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延迟退休不能“一延了之”
记者 王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研究员蔡昉周六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经济学年会秘书处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表示,随着少子化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青年组的相对竞争优势趋于减弱,中年组总体趋于增强,而老年组在“ 倒U字形”轨迹中趋于减弱。
他用各年龄组的求人倍率变化揭示了就业矛盾在结构上的转化。求人倍率是指在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
蔡昉指出,2001年至2014年期间,我国就业市场的求人倍率从0.65显著上升至1.11,标志着就业矛盾在总量上的变化。然而,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却日益突出,不同年龄段劳动力的受欢迎程度呈现出显著差异。
他进一步表示,中年劳动群体在这一期间内的受欢迎程度持续上升,求人倍率也随之增高。相比之下,年轻劳动力群体的就业形势则显得不太理想,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如其他年龄段。对于老年人或大龄劳动者而言,他们的就业状况曾一度有所改善,但近年来又逐渐回归到相对不那么受欢迎的地位。
“60岁以上人口一旦失业,他们再就业的难度比其他人群要高一倍。”蔡昉说,因此延迟退休不能“一延了之”,而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以应对大龄群体的需求。
针对这些结构性矛盾,蔡昉建议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转向依靠生产率的新动能,以人力资本质量替代数量。同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乡城转移、区域流动和重新配置,帮助重点青年人群应对结构性困难。
他还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就业影响巨大,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力市场的“一老一少”政策框架与人口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老龄化、创造新人口红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目标和手段高度一致,是最重要的制度建设。
“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挑战需要新范式和新理念,不再仅以教育或工作年限作为人力资本识别标准,而是要解决AI‘对齐’问题,助人力资源取长补短,年龄两端劳动力混搭配置,形成中间群体的生产率效应,以及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和社会保护。”蔡昉说。 延迟退休必立即执行。因人的寿命延长了10年以上,工作三十多年,退休养老也有近三十年,行吗? 我们现在不缺人,缺就业机会,生产效率的提高,自动化的普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不能人为的来决定就业和退休,要有规则。然后交给市场。 只要有份能糊口的工作就行,不奢望退休金…… 六十岁建筑工地就不要了,但这批人都是没保险的农民工。请问,他们该如何生活?是镇府救济,还是去投靠本来就生活不好的儿女。如果四个老人都靠儿女,那这生活如何进行下去? 画大饼呢? 国企领导干部全部提前5年退休,退休金5000封顶,大学生就业不就解决了,尤其是科级以上干部,查,使劲查, 为人民服务 以前上班说八小时以外,还得多加班!现在六十岁以后,还得延迟退休!五十岁到六十岁的群体身体真的就很好?现在医学发达了,大家寿命增长也不过是长期服药的人群多了起来!真的到了青黄不接的年代,人的平均寿命又得急剧下降!社会要有一个平稳的经济循环体系长效运作,才能保障各行各业不缺人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