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0
15
新手上路
注1:故刘备称帝后年号为“章武”,意谓彰显武力也。事实上,此前曹魏的谋臣刘晔就预言:“蜀虽狭弱,而(刘)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而后来当黄权劝刘备说:“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刘备亦不肯听从。因为他必须亲自拿下这个战功以“章武”,黄权赢了算咋回事儿。 注2:见《三国志·魏志·周泰传》:“后(孙)权破关羽,欲进图蜀。” 注3: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说到曹操死后刘备曾遣掾吏韩冉“赍书吊,并贡锦布。冉称疾,住上庸,上庸致其书”云云。同传注引《魏书》略同,但谓“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斩冉,绝使命”。曹丕这人向来小家子气,熟悉其史事的人,应该不会为他的这种做法感到意外。
注4:见《资治通鉴·魏纪一》:“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当然,刘备背后自然也有支持他东征的大臣;《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上记载了诸葛瑾写给刘备的求和信,信上说:“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其中“群后”应该就是某些失去了故土的荆州士人,他们对刘备执意东征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注5:据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孙夫人城在孱陵城东五里。汉昭烈夫人,权妹也,与昭烈相疑,别筑此城居之。” 注6:虽然《三国志·魏书志·文帝纪》注引《魏书》上记载了孙权当时的上书:"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但这四万人只是支党,即前锋部队,不是刘备东征军的全部。而据《三国志·刘晔传》注引《傅子》说:“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可见刘备军光阵亡的人数就在八万以上,再加上黄权及其他部队投降者,刘备兵力总数应该在十万左右。
注7:《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八《湖广四》:“南津口,在州(夷陵城)北二十里,当三峡之口。相传汉昭烈尝据守此津之南,故名。” 注8:《三国志·吴志·孙桓传》:“(刘)备军众甚盛,弥山盈谷。”汉军水军停驻上游扼守峡口,而以陆军出击,主要还是因为汉军水军较弱,不敢与吴军在宽阔的下游争锋。 注9:归根结底,曹丕不如曹操,他既无觅机布局的能力,也既无扫平北方的功绩,作为中国历史上威望最差的开国皇帝,他需要孙权称藩为自己添一笔“远人来服”的政治油彩。所以面对刘晔的屡屡劝谏,曹丕只能表示“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事见《三国志·魏志·刘晔传》注引《傅子》。 注10: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于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南)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谿蛮夷,咸相率响应。”另据郦道元《水经注》卷37《沅水注》记载,马良在此期间还曾远赴义陵(今湖南溆浦县),绥抚蛮夷,指导他们筑城垦田。 注11:事实上,东吴军队,大部分的来源,就是被征服的山越人。据何兹全《三国史》估算,这个数字约在十三万人以上,及至东吴中后期,军队中山越叛民占到72%,招募占12%,收编占12%,豪强部曲约占4%。凌文超则根据走马楼吴简的记录,发现吴国生口的价钱颇低。简19、20所记官生口的价钱甚至还不如一头牛,而西汉时期大婢与服牛的比价约为1:6.7。凌文超据此指出,这种情况可能还是因为孙吴在征讨山越、武陵蛮的过程中,俘获了大量蛮夷生口,投入市场的生口充足,导致了生口价钱较低。详见凌文超:《吴简与吴制》,2019,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51-152页。 注12:见《三国志·吴志·潘濬传》:“五谿蛮夷叛乱盘结,(孙)权假(潘)濬节,督诸军讨之。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
注14:当年,刘备正是以此联营战术,有效保护了自己的补给线,步步为营,最终攻杀了夏侯渊,耗走了曹操的。拥有此成功经验,刘备乃再次联营保障后方补给,并以守为攻,谋而后动,待敌之变,亦不失为一稳妥之战略。 注15:曹丕不动手的理由前注已述(注6)。但曹丕表示不攻吴之后,却又表示“不若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完全不顾曹魏军队大部分在东部且汉中易守难攻的事实。 注16:见《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
举报
2
1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币圈社区
GMT+8, 2025-4-5 16:03 , Processed in 0.13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forum.gao.gs
© 2021-2024 币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