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D: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回暖,走出了较为独立的行情,科技板块估值明显上修。您认为这一波科技浪潮是否会缩小中美之间的科技差距?这样的科技爆发会为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实质性影响?中国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如何重构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定价逻辑? Vincent Mortier:目前评估AI领域的突破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尚为时过早。部分业内人士估计,高科技制造业目前已占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40%,未来几年该领域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能高达1.4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DeepSeek的崛起及由此引发的对中国创新实力的认可,为中国资产增添了全新叙事,激发了全球投资者的兴趣。
在DeepSeek出现之前,唯一能推动市场大幅波动的是一揽子强力政策刺激。但在DeepSeek及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之后,全球投资者现在有更多理由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实际上,中国市场今年出色的表现已使其重新回到投资版图上。当然,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例外论”逐渐式微之际,因其正受到国内外发展的双重挑战。 NBD:即使是在近期上涨之后,A股相对全球新兴市场目前仍折价约20%。在您看来,A股的“洼地效应”能否持续吸引全球资金? Vincent Mortier:中国股市的估值相较于其他主要市场依然具有吸引力,尤其是美国。 正如前面所说,我们看好中国,不仅仅因为估值便宜,还因为宏观和微观基本面可能出现的决定性转变。实际上,估值提升只是开端,真正足以支撑持续牛市的,是由企业盈利改善驱动的重估。
图片来源:AI大模型生成
资本配置从美国向欧洲和中国转移的趋势将持续
NBD:在特朗普关税等政策下,今年以来美股呈大幅下行的趋势,有经济学家重新提出“特朗普衰退”的论调。反观被加征关税的欧洲和中国,股市反而大幅上涨,您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您认为在“特朗普衰退”的预期下,未来全球资金还会进行怎样的再配置? Vincent Mortier:这表明关税目前并非主导因素。我们所见证的是美国市场“例外主义”的衰退,这一趋势受到了美国国内外发展因素的双重影响。 在美国国内,经济放缓的速度超出预期。虽然我们并不认为美国经济会陷入衰退,但衰退风险显然正在上升。此外,政策已从助力增长转为限制增长,特别是在贸易方面、财政政策方面,政府效率部(DOGE)所采取的举措就是一个例子。最后,随着开源模型的竞争日益激烈,美国已不再是AI领域的垄断者。
在国际上,德国在大选后迎来了财政立场的重大转变。在中国,AI领域的突破、促进增长政策的出台以及经济企稳的初步迹象,都在挑战美国市场“例外主义”的说法。我们预计,尽管关税风险仍然存在,资本配置从美国向欧洲和中国转移的趋势将会持续。 NBD:有观点认为,受中国科技企业创新和美国政策不确定性推动,多重积极因素推升外资对华信心势头,而这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更多长线资金有望进入中国市场。您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如果是,未来的长线外资是否有助于A股市场结构性和估值的改善? Vincent Mortier:我们认同这一点。如果中国的宏观和微观基本面持续改善,中国资产的风险溢价应会下降。那些曾经远离中国市场的投资者也可能回归。
中国政府近期强调了股市在资产配置和家庭财富创造中的作用,并指出股市可能取代房地产市场成为消费增长的放大器,我们对此感到欣喜。以上都有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推动资金从银行存款(国内)和其它市场(国外)重新流入股市。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