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助(1914—1941),福建省福州市亭江象洋村人。闽北三年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委白区方面的主要领导人。
图为王助像
早年就读于马尾水师艺术学校,因反对学校政府的高压政策而被迫令退学。1930年春,转入福州英华中学,打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到场党的外围构造“反帝大同盟”。1931年夏,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反帝大同盟远东大会,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在校内构造读书会,宣传革命真理,揭露国民党卖国降服佩服、残害青年学生的罪行;在校外举行集会,查禁日货,惩治奸商,掀起救亡热潮。他所作之《学生之悲哀及其出路》的演讲,数十年后仍为人们所提及。
1932年秋,考入北平燕京大学,不但从事学运工作,还深入到黄包车工人和兵营中去做工运和兵运工作,引起了学校政府的注意,党构造调他回福州继续从事学运工作。1933年,厦门党的地下构造遭破坏,同年秋,转入厦大经济系学习,发展“反帝大同盟”,构造“当代文化社”,编辑出版《当代文化》杂志,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救亡,吸引了200多名进步学生。这年冬天,被推选为到场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天下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
1934年8月,被派到闽北任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8月,为了突破敌人的困绕圈,闽北分区委决定兵分三路打出外线,他与饶守坤率领闽北独立师二、三团六七百人突破层层封锁线,挺进闽东北(建松政地域),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团结大刀会,反抗了数倍于己之敌的困绕,为买通闽北与闽东两块革命根据地的接洽奠定根本,使得1936年闽北、闽东两根据地领导人洞宫山联席集会得以胜利召开,并成立了闽赣省委。任独立师政治部副主任,闽东北特委书记兼第四军分区政委,继续与军分区司令员饶守坤领导建松政地域军民的反“剿除”斗争。
“西安变乱”后,闽赣省委成立了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所属各分区、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构造,担任闽东北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竭尽尽力为闽东北的国共合作作出贡献。
1938年2月,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北上抗日,任新四军参议兼驻福州办事处主任。以办事处为中心,创办报纸杂志,构造歌咏队、演剧团,大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派人深入农村创建党团构造和培养武装骨干,积极为革命斗争积贮力量。
1939年7月,被选为福建省委常委,任宣传部部长,后兼任武夷干校副校长。倾尽尽力举行党的理论建立和白区工作。1941年4月,福州陷落,率领一支武装在建瓯一带开展抗日斗争。9月,在建阳茶㘵东坑头遭土匪打击,不幸捐躯。
[color=#A3A3A3 !important]泉源:南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南平市委网信办
编辑:李丽君考核:缪顺春 李婷
终审:陈一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