镇北伐,但都被高宗束之高阁。眼看北伐的时机一点点流逝,而皇上却毫无光复故土的斗志,宗泽又气又急,一病不起。在交待后事时,宗泽从不提及家事,所思所虑都是军中大事、国家安危。说到动情处,他不由得吟诵起杜甫的诗篇:“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场的人听闻无不潸然泪下。弥留之际,宗泽依然不忘北伐,他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声呼喊着:“过河!过河!过河!”声绝人亡。宗泽的死,让岳飞悲痛不已。老帅临终前那一声声“过河”的呼喊,更是久久回响于岳飞耳中。宗帅已故,但宗帅未竟的事业、北伐光复国土的重任、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就要由他来完成了!
宗泽死后,杜充接替他担任了主帅。可杜充与赵构乃一丘之貉,自接任后就不思进取,北伐大计也就荒废了。不仅如此,杜充还切断了与抗金义军间的联系,污蔑他们是盗匪马贼,放任金兵对他们进行围剿。结果,北方义军相继被消灭,宋军失去了最好的内援。而杜充为人,刚愎自用、歹毒凶残,他不敢出兵与金人交战,可又怕金人杀过来威胁自己,于是就扒开黄河口,以水代兵,以牺牲数十万百姓为代价换来一时的苟安。
第二年1129年,金人南下扬州,逼近高宗的行在建康(南京)。杜充总算找到机会,迫不及待的借口“勤王”,带着兵马撤离开封,南下“逃命”。首都开封,就在杜充的逃跑主义下,拱手送给了金人。
南归的路,平坦安宁,远离战火,可岳飞却觉得如刺在脚,寸步难行。在国难之际毅然投军,虽历百战却难复故土,这条尽忠报国之路,是那么艰辛与困难,心酸与悲痛。然而,宗帅死前过河的呼声,此时仿佛回响在他的耳畔,百姓罹难,山河破灭的惨状,又浮现在他的眼前。既然已选择投军报国,那便只有将这一腔热血洒下,哪怕是前途多艰,纵然是粉身碎骨,也绝不回头。他再一次望向那条南归的路,下定决心,有朝一日,等我当了大军统帅,一定要带兵打回来,要飞越黄河,歼灭外敌,光复祖国的大好河山!
然而现实再次给岳飞泼了一大盆冷水,撤到南方后不久,主将杜充居然叛变投敌,军队也都就地解散。由于杜充的叛变,金军得以横跨长江天险,南下深入大宋腹地。岳飞只得收拢部分残兵,组成了一支近万人的部队,继续抵抗。
岳飞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当上了一军统帅,对于岳飞的第一道考验也很快来了:军队人心惶惶,因为前线每天都有战败的消息传来,没有人知道大宋还能坚持多久,或许在很多人眼中,大宋已经名存实亡了,用生命来做徒劳的抵抗有什么意义?有的人萌生了上山落草的想法,甚至还有人暗中与金人联络,约定归降。
内外忧患齐齐爆发,正是生死攸关之际,但岳飞并未绝望,他要改变,要积极做一些改变,扭转当前局势。
他明白很多人并不知道当兵的含义,可能只是单纯为了混口饭吃,所以在战场上,他们往往贪生怕死,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所以必须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当兵,以及为什么要抗金,只有这样,军队才会有凝聚力。
所以,岳飞给军队进行了一次“政治动员”。他先聚集起众人,搞了一次“比武大会”,而后在全军热血沸腾之际,阐述了参军的理想就是要精忠报国,唤醒了大家国仇家恨的情绪,稳定了军心。
军心稳定下来后,岳飞还要考虑部队的纪律问题。宋军整体军纪都很差,训练不认真,还经常去掠夺百姓。这样腐化堕落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在当时的将领中,岳飞是第一个思考这类问题的。他首先抓军队训练,定下严规,敢偷懒者,一律重处。有一次,岳飞儿子岳云在进行骑马训练的时候,不慎摔落在地,岳飞大怒,当即就要把岳云处斩,最后在部将的求情下,才改为打军棍。自此之后,任何兵士训练都不敢偷懒耍滑了。此外,岳飞还规定,哪怕是饿死冻死,也绝不能掳掠百姓,行军到何处,都必须做到秋毫无犯,违者立斩。在900年前,岳飞就能清楚认识到军队和人民的关系,这是多么的难得啊,他也因此倍受百姓的爱戴。在宜兴,百姓亲切地称呼岳飞的军队为岳爷爷军,还给岳飞立生祠,烧香供奉,奉为天神。岳家军的名号,也是在那时打响了。
在贪腐盛行、军纪涣散的宋军阵中,岳家军却能做到对内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对外秋毫无犯、善待百姓,无疑成为了其中的一股清流。这是岳飞治军的独到之处,也是岳家军未来战无不胜的秘诀。
纵横江南:
岳飞迁往宜兴休整时,金军南侵的步伐还在加剧。赵构得知金军突破长江,吓得丢弃建康,逃窜到临安,又从临安逃到明州(宁波),再出海逃命。而金军则是一路南下,也打造好战船,准备“搜山检海捉赵构”。而宋军则是连连败退,江南的大片领土都丢了。
当此国难之时,岳飞立即停止休整,率军开拔。很快,岳家军兵锋直指被金军攻陷的建康。金国主将是完颜兀术,手中握有雄兵十万,而岳飞所部只有一万多人。敌众我寡,岳飞决定出奇制胜,以灵活作战袭扰金军。在黑夜里,他命一部分人换上金兵的衣服,偷袭敌大营。从睡梦中醒来的金兵分不清敌我,自相残杀,损失无数。这之后,金军为防岳飞再来偷袭,就在大营外派驻大量巡逻部队。
岳飞于是调整策略,他摸准了这些巡逻队的行动轨迹后,在一些要道上设伏,又歼灭了好几支巡逻队。就这样,岳飞不断以灵活作战的方式袭扰金军,几十场战斗下来,金军固守被偷营、巡逻遭伏击,想要出城决战又找不到岳飞主力,弄得焦头烂额、军心大乱。金兀术眼见手下这支横扫江南的大军,居然被岳飞区区一万人甩得团团乱转,气愤不已。他本想跟岳飞决一死战,但金军这时士气低落,而宋军的各路援军也在赶来,他只好放弃建康,撤军北返。岳飞听闻金军撤离,当即率领大军从高处冲下来,追击金军后卫,再度获胜,斩金兵三千余人,并收复了建康。
赵构听闻建康光复,大喜过望,连忙召见岳飞。这是岳飞的第一次面圣。他觉得机会来了,要在皇帝面前建言一番,好在未来施展抱负。岳飞在赵构面前慷慨陈词,陈说军事利害,并乞求驻守淮河,拱卫建康,也为未来北伐铺路。赵构欣然答允,并赏赐岳飞铠甲战马,以示嘉奖。
岳飞满心以为,这次面圣会成为人生的转折点,这之后,他就能投身于北伐的战场。可朝廷给他的命令,却是剿灭和镇压各地的起义叛乱。岳飞觉得,朝廷是准备先安内而后对外,于是也不遗余力地发兵前往。败李成、收张用、灭曹成、平吉虔、破杨幺,辗转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短短几年时间,层出不穷的叛乱都被岳飞平息了。而岳家军也在一次次征战中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平定杨幺后,大批俘虏受到岳飞的感化,自愿投靠,岳家军的兵力陡然增至10万人,成为宋军的绝对主力。
赵构听闻岳家军连连获胜,龙颜大悦,又召岳飞入临安朝见,并亲手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用金线绣成大旗,送予岳家军。岳家军的番号由原来的神武副军升级为神武后军,岳飞任统制,年仅十五岁的儿子岳云也被破格提拔为正九品保义郎。
高官厚禄、圣上宠幸,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岳飞却开心不起来。他没有从皇帝那里看到他最想要的东西:决心,出师北伐的决心。彼时,金人已在中原扶植起了伪齐政权,故国领土在被汉奸走狗统治着,百姓们正忍受傀儡王朝残酷的压迫,可皇上却丝毫没有出兵征伐的意思。赵构给岳飞的命令,只要求他固守本部,不得随意调动。赵构只想着能偏安一隅,坐他的小皇帝,在他看来,伪齐正好是宋与金之间的屏障,可保他皇位无忧。
岳飞夙夜忧叹,如果再这么拖下去,等到伪齐根基稳定,再想北伐就难上加难了。岳飞马上要近而立之年,尽管曾有过战功,可这些功劳,怎能比得过迎回二圣、还于旧都的千秋大业,怎能说对得起身背后“尽忠报国”的理想信念。每每想到自己已不再年少,可国耻未雪,故地未克,岳飞就心情激动,难以平复。在一次又一次的内心纠葛下,岳飞提笔挥毫,写下了那首传唱千古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人生三十年南征北战,所建的功名却只如尘土般微小,八千里漫漫征程,残云相陪,明月作伴,风霜雨雪,刀光剑影,却依然拦不住尽忠报国的决心。岳飞词中写尽了他的壮怀激烈,也写透了他的心酸无奈。
公元1133年,中原大地再起波折。伪齐皇帝刘豫,为了侵吞南宋,率军大举入侵南宋领地。很快,荆襄大地上就燃起了战火,不少城池被伪齐攻克,其中就包括战略重地襄阳。南宋的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国难临头,岳飞立刻向赵构上书,请求领兵出征,收回襄阳重地。伪齐已经威胁到了赵构的皇位,他不得不战,于是便准了岳飞所奏,给他增派了多路援军,充实兵力,还给予了他很大的权力。但是,赵构命令中又特别强调,本次出兵范围仅仅只是襄阳及周边各郡,不得越出。
很明显,赵构还只想着偏安一隅,但岳飞已经很满足了,至少他获得了出征的机会。岳家军上下摩拳擦掌,士气高涨,就等着上阵杀敌、立功报国了。
1134年五月,岳家军出师北伐!在渡江北进时,岳飞望着滔滔江水,立下誓言:“飞不擒贼,不涉此江!”
出师北伐!
岳飞的首个目标,是最靠南的郢州(湖北钟祥)。郢州守将是号称万人敌的荆超,这人是个死硬分子,拒不投降。岳飞一声令下,大军向郢州发动了雷霆一击。伪齐傀儡之师,哪里挡得住岳家军的攻势,仅仅一天,城池就被攻破。荆超兵败自尽,伪官刘楫被活捉。岳飞恨其卖国求荣,下令将其处决。
郢州光复后,岳飞分兵多路,部将张宪、徐庆,领兵向东北攻打随州,而他则亲率精兵直取襄阳。襄阳守将是曾败于岳飞手下的李成,早就畏惧岳飞威名,又听说郢州仅一天就被岳飞拿下,更是吓得六神无主,丢弃城池逃命去了,岳飞兵不血刃,拿回襄阳。不久后,随州也被张宪拿下。
三州即克,伪齐皇帝刘豫面子上挂不住了。他到处调兵遣将,给败下来的李成增补到了三十万人,要求他即刻反攻,夺回三州。李成率领大军,在新野、枣阳一带驻扎。这时岳飞手中只有一万多人,兵力悬殊。但岳飞却毫不慌张,他早已有了破敌良策。他命王万率领少量兵卒渡过清水河,作为饵兵诱敌。岳飞则亲率一支精兵在李成前进的路线上埋伏。李成果然中计,率大军前来围攻王万。就在李成即将与王万交锋之际,早就埋伏好的岳飞突然发动袭击,从侧翼包抄上来。与此同时,王万也率军挺进,从正面冲击李成。李成部队遭到两面夹击,军士们搞不清到底有多少敌人,顿时乱作一团,一路败逃。
李成逃回去后,探知岳飞手中兵力不多,于是又清点了步骑十万,卷土重来。李成的部队排开阵势,连绵几十里,声势浩然。岳飞来到前线,观察了李成的排兵布阵后,哈哈大笑道,骑兵的优势是机动性,在平原上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步兵则胜在可以灵活作战,在山地中最有优势,可李成却将步兵摆于平地,而将骑兵置于山野,恰恰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纵有十万人,亦不足为惧。他命王贵以长枪步兵侧击李成骑兵,又以牛皋用骑兵冲击敌步兵。果然,李成的骑兵位于山野,机动性无法发挥,被王贵的枪兵刺得无处可躲,而李成的步兵在平原上,被牛皋的骑军肆意屠杀。一番激战过后,李成的十万大军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击败李成后,岳飞继续指挥大军,向邓州挺进。伪齐连忙向主子金国求援。金军连忙派兵增援。七月十五日,岳家军与数万金齐联军在城郊血战,岳家军奋勇当先,金齐联军惨败,尸横遍地,残部败退回城内。两日后,岳飞率军发动总攻,将士们冒着箭雨,向城池挺进。岳飞之子岳云挥舞着两杆几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冲上城墙,嘶吼着冲向敌阵,杀得敌兵血肉横飞。将士们大受鼓舞,冲上城墙,与敌兵鏖战。激战半日,邓州光复。
邓州拿下后,岳飞一鼓作气,又拿下了伪齐的唐州(河南唐河)、信阳两地。至此,第一次北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简直是所向披靡啊,岳飞所过之处,便能吹响胜利的号角。岳飞也把收复襄阳六郡看得非常之重,因为这意味着未来北伐,宋军有了前进的基地。借着这股兴致,他向赵构连连建言,荆襄之地与伪齐的腹地相连,若以精兵二十万乘胜追击,必能一举收复中原,还于旧都。岳飞满怀壮志地谈论着雄图大略,只可惜赵构并不是他的听众。赵构愿意给岳飞任何封赏,给他加官进爵,封他为清远军节度使,却闭口不谈北伐的事。
岳飞捧着御赐的旄节,心里五味杂陈。在宋代,一个军人能坐到两镇节度使,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更不要说岳飞刚三十出头,就获此殊荣,这在宋代更是绝无仅有的。可在岳飞看来,如果不能光复旧都,洗刷国耻,那官位做得再高,又能有什么用呢?
岳飞建节后,独自一人登上黄鹤楼,向北方远望。万里白云之下,长江奔涌、大地俨然,祖国河山是如此的波澜壮阔,可如今却只落得半壁。念及此处,岳飞心绪难以平复,他将心中不快尽数题于纸上: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可朝堂之上,却是珠翠环绕、笙歌大作。岳飞请缨提旅、直渡河洛的万丈豪情,也都淹没在了纸醉金迷之中。他多么希望有朝一日北伐胜利,他再登上黄鹤楼,看脚下山河巍巍、人世繁华,叹关河宁定、百姓归心。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就在岳飞心情落入低谷之时,朝廷上的人事出现变动,主战派张浚出任右相,在他的劝说下,赵构终于下定决心,要在绍兴六年(1136年)起兵北伐,收复失地。
岳飞闻讯,大喜过望。当时他的双眼患有疾病,连眼睛都睁不开。手下早就劝他休养一段,但为了北伐大计,他忍着病痛,继续在第一线坚守着。几个月后,岳飞带领军队,从鄂州出击,开启了第二次北伐的征程!
独木难支
岳家军一路再次所向披靡,收复了虢州、商州全境,打到了西京河南府附近。眼看胜利在望,但这时宋军上层的指挥又出了问题。北伐总指挥张浚虽然是个抗战派,但却志大才疏,不通兵法。北伐本应集中兵力,可他却安排多路出击,每一路都是单打独斗,孤军深入。岳家军虽然连连获胜,但却得不到友军的支援,粮草补给也愈发困难,再前进有被围歼的风险。岳飞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回撤,不少城池也因此得而复失。
岳飞班师不久,伪齐军队尾随而至,准备夺回商虢二州。岳飞眼疾已十分严重,到了白日不能见光的地步,但他也只进行了草草的治疗,就披挂上阵,亲临前线。岳家军士气大振,在多路战线大败伪齐军,并一路反推,抵达了蔡州城下。岳飞本准备拿下蔡州,但他仔细巡视,发现敌人很可能想以蔡州为诱饵,围歼岳家军。岳飞急忙领军回撤。事实果然如他所料,虽然他棋高一着,让伪齐的计划落了空,但这第三次北伐,也是无疾而终了。
三次北伐,全部浅尝辄止,岳飞内心惆怅不已。三次北伐,都是形势大好,却因孤军深入、粮草不济而被迫放弃。倘若有那么一次,几路宋军能协同作战,是不是北伐早就成功了呢?他越来越觉得,如果他能当上宋军的总指挥,北伐才有可能成功。岳飞万没想到,他的心愿竟然在不久后达成了。
天堂地狱
宋军大将刘光世由于消极避战,朝廷准备将其罢免。但换谁来接管他的部队一直悬而未决。恰在此时,另一件大事发生了。被掳到北方的徽宗病逝。赵构悲痛不已,父亲的死让他燃起了想要复仇的冲动。他召岳飞入朝,不但给他升官至正二品太尉,又透露给他一项绝密的任命:要将刘光世的部队交给岳飞统领,不仅如此,除韩世忠与张俊外,其他几路将领的兵马也统一交付岳飞指挥,总计达17万之多,占了南宋总兵力的七分之五。
岳飞接到任命,内心宛如巨浪翻滚,不能平静。他的每次征战,都因为上面的节制而功败垂成。他想起了当年过江南撤前立下的誓愿,有朝一日要当大军的主将,要真正掌握军队的命运,到那时,就能施展拳脚,一统中原,光复故土。而今天,他终于等到了,他终于拿到了总指挥权,再也不用怕上官的失误而错失好局了!他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在不久后,十万大军挺进中原,王师所至,寇贼望风,国耻洗雪,再现荣光的场景。那是他多少个日夜所思所想的梦啊。岳飞难掩激动,他挥笔给高宗写了一篇《乞出师表》,在最后豪气干云地说道:“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
然而,朝廷上却有人不愿意岳飞掌权。这个人就是枢密使秦桧。秦桧曾与徽钦二帝一起被掳去北方,但他为了苟活,变节投敌,与金人达成协议,金人放他南归,让他暗中破坏抗金活动。岳飞掌兵,大举北伐,秦桧当然不愿看到。他向高宗进言,警惕岳飞功高震主。一时冲动的赵构突然冷静下来了。宋代本就有重文抑武的传统,而他的提醒让赵构猛然“惊醒”,后悔自己头脑一热,做了“错的决定”。可是任命已经传达给岳飞了,君无戏言,岂能轻易收回?赵构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给岳飞送诏书,将之前已经传达的成命收回。
岳飞接到诏命,前几日的欢喜瞬间化为青灰。皇上居然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没有什么比给他希望然后又将其毁灭更令人心碎的了。岳飞愤愤之下,断然决定辞职返乡。既然不肯给我兵权,不让我出师北伐,那我还当这个太尉有什么用,难道只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吗?若是这样,还不如请辞,回乡当个平民,远离军旅和朝堂,再不想这些家国大事,或许也不会如此神伤。一个立志尽忠报国的武将,竟然甘愿离开他一手带出来,同生共死的将士们,岳飞是真的寒心了。他不等皇上批复,直接离开军中,返回庐山。
岳飞擅离职守让赵构勃然大怒。秦桧趁机煽风点火,怂恿重罚岳飞。但赵构还是忍住了,他明白,这件事错在自己。他命李若虚上庐山,劝岳飞回来。几经轮转,岳飞同意回去复职,并向高宗当面请罪。但君臣二人,此时已生嫌隙,再难愈合。
绍兴7年(1137年),伪齐被金人废掉,中原局势不稳。岳飞觉得,这是北伐的大好时机,于是屡屡上奏,请求皇上趁伪齐新灭,金人未稳之机,兴师北伐。对于赵构而言,金人夺他父兄,辱他生母,践踏祖宗土地,他本该誓报此仇,而伪齐的覆灭正是一个绝好的时机。但赵构却选择与金人和议,用卑躬屈膝来乞求和平,这是什么道理?
就这样,南宋与金国开启了和谈。和议中,金国极尽可能地羞辱南宋。他们把南宋称为“江南”,把金国的条件称为“诏谕”,还要求赵构在接受和议时,要在金国使者面前双膝跪地、俯首称臣。如此侮辱,惹得朝野上下群情激愤,上书言战者络绎不绝。但赵构却“力排众议”,接受了金人的条件。碍于面子,他没有亲自跪地迎接使者,而是让秦桧代其行之,算是将这一项搪塞过去了。
岳飞得知和议结果后,郁愤难平。剥夺兵权的事,已经让他心灰意冷,而这场和议,更让他心如死灰。他几次上奏,请求辞官返乡,但都被拒绝了。无奈之下,他只好留任。岳家军军营,此时成了最煎熬的地方。每天他到校场训练,眼见军容雄壮、武将神勇,可如此盛壮的军队,却不能在战场上尽情驰骋,就如蛟龙困于浅池、猛虎束于囚笼。每每看到军士们操练时,那渴望建功立业的眼神,岳飞的心就一阵刺痛。他回到屋中,再次提起笔来,将满腹愁怨都挥洒纸上: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夜至三更,难以入眠,起床独行,寂寥无人,唯有一轮朦胧明月高悬,冷清愁苦,义愤难平。想要抚琴一曲,将这满腹的悲苦拨于指尖之上,可细细想,又有几人肯来倾听,又有谁能解个中滋味呢?也不过是聊以自慰,顾影自怜罢了。岳飞好像一个孤独的远行者,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为了目标抛弃一切、伤痕累累,到头来,却无人过问,只剩一束月光,照在他的心间。世间凄凉,莫过如此了吧。
然而命运不久后却又向他招手了。
直捣黄龙!
绍兴九年(1139年),金国主战派金兀术和完颜斡本发动政变,诛杀主和的完颜昌。一年后,金军撕毁和议,再次举兵南侵。形势所迫,赵构不得不收起投降的做派,下令岳飞等将领积极备战,准备迎击!
岳飞万没想到,有生之年他还能再次挂帅出征。欣喜之余,他积极部署备战。岳家军上下万众同心,在出征前,将士们与家眷约定,待到克复中原之日,就到北方老家团聚。
1140年六月,岳飞第四次出师北伐!此次出征,目标只有一个:开封!岳飞做好了严密计划,由他亲率大军,肃清开封外围据点。另一部则向西挺进,切断开封与关中金军的联系,孤立开封。
在岳飞的指挥下,岳家军再再再再一次势不可挡,首战就在蔡州击溃金军,光复蔡州。紧接着,岳家军又攻克颍昌、郑州、河南府,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已逼近开封!
金兀术看到前线不断战败,大为光火。他堂堂金国四太子,此番南侵竟然连连溃败,让他如何有脸回国。金兀术沉下心来,分析局势,发现岳家军已是孤军深入,且兵力分散,犯了兵家大忌。尤其是岳飞所在的郾城,更是兵力空虚。金兀术抓住时机,迅速集结十万大军,向郾城扑来。
岳飞也发现了形势不妙,他正准备收缩兵力,在开封与敌人决战,不料金兀术快他一步,已杀到了郾城。此时岳飞手下只有8000人,八千对十万,力量悬殊。但岳飞却并不慌张,对于这一战,他早已胸有成竹。他手下八千之众,都是岳家军中最为精锐的背嵬军,这些人各个千里挑一,有以一当十之勇。岳飞特意让儿子岳云率领背嵬军出征迎敌,临行前,他对岳云说道:“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岳云领命而去,出城迎敌。
七月八日,金军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岳云则率八千背嵬军骑兵整装列阵,准备冲锋。以往宋军对付金军骑兵,往往依靠地形之利,从不敢在正面交锋。这一次岳家军的骑兵,居然选择在平原上与金军骑兵野战,这在两军交锋史上还是第一次。显然,岳飞对自己的骑兵充满了信心。
下午,战斗开始了。岳云手持两杆铁锥枪,一马当先突入敌阵,只见他左右横刺,片刻间就有十几位金兵落马。背嵬军紧随其后,纵马冲入金军阵中。金军前锋哪儿挡得住这般攻势,被杀得连连后退。不久后,金兀术十万大军悉数赶来,双方又展开血战。岳家军另一员大将杨再兴,扬言要活捉金兀术,纵马冲入敌阵,一杆长枪上下翻飞,所到处金兵无不翻身落马、命丧枪下。而他自己,也受伤几十处,人为血人,马为血马。
金军胜在人多,而岳家军胜在兵精将勇,两军激战已到了白热化程度,稍微一个变数就能决定战场走向。在这关键时刻,岳飞命手下军士,在战场四周擂鼓呐喊,舞动旌旗。其实岳飞手下没剩下多少人了,但这一番“虚张声势”,却让金军上下不禁一阵胆寒,疑惑是不是宋军的援兵到了。这一来,气势上就被压倒了。
接下来,岳飞亲自率领着四十精骑,展开“精忠岳飞”的大旗,向金军杀来!岳飞张弓搭箭,对准金兵射去,弓弦响时、金人落马,箭无虚发。金兵看到岳飞的大旗,又见他亲自持枪杀来,更是认定宋军的增援到了,顿时战意全无,纷纷向后撤退。岳家军乘势掩杀,大获全胜,金兵尸横遍野、血流漂杵。岳飞充分利用了虚虚实实的战法,巧步疑兵,以八千之众击破金兀术十万大军,获得了空前的一场大捷,粉碎了金兀术反扑的企图!
金兀术惨败后,还不甘心,又率军向岳家军驻守的颍昌杀来。颍昌的宋军只有不到两万人,而金兀术则有十万之众。尽管握有巨大优势,但金兀术还不放心。为了找回场子,他派出了最精锐的铁浮屠和拐子马。所谓铁浮屠,就是人与马都身披重甲,像一座铁塔一样冲击敌人。铁浮屠所穿的铠甲是冷锻甲,防护性能十分强大,宋军的制式兵器手刀,根本就砍不透,一般的弓弩也难以射穿。铁浮屠在平原上与宋军交战,往往是一场屠杀。
1132年,宋军李横部就曾在开封外围遭遇铁浮屠,结果被杀得几乎全军覆没,刚刚收复不久的开封也丢失了。铁浮屠一直以来都是宋军的噩梦。而拐子马,是一种轻骑兵。在铁浮屠正面冲击敌人的时候,拐子马负责从两翼包抄,以配合正面全歼敌人。以往的战役中,金军的这两大兵种不知击溃过多少宋军。金兀术今日又将这两大杀手锏派出,足见他为了战胜岳飞,下足了血本。
七月十四日,颍昌之战打响。金军上万铁浮屠气势汹汹地杀来。出乎意料的是,岳家军并没派出骑兵,而是以步军出战迎敌。这些步兵手持大斧、麻扎刀、提刀等利器,冲到铁浮屠面前,俯身砍断马腿。被斩断腿脚的战马向前扑倒,而金军纷纷跌落马下。这些人都身披重铠,摔倒后很难快速起身,而后续骑兵闪避不及,又踩在他们身上绊倒,一时间铁浮屠战阵相互践踏、人仰马翻。这是岳飞早就制订好的战术。岳飞曾专门研究过铁浮屠,发现这些骑兵身披重甲,防护固然提升了,但灵活性却大大下降,一旦从马上跌落,就很难再爬起来。为此,他就为铁浮屠“量身定做”了这样一套砍马脚的战法。
铁浮屠战败的同时,负责侧翼包抄的拐子马也遭遇了灭顶之灾。岳家军早就料到金军会在铁浮屠正面冲击的同时,以拐子马侧翼迂回,因而岳云率领着骑兵精锐,在半路截杀拐子马。
拐子马是轻装骑兵,搞搞偷袭还可以,正面作战如何能是岳家军正规骑兵的对手?岳云在拐子马阵中如入无人之境,左突右闯,连续冲阵十几次,杀敌上百名,岳家军骑兵也各个奋勇当先,金兵抵挡不住,连连落马。
岳家军这次巧妙的兵种转换,让金军的两路攻势全都吃了大亏。不过金军也确实强悍,在顶住了最初的溃败后,又组织起后续兵力进行轮番冲击。岳家军虽然英勇,但人数终究处于劣势,双方的激战又一次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防守颍昌的宋军抓住时机,出城增援。这支奇兵无疑让胜利的天平向岳家军倾斜了,也给了金军致命的一击。早已不堪重负的金兵立时大溃,死人死马横在路旁,绵延十几里地。金兀术的女婿、万夫长夏金乌,也被岳家军斩杀。岳家军斩敌五千余人,俘敌两千余,缴获战马、兵刃、旗帜无数,取得了北伐以来最辉煌的胜利。
颍昌大捷后,岳飞乘胜进军。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五百岳家军锐不可当,击溃了十万金军,再次取得大捷。这下,金兀术真是吓破胆了。三次会战,他派出了全部主力,派出了最精锐的兵种,每次他都是以多打少,却每次都被岳飞杀得大败而归。饶是他这个骄横的四太子,也不得不感慨: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然而,金兀术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就在他苦苦思索如何抵抗岳家军正面攻势的同时,他的后方又出事了。大批的抗金义军活跃起来,搅得他不得安宁。
其实,这也是岳飞的谋略。早在出师北伐前,岳飞就意识到了义军的重要性。他认为,义军活跃于金人后方,破坏辎重粮道、牵制敌人,能很好地配合正面作战。因而,岳飞一直以来都推行“连接河朔”的策略,秘密联络北方的义军首领,约定北伐之日相互配合,共克金兵。此次北伐证明了岳飞的深谋远虑。在岳家军进抵朱仙镇的同时,北方义军在梁兴等人的领导下,也向金军发动总攻,连克开封的外围据点。盘踞中原的金军全面崩溃,不得不龟缩到开封城中。不到两个月时间,岳家军与义军已从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个方向将开封城团团包围,只等着一声令下,就发动总攻!
岳家军大营内,是欢声连天,将士们杀鸡宰牛,载歌载舞。岳飞的心情更是无比激动。十年了,这十年,他看遍了生灵涂炭,国破家亡,尝尽了人间冷暖、辛酸苦辣。十年抗战的往事历历在目,苦战太行的濒临绝境、宗泽临死的悲愤呐喊、杜充的叛变投敌、三次北伐的功败垂成、得知议和的愤然离职,这些苦难与无奈、孤独与凄凉,都将在大捷的欢庆声中化为乌有。开封城已近在咫尺,岳飞尽忠报国理想的实现,只差一步了,只差一步了!在大营中,岳飞高声呼喊道:“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然而,命运却和岳飞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莫须有
就在岳飞即将发兵开封的当日,军中突然接到了高宗发来的金牌,要求岳飞即刻班师。岳飞正错愕间,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一连十二道金牌接踵而至,都是要求岳飞班师回朝,言辞犀利,不容反驳。那一刻,岳飞感到五雷轰顶、肝肠寸断,他的天都要塌了。他苦战十年,他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了十年,这十年的日日夜夜,他所思所想无不是北伐中原、光复旧都,从年少投军到大军主将,从鲜衣怒马到年近不惑,他的青春和热血都留在了军营里,就是为了等这一天,等中原统一、国家光复的那一天!他已经等了十年了,等了十年啊!而今,北伐眼看就要成功了,开封即将收复,他的手已经触碰到了理想,可现在,却要让他把伸出去的手生生拽回来,让他眼看着梦想就在眼前,就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逐渐消散不见,而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再也无法跨出那最后一步!
从前,他以为只要自己做了大军主将,只要多打胜仗,只要有机会出师北伐,他就能实现尽忠报国的梦想,所以,无论多少次挫败、多少次冷遇,他都默默地承受着,可今天,岳飞才算明白,光复中原不过是黄粱一梦,一场他做了十年,如今方才惊醒的美梦。岳飞再也忍不住了,他哭了,哭得撕心裂肺,声音沙哑,哭得两只眼睛已经流出鲜血。他面朝临安的方向,长跪不起,仰天长啸道:“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但是君王之命不可违,岳飞只能怀着沉重的心情,下令班师。岳家军全体将士悲愤不已,许多人泪如雨下,泣不成声。百姓们听说岳家军要撤退,都赶来挽留,上万名百姓纷纷跪倒在地,拜求岳元帅留下。此情此景,让岳飞不由得泪流满面。他颤抖着双手,拿出高宗颁给他的撤退金牌,强忍悲痛向乡亲们解释道,撤退是皇上之命,不可不从.....百姓们眼见金牌,才知此事已无希望,顿时放声大哭,岳家军将士们也都跟着掩面大恸。绵延几十里,军民抱在一起,泣不成声,哭声震天。
岳家军继续南撤,眼看就要撤出开封管辖的地界了。十年前,岳飞曾沿着这条路撤往南方,那时的他满怀热情,以为自己能打回来。而今日,他却还要沿着当年的路,再撤一遍。岳飞默默地下马,带着将士们朝着北面,他们回不去的老家,俯身叩拜,做最后的诀别。
奸人陷害
岳飞回到南方后,宋金马上准备再次议和。在谈条件时,金兀术授意秦桧,宋金要想和谈,必先杀了岳飞。岳飞早已是金国人的梦魇。秦桧领命而行,向高宗进献谗言。赵构清楚岳飞清白,但他生怕留着岳飞就会惹恼金人,让他难做这偏安一隅的小皇帝。况且,如果岳飞北伐真的成功,钦宗被接回,那这皇位他还坐得了吗?一番思虑后,赵构默许秦桧构陷岳飞的行动。
秦桧与张俊、万俟卨等人密谋,先从岳飞的部将张宪和岳云下手。他们将二人拘捕,并诬陷他们与岳飞通书,约定在襄阳谋反。很快,岳飞也被拘押到大理寺受审。岳飞面对审判,大义凛然,他解开衣袍,露出后背上“尽忠报国”的四个大字。主审的堂官何铸看了,不由得为之动容。他不想帮秦桧做这等伤天害理之事,于是宣判岳飞无罪。面对秦桧的指责,何铸言辞激烈,说岳飞乃忠臣良将,而今你们残害忠良,这会导致人心尽失,危及社稷!秦桧被怼得哑口无言。他只好上奏高宗,撤换了何铸,而换万俟卨来主审。
万俟卨心如蛇蝎,他每天都严刑拷打岳飞,逼他承认自己“谋反”。岳飞面对诬陷,正气浩然,任凭狱卒百般拷打,就是不肯低头,也绝不呻吟呼喊一声。万俟卨没办法,只好擅自捏造了一些证据,向上面交差,算是定了岳飞谋反的罪名。
同为抗金名将的韩世忠,听闻岳飞入狱,心急如焚。他找到秦桧,质问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冷冷地答道:“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莫须有,莫须有!。韩世忠听罢,愤愤地说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秦桧满脸通红,闭口不言。秦桧清楚,给岳飞编造罪名,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从他身上,实在挑不出一点毛病。
岳飞官居太尉,又是两镇节度使,位高权重,但生活却艰苦朴素、廉洁节约。别的将领,哪个不是良田千顷、妻妾成群、挥金如土?可岳飞,粗茶淡饭、不近女色,全家人穿衣也都用粗布料。有朋友觉得岳飞寒酸,就送给他一个绝世舞女当妾,岳飞却连看都不看,直接又送回去了。问及他原因时,岳飞说道,国耻未雪,岂大将宴安取乐时耶?岳飞心里只有恢复中原的大业,只有尽忠报国的理想,对于这样一个人,除了莫须有,恐怕再找不到其他的罪名了吧。
不过,秦桧早已铁了心要害岳飞,罪名什么的,还不是想罗织什么就是什么。更何况,这是皇上的意思,谁敢质疑呢?
韩世忠似乎也明白了这层意思,他放声大笑,转身离去,自此之后再不过问朝事。
名垂千古
牢狱里,岳飞面壁而坐。牢房中微弱的烛火时明时灭,他的眼睛也渐渐模糊。忽然,他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他骑着大马,身披战甲,手持长枪,立在开封的城门前。身面前,金人跪倒,俯首而降。身背后,十万将士,旌旗招展,齐声欢呼。百姓站在两旁,箪食壶浆、拍手称快。不远处,被俘多年的钦宗正徐徐走来,重返故乡,数十万军民齐声高呼万岁。大宋的旗帜,迎着徐徐的微风,在开封城头缓缓升起。可忽然间,这一切都消失不见了,当他再抬头望去,才发现刚刚不过是幻想,没有欢呼呐喊,没有旧城光复,也没有万众簇拥,有的只是牢房的破旧的茅草和幽暗的灯光。
不一会儿,宣诏者来到了狱中,向岳飞宣读了皇上的旨意:“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宣诏者读完后,询问岳飞还有什么话要说。岳飞沉默不语,只是抓起案上的笔,在白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1142年1月27日,岳飞戴着枷锁,缓缓走向狱中刑场,这一生的金戈铁马、热血激荡,将随着一起,走向最后的终点。
金人闻飞死,亦有落泪者,唯键盘侠小看武穆
岳飞死后,南宋直到灭国,光复中原的大业也没有实现。岳飞虽然身死,但他尽忠报国、矢志不渝的精神,必将和他的不朽战功一起,永远流传后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热血报国、无怨无悔!
写到这里,我早已泪流满面,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纪念岳武穆的词《永遇乐·怀宋武鄂王》:
马蹄南去,征人北望,江山不再。十二金牌,英雄难奈,奸懦并时在。朱仙残阳,颍川烟缠,千里浮屠骨烂。玉桴断,怒发冲冠,十万金兵胆颤。
直捣黄府,图雪靖康,黄粱梦醒吹散。八千里路,薄云寒月,徒留人兴叹。膝下进言,臣子北面,临安形胜婵娟。西湖畔,将军祠前,牙纛不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