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一笔20亿美元的对台军售,引起了台海两岸以及全球的高度关注。
作为拜登上任以来最大的一笔对台军售,这项交易不仅包括挪威先进地空导弹系统(NASAMS),还涉及其他军事装备和支持服务。
外界纷纷猜测,美国此举意欲何为?而台湾岛为何如此积极为这笔军售买单?
拜登对台军售的背后动机
对台军售是美国一贯的政策工具,拜登政府的这笔军售在时间和规模上尤为特殊,目的也显而易见。
首先,这批军售是在拜登即将离任的情况下推进的。
作为一名职业政客,拜登在此前对中国台湾省的政策中保持了较为克制的态度,采取“蚂蚁搬家”式的军售方式,每次军售额度有限,以避免过度刺激我国。
然而,即将卸任的拜登没有了连任的压力,选择通过20亿美元的大单为自己的“亚洲政策”划上一个强硬的句号。
对于拜登而言,此举不仅展示出他的对华“强硬”立场,还能顺势完成一笔“政治交代”。
此外,这项军售对即将参与竞选的民主党副总统哈里斯来说也大有裨益。
历届美国大选中,两党候选人都会在对华政策上展示强硬姿态,意在吸引保守派选民的支持。
在这个时间点上推进对台军售,显然是为民主党打“台海牌”造势,让哈里斯在对华问题上占据主动。
拜登此举,不仅让民主党展示了对华“强硬”态度,还在大选前制造了一个牵制我国的工具,为哈里斯的竞选铺平道路。
NASAMS系统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战价值
NASAMS系统,作为这批军售中的核心装备,是由挪威康斯伯格公司与美国雷神公司联合研制的先进地空导弹系统。
它具备中等射程和较高的防空精度,系统每套包括9个发射装置,可容纳54枚导弹,覆盖160公里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NASAMS目前也用于保护华盛顿及其他关键北约城市。
美方选择这一系统向台军售,意图通过这种“高规格”的防御装备来表明对台湾省支持,同时在两岸之间释放出强烈的“防御台湾省”信号。
不过,NASAMS的象征性意义显然大于实战价值。
俄乌冲突的前车之鉴已多次证明,这类地空导弹系统在现代战场上面对饱和式攻击时往往难以起到实质性的防御效果。
俄军在乌克兰的多次袭击中,依然成功突破了包括NASAMS在内的防空系统。
这表明,解放军在未来一旦发动多层次、饱和式攻击,无论NASAMS系统性能多么出色,恐怕都难以起到决定性防御作用。
台湾岛为何愿意买单?
对台湾岛而言,这笔20亿美元的军售不仅仅是购买武器,更是对美方“保护伞”的一种依赖。
台湾岛方面的政界高层深知,美国在两岸问题上“言辞支持”多于实际行动,但长期以来,台湾岛将美方的军售和“保障”视为安全底线。
加之,台湾岛领导层对美国的依赖已深入骨髓,每次军售都被解读为“美方对台湾省支持”的象征,因此即使以高昂的代价购买并不具有明显防御效用的武器系统,台湾岛方面也甘愿为此买单。
同时,台湾岛对美军售的配合也出于政治考量。
当前台湾岛当局面临来自内部的安全质疑,通过采购美式“高规格”防御装备,能够增强岛内民众的信心,形成对外强硬的“形象”。
尤其在当前局势紧张的情况下,台当局通过这一军售,试图对外营造出一种“美国支持、台湾省有备”的姿态,为其内部统治增加筹码。
台湾岛“购防”无力化解实际威胁
尽管美方和台湾岛高层各有所图,但NASAMS系统的实战能力在现代战争环境下却显得有限。
近年来,解放军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布局不断升级,特别是大批先进导弹和无人机的装备,使得任何单一的防空系统都难以在战时发挥实质性作用。
解放军的火箭军部队已具备多层次、多角度的打击能力,这意味着任何静态防御系统在面对饱和式攻击时都会难以防御。
现代战争中,防御系统往往会首先被大量低成本的无人机攻击消耗。
而后续打击将通过高精度导弹和隐形战机的协同作用,击穿对方的防空系统。
台湾岛如果遇到解放军的这种饱和式攻击,其防御系统可能在短时间内被瓦解。
因此,尽管NASAMS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但在实际战时,面对解放军的饱和式进攻,台湾岛的防空体系难以形成有效屏障。
美方加大“亚太牌”的博弈
这次军售不仅是美国大选背景下的政治操作,也透露出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华施压的意图。
拜登政府通过加码对台军售,将台海问题推向“高风险”边缘。
美方一方面继续支持台湾岛军事防御,另一方面则在舆论上渲染“台海紧张”,意图在国际舆论中将台海冲突塑造为“台方的自卫防御”,而掩盖其自身在这一局势中推波助澜的角色。
美方试图通过对台军售,保持台海地区的军事平衡,进而对我国形成战略牵制。
然而,这种策略是否能持久发挥作用尚且存疑。
台湾岛一味扩充美式防御装备,反而加深了对美国的依赖,让台湾岛在两岸局势中的谈判筹码更为脆弱。
美国的军工企业与政治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台军售的背后,军工利益集团才是真正的赢家。
美国的军工企业通过对台军售,不仅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也在两岸局势中充当了“煽风点火”的角色。
NASAMS系统由雷神公司和康斯伯格公司联合生产,美方推进这一军售项目不仅在经济上大有收获,还使得军工集团在拜登的“政治光环”下继续拓展市场。
对于台湾岛而言,这场20亿美元的军售或许带来短暂的“安全感”,但实际上增加的只是军事开支和战略依赖,而未必能真正改变台海两岸的实力平衡。
在国际政治的棋局中,台湾岛始终只能是“买单者”,而美方则不断在“安全保护”与“军售利润”间游刃有余地收获多重好处。
拜登政府通过这笔军售操作,让台湾岛继续承担“高昂的代价”,为美国的利益而买单。
这种对台湾岛的“利用”手段,将台海问题带入更复杂的局势,而台湾岛在对美依赖加重的情况下,恐怕只能在不断扩充军备中消耗资源,难以实现真正的自保。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