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球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中国的地域十分广袤,接壤的国家也非常多。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我们与许多接壤国家重新划定了国界线。
其中,在与缅甸的边界划定谈判中,我方做出了令人吃惊的举动——
将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的江心坡拱手让给了缅甸。
为什么当时的领导人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江心坡有怎样的政治意义?
江心坡位于云南高黎贡山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的野人山一带,两江合流之处,可想而知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除了地理位置外,江心坡还是一片沃土,这样的条件,两国都不愿放弃。
但是,关于江心坡的归属问题,在历史上就一直没有定论。
上世纪50年代,与缅甸划分国界时,我方就曾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想要确定边境归属。
关于中国和缅甸的领土争端,最早要追溯到明代。
14世纪初,在朱元璋的统治下,缅甸全境几乎都在明朝的控制之中。
此时的江心坡,自然是归属于中国。
就这样过了一百多年,嘉靖年间,缅甸历史上最强的封建王朝——东吁王朝诞生了。
东吁王朝实现了缅甸的统一,并且与明朝展开了数次大战。
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弱,打不过缅甸,导致了部分土地的丢失。
到了清朝,清政府又跟缅甸爆发了几次战争,有来有回,总体来说胜的多。
乾隆年间,缅甸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
到此为止,江心坡还可以说是属于清朝。
不过,再过一百多年,鸦片战争开始后,局面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英国人的炮火不止对准了中国大陆,也对亚洲其他的国家进行了洗礼。
缅甸在1885年,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并被纳入了英属印度的版图。
自此,英国开始与中国有了“共有边界”,江心坡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英国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计划占领江心坡,进一步蚕食中国的领土。
在历史上,江心坡被形容为“鸟道崎岖,地势险阻,苟非得土人同意,未能飞渡过也。”
想要拿下这块地方非常不容易。
1891年,英国人以游历的名义,进入江心坡勘测,首次踏入了这块土地。
30年后,他们携带大量枪支、食物、布匹等进入江心坡,靠这些对当地土人来说分外珍贵的东西收买了一批本地人。
很快,他们便掌握了江心坡的形势。
1926年,英国人筹谋已久的时机成熟了,他们在密支那邀请江心坡各部的山官土酋来观光游赏。
名为观光,实际上是想对他们许以厚利,诱使他们归降。
山官们一开始都对此表示拒绝,谁料英国人就此掳走了11位山官,并强势占领了江心坡。
此时,中国政府在干嘛?
这时的中国正处在民国时期,1926年,蒋介石刚刚上台,正忙着北伐以巩固地位。
远在西南边区的领土纠纷,并没有引起当局的注意。
这为后来划分中缅边界埋下了隐患。
英国人占领江心坡之后,对当地的人民进行宣传教育,说江心坡不属于中国,要求他们归顺英属缅甸。
整个缅甸都落在了英国手中,中国又正处于战乱,弱小的江心坡自然无力反抗,整个落入了英国手中。
英国自此开始在江心坡实施统治,对当地人民进行教育改革并征税。
直到英国占领江心坡3年后,民国政府像是突然梦醒一般反应了过来。
当时的云南交涉署向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了抗议,称江心坡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希望英国归还。
英方当然不予理睬。
平白丢了一块土地,民国政府面子上挂不住,就在地图上做文章。
1933年申报馆出版的云南省分省地图把江心坡的一部分划进中国,这幅地图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一直到新中国与缅甸重新划分边界,云南省的地图上都有江心坡这一块土地。
但是,地图虽然这么画了,江心坡却实打实地脱离了中国政府的掌控。
1948年缅甸独立后,还特地将江心坡划到其克钦邦的版图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缅甸接壤的2700多公里领土,大部分国境线都是明确的。
只有三段还存在争议,江心坡地区就是北段线的未定边界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百废待兴,暂时顾不上边界问题。
直到1952年,解放军追剿国民党残部时,驻扎在南段线“1941年线”以西地区,才将重定边界线的问题翻了出来。
那时的中国刚在朝鲜抵抗住了美帝国的强大火力,在全世界强国里都排得上号。
我们的军队驻扎到缅甸边上,不由得引起了他们的恐慌。
虽然中国一向奉行和平共处的原则,但是缅甸政府可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看中国,就像小绵羊看大灰狼,时刻有被吞并的恐惧。
缅甸政府战战兢兢地筹备了2年,直到1954年周恩来访缅,缅甸总理吴努终于有机会正式提出划分边界的问题。
缅甸边界问题在此时提出,对中国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彼时朝鲜战争刚刚结束,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不少亚洲国家都在观望中美两国间的对抗。
如果在中缅边界问题上处置不当,则会将缅甸推向美国一方。
缅甸与中国接壤,如果他们成为了美国的前哨地,对我国来说将是巨大的威胁。
周恩来对吴努的担忧表示理解,并告知他中缅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理清,双方需要把问题研究清楚了再谈。
1955年的“黄果园事件”之后,国际都对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存在质疑,中国国际声誉岌岌可危。
周恩来意识到,中缅问题必须尽快妥善解决,边界问题被迫提前提上了日程
在经历了反复的研究和洽谈后,中缅两国终于在1960年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中缅边境条约》。
这个条约全面解决了中缅边界的问题,那些悬而未决的地区,一部分还给了缅甸,一部分则回归了中国。
地处要塞的江心坡,则被让给了缅甸。
前文提到,江心坡在民国时期的地图上归于中国云南省,此时被划给了缅甸,自然也引起了国内部分群众的不满。
这一现状,有关方面也早有预料。
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能够在外交问题上礼让弱小的邻国,充满了大国风范。
另一方面,虽然江心坡归了缅甸,但是我们赢得了一个稳定的西南方。
从长远利益来看,这笔买卖还是划算的。
参考文章:
聂宏毅.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D].清华大学,2009.
杨勉,张乐.中印、中缅边界问题截然不同处置结果的背景与原因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23(02):1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