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6|回复: 0

1941年香港保卫战(下)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25-1-2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军登陆香港岛
日军攻占九龙半岛后,并未急于进攻香港岛,而是先对英军进行劝降。13日上午,日本第23军参谋多田督知中佐乘坐一艘小汽艇从九龙油麻地码头驶向香港岛,与他同行的有港督私人秘书的夫人李氏,他们递交了劝降书,港督杨慕琦拒绝投降。日军见劝降无果,于是展开对香港岛的炮击,为下一步登陆香港岛做准备。日军炮队的炮击对香港岛北岸的英军防御工事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日军以此为契机,再次遣使劝降英军,英方仍拒绝投降。日军遂展开香港岛登陆作战行动。 防守新界、九龙半岛的大陆旅撤退到香港岛以后,英军进行了重组,将部队分为西旅和东旅两部分。西旅指挥官为罗逊,指挥部设在香港岛正中位置的黄泥涌峡,东旅指挥官为华里士,指挥部位于大潭峡。西旅由旁遮普营、温尼伯营、苏格兰营、米德尔塞克斯营A、C连和防卫军第4、5、6、7连组成。东旅由皇家来复枪营、拉杰普特营、米德尔塞克斯营B、D连和防卫军第1、2、3连组成。从布防区域来看,拉杰普特营驻防在香港岛东北地区,皇家来复枪营、米德尔塞克斯营数个连驻守在香港岛东南地区,旁遮普营驻守在西北地区,苏格兰营负责防守中北部地区,南部、西南地区驻有温尼伯营。
12月18日晚,日军第1梯队3个步兵联队开展登陆作战,日军士兵乘坐折叠舟、大发动艇、小发动艇从九龙半岛的大环、牛头角、油塘湾等地出发,驶向香港岛东北岸。日军舟艇接近香港岛东北岸时,遭到拉杰普特营的火力袭击,但日军成功登陆。第230联队第3大队登陆北角,第228联队第2大队在太古船坞和太古糖厂登陆,第229联队第3大队在爱秩序湾登陆。登陆后,日军向纵深地带进攻。约1个小时后,日军第2梯队(第228联队第1大队、第229联队第2大队、第230联队第2大队)登陆,之后作为预备队的第229联队第1大队也登陆了。第230联队在北角登陆后,与拉杰普特营D连展开激战,还遭到驻守北角发电厂的休斯兵团的顽强抵抗,一时间无法沿英皇道进入市区。19日上午,英国皇家海军的鱼雷艇闯入维多利亚港,突袭了位于北角水域的日军小艇,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此次突袭行动出乎日军意料,但对整体战局影响很小。
 休斯兵团是英国政府征募居住在香港的、超过服役期的外籍人士所组成的一支民兵部队,用以加强香港的防卫力量。兵团以于仁保险公司经理休斯的名字命名,被称为“休斯兵团”(晓士兵团)。 
驻守发电厂的休斯兵团有70人(4名军官和66名士兵),他们的年龄普遍超过55岁,其中年龄最高者当属77岁的香港会所秘书德辅男爵。他们当中有英籍商人,还有中立国、盟国的人士。兵团接受怡和洋行大班百德新上校指挥,兵团的军官们身经百战,百德新上校参加过一战,曾在帝国骆驼军团服役,自由法国的艾高尔上尉参加过一战,萨科达中尉参加过一战和西班牙内战。此外,米德尔塞克斯营的部分士兵也进入发电厂协同防御。百德新组织防御,加强了面向英皇道的东闸防卫,他还派出小分队主动出击,摧毁了日军位于炮台山道的速射炮小队阵地,击毙其小队长仲西胜少尉、吉田光男少尉。这些老爷兵们英勇作战,用生命保卫着北角发电厂,但是他们寡不敌众,被迫突围。在突围过程中,萨科达中尉阵亡,77岁的德辅男爵被迫击炮炮弹炸死。休斯兵团残部遭到日军围堵,最终投降,上演了香港战役中可歌可泣的一幕。 
黄泥涌峡之战
面对英军在北角的顽强抵抗,第230联队将北角发电厂的进攻任务交给第229联队第1大队后,向南进军,闯入了西旅位于黄泥涌峡的指挥部。黄泥涌峡对于香港岛的英军至关重要,西旅的指挥部、西部炮兵指挥部都位于此地,指挥部有4挺温尼伯营的高射机枪。西旅指挥部直辖三支机动纵队,用于应急支援,其中两支由营部指挥连成员组成,一支是温尼伯营D连第16排。黄泥涌峡北侧由温尼伯营D连驻守,这个连当时分为三部分,16排是机动纵队,第17排连同温尼伯营的补充兵力组成E连,驻守在湾仔峡的营部附近,第18排布防在金督驰马径。黄泥涌峡两侧和渣甸山由防卫军第3连驻守,该连第7排分成3队,驻守在渣甸山北侧的金督驰马径,第8排分为4队,驻守黄泥涌峡道北侧(司徒拔道)、黄泥涌峡警署旁、金督驰马径末端及赤柱峡。第9排分为两部分,两个班驻守渣甸山西侧引水道旁的1号、2号机枪碉堡,一个班驻守蓝塘道,邻近温尼伯营D连。黄泥涌峡高射炮台是第5高射炮团的防区,黄泥涌峡东南有一座名为“布斯特治”的大宅,香港炮兵团和海军志愿预备队在此布防。 在黄泥涌峡外围,温尼伯营A连位于黄泥涌峡西南的小弹药库,苏格兰营防卫西北方的湾仔和湾仔峡,北方的礼顿山由米德尔塞克斯营Z连驻守,东北方的大坑道是拉杰普特营B连。 
日军第230联队进入黄泥涌峡,需通过由温尼伯营D连驻防的金督马驰径,该联队通过此地时,正值该连由夜间阵地换防至日间阵地的空档时间,第230联队竟悄无声息地穿过此地,行进到离西旅指挥部仅有一街之隔的地方。12月19日早晨接近5时,当第230联队在金督马驰径末端组织进攻时,附近的防卫军才发现日军,对日军展开反攻,1号机枪碉堡中的英军士兵也对日军开火。第230联队第3大队下辖的第9中队进攻黄泥涌峡警署,遭到3号机枪碉堡和英军“布斯特治”大宅守军的攻击,日军随行的速射炮队立即开炮还击,将警署守军消灭,从而攻占了警署。日军随即将速射炮分别部署在黄泥涌峡警署和金督马驰径两侧,封锁了黄泥涌峡。
上午7时,日军自南向北,从黄泥涌峡警署向西旅指挥部发动进攻,这让西旅指挥官罗逊大吃一惊,他立即要求增援,苏格兰营A连从司徒拔道驰援指挥部,皇家海军也派增援部队前往指挥部。但罗逊认为日军主力应该在北方的渣甸山一带,不可能从黄泥涌峡南侧进攻指挥部,因此他认为日军是从中峡向东,对黄泥涌峡进攻。因此,他命令苏格兰营加强湾仔峡的防御,温尼伯营派兵前往金马伦山,他的误判导致两个营的大部分兵力无法及时向黄泥涌峡进发,为指挥部解围。
上午8时,第230联队第2大队占领赤柱峡,第3大队承受了很大的伤亡,但仍然凭借火力优势和数量优势,逐渐地消灭黄泥涌峡内各阵地守军,形成了一道弧形的防线,用速射炮和重机枪火力封锁了黄泥涌峡南北的入口。苏格兰营A连在增援途中遭到日军速射炮袭击,车辆全数损毁,在黄泥涌峡北侧又遭到日军机枪火力袭击,中午时分才到达指挥部外围,这时全连只剩下15个人能够作战。来自香港仔的皇家海军从浅水湾道进入黄泥涌峡,接近黄泥涌峡警署时遭到日军伏击,伤亡惨重,只有部分士兵逃入“布斯特治”大宅。上午10时左右,被困于指挥部内的罗逊决定突围,他与莫德庇通话后,切断了指挥部内的通讯,带领指挥部成员突围,随即遭到日军的袭击,罗逊被杀,日军占据西旅指挥部。 黄泥涌峡的战况急转直下,当天中午,日军控制了黄泥涌峡的出入口。下午1时,对前线状况不甚明了的莫德庇发出“第6号作战命令”,命令英军对日军发动全线反攻,意在夺回黄泥涌峡,将日军赶回岸边。下午3时,反攻开始,苏格兰营B连、苏格兰营营部成员组成的混合连同温尼伯营营部成员组成的X连以及部分工兵从聂高逊山南侧进攻黄泥涌峡,为南路。苏格兰营C、D连从聂高逊山北侧进攻渣甸山,为北路。 
温尼伯营X连、苏格兰营B连、混合连从布力径向东行进,X连在聂高逊山以南遭到日军阻击,无法前进。下午5时,苏格兰营C、D连从司徒拔道进攻黄泥涌峡,C、D两连遭到渣甸山上的日军射击,一时间无法前进。当天下午,东旅也派出印籍炮兵,从浅水湾道乘坐装甲车向北进攻,晚上8时,这支印兵两度进攻黄泥涌峡警署,均以失败告终,伤亡惨重,最后只能撤退,东旅的反击宣告失败。晚上10时,日军第229联队攻占“布斯特治”大宅,该地的部分英军撤往浅水湾一带。 占领此地后,日军打开了向南进军的大门。
20日凌晨,南路的温尼伯营X连、苏格兰营B连、混合连绕行布力径,再向黄泥涌峡推进,南路部队两次进攻黄泥涌峡警署,均被日黄泥涌峡之战示意图军打退,撤往聂高逊山。北路的苏格兰营C连退回司徒拔道,D连则向南与黄泥涌峡内的英军会合,D连对黄泥涌峡警署发动两次进攻,也未能攻克该处。上午,莫德庇下令东旅派出皇家来复枪营A连、D连和防卫军的两个排由浅水湾道向北反攻黄泥涌峡,在赤柱岗英军火炮的掩护下,这批部队攻下浅水湾酒店车库,之后继续北进,遭到中央山咀和紫罗兰山上的日军火力袭击,最终退回浅水湾酒店。
21日晨,英军最后一次尝试反攻黄泥涌峡,温尼伯营C连和B连从中峡北部、南部发动夹击,两连步兵各消灭日军一个小队,但是仍然寡不敌众。日军从两侧包夹,打退了两连英军,英军伤亡惨重,B连军官悉数阵亡。英军第三次反攻宣告失败。同日上午,日军占据大潭水塘抽水站,拆毁了抽水设施,香港岛的东西供水逐渐中断。22日,第230联队对黄泥涌峡的温尼伯营D连发动攻击,D连难以守御,向日军投降,黄泥涌峡的英军被肃清。黄泥涌峡之战以英军的失败而告终。
黄泥涌峡之战,英军疏忽大意,防务松懈,一开始竟没有发现误闯指挥部的日军第230联队,导致西旅指挥部遭到攻击,西旅指挥官罗逊阵亡。对战场情况不甚了解的莫德庇又盲目发动了三次反攻,意图夺回黄泥涌峡,由于东、西旅之间缺乏配合,在反攻中使用添油战术,犯了兵家大忌。而日军则将围点打援的战术效能发挥到了极致,以机枪、速射炮火力封锁了黄泥涌峡南北的出入口,屡次击败英军的反攻,消灭了英军大量的生力军,也将英军东、西旅分割为两部分。 
1.webp


英军投降
12月22日,日军切断浅水湾道的东西交通,把英军切割成东、西两个孤立的部分,英军败局已定。12月22~24日,日军攻破金马伦山,礼顿山据点失守,日军已进入维多利亚城,西旅英军在湾仔卢押道和船街设置最后防线,东旅英军则退至赤柱村以南。25日清晨4时,日军屠杀圣士提反书院内的英军伤兵和护士,数十人死亡。下午3时15分,驻港英军司令莫德庇向港督杨慕琦汇报: 守军已无法长时间坚守,应尽快投降。下午6时20分,杨慕琦与莫德庇到九龙半岛酒店,向日军投降。7时整,杨慕琦签署投降书。7时30分,驻港英军司令莫德庇下令停战,但东旅指挥官华里士不相信投降的消息,直到26日凌晨,他才确认了投降的消息,下令东旅向日军投降。
至此,香港战役结束。由于英军投降这天是圣诞节,香港市民称这一天为“黑色圣诞节”。从此香港进入3年零8个月的日据时期。 在驻港英军投降前夕,国民党驻港全权联络代表陈策率英国军情人员登上鱼雷艇,突围而出,于29日抵达惠州,成功逃离日占区。陈策因此荣获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授予的爵级司令勋章。 香港战役历时18天,日军战死683人,伤1413人,英军阵亡1679人,1042人失踪,10818人被俘。
 日本占据香港,让英国彻底抛弃了对日绥靖政策,坚定了英国在太平洋战场上与中美等盟国联合对抗日本法西斯的立场,从而加快了日本法西斯覆灭的进程。但香港的沦陷,意味着英国丢掉了他在亚洲的一个重要战略据点,也让中国失去了海外援助的重要据点,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胜败有因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日军主要胜在三点。首先,日军胜在集中兵力,英军败在分散兵力。日军本就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在进攻作战中更是集中使用兵力,往往用几倍于英军的兵力,攻击英军防线一处,将英军防线撕开缺口,而后进行侧后包抄。人数上居于劣势的英军分散地布防于防线上,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只能被动挨打,而且英军缺乏充足的预备队,来填补防线缺口。其次,日军中下层指挥官善于主动寻找和利用战机,随机应变,果断出击。他们在战场上拥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能够适应战场上复杂多变的状况。土井定七并未遵循上级要求准备1个星期再发动进攻的指令,他在经过战地侦察后,果断地下令当晚突袭城门碉堡,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误打误撞突入黄泥涌峡的第230联队主动进攻,奇袭英军西旅指挥部,这是英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反映了英军战地侦察的低效性,无法准确地掌握日军的相关情况。反观英军,指挥体系僵化,战场上的中下层军官不具备自主决策权,按照防御计划进行消极防守,缺乏主动寻找和利用战机的意识,很少主动出击。再次,日军善于扬长避短,在拥有火力、人数优势的情况下,日军经常利用夜色接近、突袭英军机枪碉堡,使进攻具有极大的突然性,打夜战、打近战。英军中的大量新兵,躲在碉堡中射击时表现尚可,一旦日军冲到面前,他们就难以抵挡了。日军攻占黄泥涌峡警署后,以速射炮和重机枪火力封锁了黄泥涌峡南北的出入口,充分发挥火力优势,围点打援,给反攻的英军造成了沉重打击。日军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焉能不胜?
从外部环境来看,驻港英军寄希望于国民党军队从日军后方发动进攻,解香港之围,但国军让他们大失所望。国军行动缓慢,直到英军投降后,国军才进抵惠阳、宝安、淡水一带,此时长沙战况告急,国军又掉头北返。况且淡水驻有日军第66联队,可以抵挡国军一段时间,国军短时间内解围香港的可能性很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币圈社区

GMT+8, 2025-4-8 01:35 , Processed in 0.0975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forum.gao.gs

© 2021-2024 币圈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