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价连续多个交易日“跌跌不休”的中航电测终于迎来了调整。1月7日收盘,中航电测收涨5.55%,报65.45元。
消息面上,1月6日晚间,中航电测(300114.SZ)公告,截至公告日,公司拟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成飞”)100%股权的资产过户手续及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备案事宜已完成;成飞已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而中航电测的证券简称也将变更为“中航成飞”。
成飞被视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最后一块尚未上市的明星资产,其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创建的国营132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成飞已成为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基地。其产品线涵盖歼击机、运输机等重要装备,包括我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以及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的“翼龙”系列无人机。此外,成飞还积极参与民用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承担了大型客机C919、新支线客机ARJ21等项目的研制任务,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航电测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成员单位,聚焦“智能测控”领域,致力于提供军民两用智能测控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此次重组,中航电测拟更名为中航成飞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整合成飞的优势资源,新增航空装备整机及部附件的研制和生产业务,进一步聚焦于航空主业。这不仅将提升中航电测的市场价值,更将推动整个航空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根据公告,此次重组的交易价格为174.39亿元,中航电测将通过发行20.86亿股股份来实现对成飞的控股。交易完成后,航空工业及下属单位持股合计占比89.8%,使中航电测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显著提升。同时,中航电测与航空工业集团签署了《业绩承诺协议》,承诺在未来三个会计年度内实现特定的业绩目标,进一步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此次重组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市场分析师指出,注入成飞不仅能提升中航电测的市场竞争力,更将为国家在航空防务领域的强军梦增添一剂猛药。成飞的加入将使中航电测在研发、生产方面具备更强的综合实力,未来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然而,随着重组的完成,潜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整合双方的技术团队,如何保持民用与军用的技术平衡,将是决定中航电测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AI技术已开始在航空设计、生产管理、及智能维护等方面展露头角。中航电测需要积极探索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可能性,以提升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