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频道 发表于 2024-12-4 09:40:00

历史性的态度转折,特朗普将遭遇一个更陌生的中国

“巴菲特说,任何时候低估美国都是极其危险的。低估中国亦是如此。”


文 / 巴九灵
“中国反应怎样?”2022年10月8日清晨,一名美国芯片行业人士急切询问。
就在几个小时前,拜登政府宣布了后来被称作“史上最严”对华出口管制禁令,新规共计139页,将31家中国实体纳入“未经核实名单”。
与此同时,一切与先进芯片制造相关的要素,包括技术、人才、设备等,都对中国采取了严格的出口限制。
无独有偶,两年后,已是夕阳余晖的拜登政府,再度祭出了所谓“史上最严”。
这一次,是将140家中国企业纳入实体名单,并新增限制了24种先进芯片制造相关的设备及软件。
都是“史上最严”,但中国的反应却大不相同。
两年前,据财新记者观察,尽管对各项制裁已有耐受力,但半导体行业绝大部分企业尚未能全面理解美国的最新动作。
说白了,就是很茫然。
当天,外交部最先反应,第二天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声,第三天商务部回应。
在行业协会的声明中,言辞恳切,甚至有些苦口婆心:“希望美国政府能及时修正错误做法……能够充分沟通,有效地交换意见……”
但是两年后,中国的汽车、半导体、互联网、通信四大行业协会罕见地集体发布声明,措辞是史无前例的强硬。
对美方的上述做法,协会表示坚决反对......为保障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应谨慎采购美国芯片。相关企业应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芯片企业合作,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的产品。

不止如此,商务部随后宣布,将禁止镓、锗、锑和超硬材料运往美国。


有人说,这是第一次,我们开始以“积极防御”来取代“被动应对”。或许谁也没想到,当世界还在为特朗普2.0时代殚精竭虑时,一个更为清醒和陌生的中国先来到了台前。

针锋相对,半导体反制2.0


半导体领域的这波反击,最大的亮点除了“积极防御”,还有“针锋相对”。
2020年,波士顿咨询与美国半导体协会就曾指出,若中美在芯片产业上“全面脱钩”,将导致美国芯片行业收入下滑37%,并且让中国构建起一套基于日本、欧洲的供应链体系,长期以来,也能发展出基于自身技术的芯片行业,分食此前美国在中国的份额。
2023年,美国芯片“三巨头”英特尔、英伟达、高通曾前往华盛顿与政府官员会面,详细解释了失去中国市场的损失,其中重要一项,就是由此会激发中国自主创新能力。
美国企业的话,美国官员显然没有听进去,但他们的预言却陆续成真。
供应方面,中国踩油门强化了自己的芯片制造能力。
光大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我国半导体在全球供应中的份额从1.3%快速抬升至3.2%,而2017年仅为0.7%。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23年7月以来,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有一半卖到了中国大陆,今年上半年,它们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8倍。
需求方面,2023年中国占全球半导体需求的份额高达34.4%,依然是全球半导体设备的主要市场,也是美国芯片巨头们最重要的客户之一。
这便是四大行业协会掷地有声的底气。


半导体生产企业智能车间

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几乎从中国互联网公司诞生起,便是标配;进入云计算时代,英特尔和AMD两家在数据中心CPU市场的占有率也分别到了64%和24.4%。
汽车就更别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史同时也是芯片企业们的“时代红利”。
燃油车的芯片搭载量为500个,而纯电动汽车增长到了1300个,若想要实现无人驾驶,最高等级的芯片需求超过3000个。当前,主流智能驾驶汽车均采购的是英伟达和高通的芯片。
落到财报上,营收上最依赖中国的当属高通,2024财年占比达到46%,其次是美满电子,有43%,接下来是英特尔的27%和英伟达的17%.
至于稀有金属材料方面,一直就是中国的“撒手锏”,这次也是毫不犹豫,神速祭出。
中国供应了全球94%的镓和83%的锗,它们规模不大,但却是制造半导体和卫星的必备原料。其中,美国过去几年从中国进口的镓占比高达50%以上。
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上个月的测算,若中国对镓和锗实施全面出口禁令,将给美国经济造成34亿美元的损失。



对美国而言,中国的陌生主要在于“不再抱有幻想”,因此更无惧无畏。
当特朗普在2018年发动贸易摩擦时,尽管遭遇了关税大棒和特朗普本人的反复无常,许多时候我们依然真诚期望在贸易框架内求同存异。
而拜登上台后,幻想被一一击碎。据财新统计,2016年至2019年,针对中国的半导体打压大约每年一次,到了2021年加码到4次,2022年升级到9次,2023年17次以上。
从“切香肠”的步步试探,到“手术刀式的精准狙击”,令大家达成共识——美国不顾商业利益,要锁死中国科技已成定局。企业和产业需要观察的,无非是具体政策的深浅以及可能的博弈空间。
当不确定性成为“确定性”,未雨绸缪也好,独立奋发也好,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

金砖体系,去美元化2.0


做好自己,同样复刻到了其他领域,例如金融。
11月30日,特朗普发出了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威胁:如果金砖国家试图摆脱美元,创造新的货币或者支持取代美元的任何计划,美国就将对其加征100%的关税。
这种程度的狠话,美国以前从没摆到明面上说过。
而它主要针对的是10月23日,金砖10国共同发表的《喀山宣言》。大致可理解为,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国家,正试图创造一个绕过美元的金融结算体系。
最关键的一点是鼓励跨境贸易用本币结算。
例如,中俄使用本币结算,两国贸易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这就简化了汇兑流程,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减少交易费用。由于美元并未参与其中,中俄的本币结算实际上摆脱了对美元的依赖。
像这样在金融领域的“主动出击”,中国在这几年里显然成果颇丰:
2021年9月,印尼宣布成为继越南、俄罗斯等9国之后,又一个和中国建立双边本币结算体系的“一带一路”国家;2023年初,巴西加入。截至2024年8月,中国已和4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超过4.1万亿人民币。


超10万列中欧班列开行
建立本币互换的国家越多,中国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就越少。
除了本币互换,金砖国家内部还将会建立一个统一的证券交易所,各国的公司都可以在交易所上市,进行证券交易,统一结算,最终实现金融互通。
它能减少欧美金融体系对金砖各国金融系统的影响,争夺资产定价权。
2022年,美国利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威胁中国赴美上市公司交出“审计底稿”,威逼中国企业退市,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很大冲击,而本次金砖国家政权存托结算设施的研究建设,则是中国主动出击,彻底化解美国威胁的一次行动。
这两年或许也看到了“金融核武器”的杀伤力——俄罗斯遭到美国制裁被剔除出SWIFT支付系统,中国于是开始持续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截止2023年,中国CIPS的处理金额123.06万亿,同比增长27.27%。
而在本次金砖会议上,中国倡导金砖国家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支付体系,相当于CIPS的升级版本,借助央行数字货币,各国的贸易结算支付可以通过在这一体系有序展开,实现更加快速、成本更低和更安全的跨境交易。
金砖体系的本质是构建多边金融体系,分散来自美国的金融风险。中国已不再是“美元”叙事体系下的那个被收割者,而是在面对金融霸权时主动破局和布局。
这种蜕变,对特朗普和未来地美国自然是十分陌生的,因为在历史上试图挑战美元霸权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反制的底气:制造业2.0


不管是半导体的反制,还是防御性的金融布局,中国所展现出的硬气,都是有底气的。
底气则来自中国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基本盘。它所形成的优势表现在,不仅让美国对中国产生极强的贸易和供应链依赖,还反哺军工,让我们足以自保。


智能化工厂
欧洲顶级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曾在今年1月份发表一篇文章,称“中国是全球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
文中提到,中国花了20年时间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而美国花了半个世纪;中国的制造业产出占全世界产能的35%,而美国只占12%,其恐怖的工业能力已超过排在其后的九大经济体的总和。
文章还特别提到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并诘问道:一个占世界产出12%的国家从一个占世界产出35%的国家购买更多产品,难道不是很自然的事情?
正是中国制造产能的急剧扩张,让美国和全世界感受到了陌生感。40年前,中国把自己整合到了全球供应链中,而今天全球的国家若想发展制造业,必须把自己整合到中国的供应链里面去,否则将难以完成工业化的。
但中国让特朗普和美国更进一步感到陌生的地方,在于其制造业这十年来已进化出一个2.0版本的雏形,充满激进的创新和自我革命。
2015年,中国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制造业计划,对标德国工业4.0,希望花十年时间转型为制造业强国。由于当时怕过于锋芒毕露,官方近年来很少对外提及。
今年9月,对华强硬派、美国准国务卿鲁比奥的团队就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评估该计划的影响和得失。用一句话概括便是:中国的制造业计划几乎已完成,美国感到了害怕。
那么中国中高端制造业的升级到何种程度了?根据截止3月份的数据,该“著名计划”的完成度已超过86%,覆盖了从基础制造到高端技术的广泛领域。10月份的时候,彭博社也发文表示该计划中13个关键领域,有12个取得积极进展,唯一落后的领域是大型民用客机。
其中,中国在无人机、光伏、石墨烯、高铁、电动汽车和锂电池这5个领域处于全球绝对领先,在LNG液化天然气船、药品、大型拖拉机、机床、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半导体这8个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而且中国的转型不仅体现在单一行业和单纯的制造,以华为、大疆为代表的企业,开始主导产业链重构,带动了产业生态的整体升级。
在某种意义上,“著名计划”已完成使命,取而代之的是下一个十年的制造业发展布局——《中国标准2035》战略规划,它着眼于中国在全球产业供应链制定游戏规则的能力。
这个景象和2016年特朗普初当选总统时已截然不同,如今的他只能频繁举起古老的制裁和关税大棒进行恐吓。
讽刺的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源头正是特朗普本人。中国制造能向中高端冲击,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固然有体制的优势,有广阔市场的优势,有人才资源的优势,但更大程度上是一次次外部倒逼的结果,竞争优势是顶着巨大压力攻坚而形成的。
纵观这12个领先和具有竞争力的行业,无论是光伏、机器人,还是芯片、电池、汽车,它们的发展无不来自2018年4月特朗普所下的那个“决定”。这个决定塑造了一个坚韧的中国——装备更为精良,抗压能力更强,还广结善缘,也由此形成了与美国正面过招的底气。
这便是此次制裁与反制故事背后的图景了:2.0版本的特朗普,将遭遇一个2.0版本的中国。

本篇作者 | 和风月半 | 徐涛 | 王振超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用户1womfm9 发表于 2024-12-4 10:41:49

这些材料不仅要限制出口到美国,其余国家也要限制出口,尤其是美国想扶持的东南亚

吾爱朝阳 发表于 2024-12-4 10:49:51

中国人从来不怕打压!因为我们心中有个梦--中国要崛起,必须强大起来!

蒋凤林 发表于 2024-12-4 11:27:23

在中国有一定芯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美国这次最严历的封杀,将帮助中国芯片业有一个大的发展,那些国内用美国的芯片的企业就只能转向国内的芯片了,坏事变好事!

小姜 发表于 2024-12-4 11:31:11

中国共产党的优越性就在于:政策制度的一贯性、长远计划的执行力、大力培养人才的稳定性、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的大投入,当然也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性(任劳任怨、坚定不移、迎难而上)。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 中国雄心谁与争锋!!![奋斗][奋斗][奋斗]

半匙汤药 发表于 2024-12-4 11:37:16

一边劝和,一边创新,我们的芯片之路再无全面依赖进口之说,创新会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新目标,主席当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日子又重新开始了!

涛声依旧 发表于 2024-12-4 11:38:33

和美国说道理根本就行不通,他们对谁都是“从实力地位”出发,我们只有别吊他,坚决和他斗下去才有出路!

老胡子船长 发表于 2024-12-4 11:47:02

一切货币的价值基础都是与生产相关的,只要美元依然是代表财富的标的物,美股依然是一夜暴富的游乐场,所以美西方就没人愿意从事费力不讨好的工业生产,就不可能恢复制造业,就不可能恢复产业链。当然也不可能再打赢任何一场跟工业大国的战争。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美国也只不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尘,因此掌握先进生产力的工业大国,不但能改造自然,也能改造美国。美元不是天然的生产力,懂王的威胁也不是天然的命令,拿着美元的恐怖分子们正在叙利亚变成肉末,拿不到美元的乌克兰人,已经不想再去送死了,懂王的威胁并非一无是处,他的威胁具有全球建设性,他会极大的促进想要摆脱美国威胁的国家加入金砖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讲,懂王的威胁就充满了建设性,我们不介意这样的威胁,因为他只会威胁到美国的未来,所以呢,我们要为懂王的威胁鼓掌!很好,非常好!

交流电 发表于 2024-12-4 11:50:36

加油吧!亲爱的祖国![奋斗][奋斗]

远方 发表于 2024-12-4 12:14:53

和美帝国主义作斗争,不能靠蛮干,还得靠高超智慧,合理方法,着眼全局,广交朋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谁都不能阻挡![点赞][点赞]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性的态度转折,特朗普将遭遇一个更陌生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