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一般来说,我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头,就是要单纯地讲一个宋代的历史小故事。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九月二十七日,赵及等几个忧心皇家的御史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北宋修在开封的太庙,因为紧靠着普通百姓的房子,守卫太庙的侍卫经常会听到百姓的哭声。太庙里供奉的,可都是皇家至尊至贵的列祖列宗,宋仁宗本人的父亲宋真宗、生母李宸妃、养母刘太后等人的牌位,都在里面放着。这些没有觉悟的老百姓动不动就哭,要是惊扰了祖宗父母的灵魂,那可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再说了,太祖太宗披肝沥胆栉风沐雨打下来江山,现在都过去八十多年了,如果还能听见百姓哭,怎么对得起他们的一片恩情呢?于是,赵及等人提出了一个非常贴心的想法:解决问题,就要解决根本,干脆下个命令让这些没有格局的百姓搬远一点(请徙其民远庙壖),这样太庙里的列祖列宗就听不到哭声了,也能清清静静地享受子孙后代的供奉。把不懂事的百姓迁走,也是宋仁宗他爹宋真宗的老经验了。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禅泰山之后回到京城开封大宴群臣,一是为了庆祝这个盛大的仪式获得圆满成功,二是感谢大臣们陪他一起搞了这么一个人人都知道是作假的天书封禅的游戏,差不多就算是封口费吧。宴席当天,意气风发的宋真宗站到御楼之上俯瞰开封街景,一片车水马龙、安居乐业的盛世华章。宋真宗很开心地回头对大臣们说:“你们看,现在都城士女繁富,国泰民安,都是你们辅佐有方啊。”大臣们其乐融融,随声附和,也称颂宋真宗的恩德,知道马上就有赏赐了,但是签书枢密院事马知节是个直肠子,他在一边冷不丁地说了一句:“穷人都被赶到城外去了。”(贫底总赶在城外)原来,此前开封府为了不扫宋真宗的兴致,早早就让人把穷人都集中赶出了城外,避免被宋真宗看到衣衫褴褛之人,等当天的宴会结束之后才把他们放进城。宋真宗听到这句话之后,既没有怪罪开封府,也没有怪罪马知节,但是很明显对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默许的。现在,等到宋仁宗听到赵及等人的建议之后,骨子里流淌的皇家血脉开始起作用。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仁慈的人,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以“仁”为庙号的皇帝,各种史料上到处都记载着他对厨师、对言官、对宫女仁慈的记载。当他听说太庙旁边经常有百姓哭的时候,顿时忍不住了:怎么可能因为百姓的哭声就让他们搬家呢?搬家那么大的工程,又要选地基又要修房子,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去一个全新的地方,老人买菜孩子上学都不方便,这种事情一定不能做。所以,宋仁宗当即下达了一道诏书:老百姓不用搬家,今后如果朝廷有祭祀太庙的仪式,提前给百姓下命令,让他们不要哭就行了。(诏遇有祠事,预令禁之。)你以为宋仁宗要问百姓为什么要哭,结果宋仁宗只关心祭祀的时候他们哭不哭。只要不影响祭祀,就让百姓开开心心地哭几场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多人都觉得,宋仁宗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其实呢,兄弟我说句大家不爱听的残酷的话: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是爱民如子的,因为他们犯不着,也许在某一个瞬间会爱那么一下下,但是“啪”地一下,这个念头很快就过去了。史书上说的某个皇帝好,其实是他对身边的人好。大家想想,住在深宫高墙里的皇帝,身边会有普通百姓吗?再多说一句,宋仁宗为了应对西夏的战争,为了维持三冗的巨大开支,收税和派役都老狠了,百姓生活急转直下。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宋神宗为什么要改革,还不是因为宋仁宗挖的坑太大了,填都填不满。注:壖 ruán ,宫殿外墙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