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0|回复: 0

“二百五”只是一个数字,为何人们却用它来形容傻头傻脑的人?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0
发表于 2025-4-22 21: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和做事不正经,傻头傻脑而又倔强莽撞、经常出丑的人称为“二百五”。我们都知道,“二百五”原是表示数字的词,可人们为什么用“二百五”这个数来形容人,而不用其他的一些数词呢?  


1.webp



关于“二百五”的来历,人们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谋士名叫苏秦。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从而受到了六国国君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一次,苏秦在齐国做事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被杀而亡。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后,便下令立即捉拿刺客。为了能尽快抓到凶手,他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在全城张贴黄榜说:“苏秦是个大内奸,齐王早就想杀了他。如今有义士为民除害,真是大快人心。所以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黄榜才贴出不久,就有四个人前来领赏,说苏秦是自己杀的。齐王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分呢?”这四人不知是计,于是说:“平均分,每人二百五。”齐王听了,愤怒地说:“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于是就被杀了。  
事实上,真正的杀手据说是秦国派来的人,早就逃回秦国去了。而这四个人本来并不是刺杀苏秦的人,他们来领赏只是想贪图钱财,没想到却成了替罪羊。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也常用“二百五”来形容头脑不灵活、因贪图小利而出洋相的人。 


2.webp



除此之外,“二百五”还和货币单位——“吊”有关。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圆形方孔的铜钱,铜钱一般用绳子串起来存放和携带。串钱并不是任意的,自汉代至清代,一般都是一千枚铜钱为一贯。由于钱串提起来的时候往下垂吊,所以“吊”也引申为货币单位。
清代顺治钱法中即规定铜钱一个叫“一文”,一千个叫“一串”、“一吊”,“一吊”也就是一千文钱。
据《红楼梦》:“姨娘们的丫头月例,原是人各一吊钱,从旧年他们外头商量的,姨娘们每位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
可知,一吊钱就是一千文钱,半吊钱就是五百文钱。但各个地方,各个时期,多少钱为一吊并不一致。 
辛亥革命以后,制钱消失,改用铜元。铜元无孔,已经无法像清代那样将钱串吊起来,但吊的说法还在沿用。旧时北京以十枚铜元为一吊。 


3.webp



一吊钱到底为多少钱,如今恐怕很多人都未必能说得上来。但与货币单位“吊”相关的一些俗语却为大家所熟知,如诙谐称谓“半吊子”、“二百五”,歇后语“一吊钱放在门槛上——里外半吊子”等,都来源于“吊”这一铜钱的计量单位。 
由于钱串一千为一吊,“半吊子”是五百文钱,不足一贯,不能满串,因此多用来形容那些对事物一知半解,偏装出学问很渊博;或技艺不到家,却装作很在行的人。
“半吊子”也可以指“不高不低,不好不坏”或者“说话无边际,举止不沉着”,所以不土不洋的餐厅被称作“半吊子餐厅”,不上不下的生活也叫作“半吊子生涯”。 


4.webp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歇后语:“半吊子的一半——二百五”,“一千文钱分四处——二百五”,这说明“二百五”是在“半吊子”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百五”是指二百五十文钱,连“半吊子”都不够,所以当把一个人称为“二百五”时,意思是他还不如“半吊子”,比“半吊子”更差。人们常用“二百五”来形容傻头傻脑、做事莽撞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币圈社区

GMT+8, 2025-5-9 21:56 , Processed in 0.38026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forum.gao.gs

© 2021-2024 币圈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