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娟 秦玉芳 上海 广州报道
随着股市行情的启动,投资者加杠杆炒股的热情也在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1.67万亿元,已经连续13个交易日增长。与此同时,场外配资也“重出江湖”,部分配资杠杆甚至达到10倍。
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融资净买入表明投资者对市场的积极态度,但如果融资余额过高,也可能意味着市场存在过度投机的风险。一旦市场出现调整,高杠杆的投资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亏损压力,甚至触发强制平仓,加剧市场波动。
警惕场外配资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16770.75亿元,已连续13个交易日上涨。
股市交易升温之下,一些所谓的配资炒股业务再次“冒头”。记者近期多次收到诸如“您有一个最高10倍股票配资杠杆可申请”之类的短信。在社交平台上,提供场外配资的中介也再度活跃。
场外配资指融资融券以外的股票配资公司,借钱给投资者炒股。配资公司会根据配资金额和期限收取一定的利息和管理费。
一位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告诉记者:“这种都不要信,正规的只有从券商开两融账户。”
广州老股民陈先生向记者表示,早在2015年后,监管部门就针对场外配置进行了严厉打击,这种不合法的融资方式已经近乎被消灭。当时,场外配资热度极高,杠杆比例甚至可达10倍。然而,这种高杠杆融资方式的风险控制机制并不透明,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风险。相比之下,券商提供的融资融券业务则通过保证金制度、信用额度控制等方式来有效管理风险。
“场外杠杆配资并不靠谱,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较高杠杆的配资风险,一旦市场出现下跌,有可能会让投资者瞬间爆仓;第二,账户安全性问题,账户需要由投资者和配资公司共同掌握,账户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第三,资金链断裂风险,配资公司在资本流转过程中并不像银行一样有资本充足率、资本准备金等监管要求,因此一旦资金链断裂给整个金融市场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金融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周海林律师也表示,证券市场的信用交易,属于国家特许经营的金融业务,未经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配资业务。不受监管的场外配资合同法律效力上当属无效,合同约定的利息、费用和收益分配均得不到法律支持。如果配资合同是因配资方招揽、劝诱而订立,用资人还有权就自身损失请求配资方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此外,场外配资的用资人可能遭遇高利贷、套路贷,而配资人除收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外,还可能触犯非法经营罪。
前述券商营业部总经理表示,A股市场环境稍微改善了一些,投资者比较有热情,两融业务比原来好一点了。
两融业务,指融资融券交易,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融资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资金购买证券;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
“券商提供的两融业务,也就是场内杠杆,受到严格监管。目前,资金量较大的个人投资者,如拥有50万元以上资金的,可以申请最高达80%的融资业务,相较于以前60%~70%的比例有所放宽。具体的融资比例还与所选择的证券品种有关。”陈先生告诉记者。
这一调整的背景是,2023年8月,沪深北交易所发布通知,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融资保证金比例下调后,100万元的可用保证金,对应的最大融资金额从100万元上升至125万元,杠杆比例为1.25倍。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融资的单笔最长期限通常为6个月,但到期后投资者可以申请展期,这意味着只要账户情况良好,没有触及平仓线或警戒线,融资期限可以不断延长。这种灵活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策略选择的空间。
“投资者往往会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考虑增加杠杆,而在行情低迷时则选择降低杠杆甚至完全退出融资市场。”陈先生告诉记者,尽管加杠杆的投资方式在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上参与的人数并不多。大多数投资者在面对加杠杆的选择时仍然表现出谨慎态度。
柏文喜补充道,投资者在进行杠杆炒股前,需要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始终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合适的杠杆比例。
关注中长期机会
面对当前市场行情,投资者该采取何种交易策略,以及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600030.SH)方面表示,A股当前仍处于活跃资金持续入场主导下的政策博弈交易阶段,政策预期主导短期行情,政策信号依然积极,已落地政策初见成效,以个人投资者为代表的活跃资金持续入场,短期内成长风格弹性更大,待政策落地全面起效、价格信号验证企稳后,机构资金或将迎来积极入场时机,稳步上涨的行情将持续更长时间。届时,绩优成长和内需板块预计持续占优。
在资金面,招商证券(600999.SH)研报指出,增量资金的多少决定了市场整体涨跌幅度,增量资金的属性、增量资金偏好的方向就成为决定哪一部分股票上涨的关键力量之一。能够持续流入某一类型股票,并且形成“盈利—吸引更多增量资金—进一步推动价格上行”的正反馈,就是所谓“风格定价权”。以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北上资金等专业机构类资金占主导时,大盘风格往往相对占优,而成长价值风格则取决于不同阶段主力增量资金的类型及其行业偏好。
在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灝看来,权益资金可能正成为资产配置中一个重要的布局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盲目地投入资金。
“目前整个市场还是过于急功近利。现在,我们需要重塑对整体经济的信心和预期,让大家都能看到投资的长期效益。同时,通过证监会的改革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也是必要的。这些措施我相信在较长时期内都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洪灝表示,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需要保持谨慎。虽然有些股票在短时间内可能带来丰厚的收益,但这样的风光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期望通过短期的股市操作来实现长期的财富增长。
招商证券在上述研报中指出,目前,A股的估值再度回到历史中位数附近,高SIRR(股票静态内在回报率)权益资产成为后续值得配置的中高预期回报率资产。除此之外,复盘过去几轮大的行情,如果是经济政策或经济持续改善,则直接买入各行业龙头组合,如中证A50/300质量等,也是胜率较高的策略。随着被动投资崛起和ETF逐渐成为新增量资金范式,有望形成经典的正反馈效应。此前,沪深300ETF持续净申购阶段,以A50为代表的高质量龙头相对占优。在这轮“9·24行情”中,科创创业ETF持续净申购,使得科创龙头风格明显占优。
“市场正处于3500点前的关键转折点,预期变化和市场波动都非常大。在这个时候,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者,不应过分看重一两天的市场波动。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或者寻求专业的投资经理的帮助。”洪灝如是说。
在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炒股还须把握节奏。他建议,投资者可以趁回调时买入好资产,尽量避免追高,建仓成本非常重要。因此,应在市场调整时选择买入优质资产。关注中长期机会,不要专注短线操作,因为大多数短线投资都会亏损。只有在市场出现较好的买点时买入,并持有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抓住这轮牛市的机会。
周海林指出,资本市场永远是风险和机遇并存,任何时候都要把合规风险和市场风险放在首位,尤其不能跟风投机,保住本金、稳中求进才是生存法则和取胜之道。
在构建投资组合方面,洪灝建议,投资者应该重视多元化资产的配置,如债券、房产、股票以及现金理财产品和退休金产品等,以实现更为均衡的配置,这样的组合能够更好地分散风险,为居民家庭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