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投下赞成票!安乐死法案二读通过,离合法化只差一步!
英国当地时间11月29日下午3时许,经过五小时的激烈辩论,英国议会以330票对275票的结果通过了辅助死亡法案的二读,这是英国在安乐死合法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首相基尔·斯塔默也投下了赞成票,这一消息令支持者倍感振奋。此次投票中,工党议员未受党鞭约束,议员们自由决定支持或反对提案。英国议会宣布投票结果现场,图片来源:BBC
英国议会二读投票结果,图片来源:BBC
投票结果公布后,伦敦街头的支持者们难掩激动,许多人紧紧拥抱,甚至流下热泪。一位参与集会的民众表示:“我们等待这一刻太久了,这不仅是为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争取选择权,更是对人性和尊严的尊重。”
当议会内结果宣布时,外面的支持者喜极而泣,许多人相拥庆祝。图片来源:BBC
虽然法案尚未成为法律,但此次二读通过为进一步审查和辩论铺平了道路。这不仅是立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英国社会政策发展中的里程碑。
辅助死亡法案:并非鼓励死亡,而是保障选择
辅助死亡法案的正式名称为《成年晚期病人(善终)法令草案》,由工党议员 金·利德比特(Kim Leadbeater) 提出,旨在为患有绝症、预期寿命不超过六个月的成年人提供在医疗帮助下结束生命的合法选择。当然,患者必须在神志清醒、明确表达意愿,并通过多重医疗评估后,才能获得批准。
该法案的辅助死亡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安乐死。安乐死是由医生直接执行的,例如注射致命药物;而辅助死亡则强调患者的自主权,医生仅提供帮助,如开具药物。由于医生并未主动结束患者生命,辅助死亡面临的道德争议并没有安乐死那么严峻,而该法案的意义也主要是赋予终期病人更多的选择权,让他们避免因病情恶化而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
辅助死亡法案之所以具有突破性,是因为它直接挑战了英国这一长期以来的法律与道德传统。在英国,辅助死亡和安乐死一直是被禁止的,这种禁令根植于英国法律的深厚历史背景和道德观念。《1961年自杀法案》虽然废除了自杀罪,但明确规定协助他人自杀仍属犯罪,最高可判处14年监禁。
这一法律深刻反映了英国法律中的普通法传统,即对生命神圣性的高度重视。在这一传统下,生命被视为不可侵犯,国家有责任通过法律保护脆弱个体,防止他们因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而选择结束生命。特别是在生命终结问题上,英国的法律框架始终强调任何形式的人为干预都必须受到严格控制,以防止滥用或不当使用。
同时,这一法律的制定也受到基督教伦理观的深远影响。根据基督教传统教义,生命是上帝赋予的宝贵礼物,因此,无论何种情境,人为结束生命都被视为一种道德上的冒犯。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助死亡和安乐死作为人为干预生命进程的行为,被认为是对生命神圣性的一种挑战。
基于这些法律与道德传统,英国长期以来将保护生命视为首要任务,并规定国家有义务确保任何形式的自杀或协助自杀行为不会轻易发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辅助死亡法案在英国被认为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同时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如果这一法案最终通过,意味着英国将首次在法律层面承认个人对生命终结的选择权,而不再将所有生命视为国家必须全力保护的对象。
多年来,英国的相关法律被批评过于保守,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个人选择权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公众对辅助死亡合法化的支持率逐年攀升(最新民调显示,超过70%的英国人支持法案通过),这一议题已成为社会、政治和伦理层面的重要焦点。此次二读通过不仅为法案的进一步推进铺平了道路,也标志着英国社会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逐渐转变。
患者的声音:作出最富同情心的决定
Maddie Cowey 是一名患有罕见且无法治愈的肉瘤患者。在接受 BBC Newsbeat 采访时,这位27岁的年轻人坦言,她不明白为什么当一个人濒临死亡正在痛苦中挣扎时,社会会选择用药物维持生命。然而,面对生命垂危的宠物,兽医会告诉人们,继续让它们活着是残忍的,最善良的做法是让它们安静地离开。
Maddie Cowey,图片来源:BBC
Maddie 表示,许多人对死亡的恐惧并非来自死亡本身,而是无法面对痛苦和失去掌控感的。如果能在生命的最后拥有选择、掌控和尊严,那将会让整个过程变得轻松许多。
她深信,赋予患者这样的权利是“我们能为他人做的最富有同情心的事情。”她的言论也许代表了许多终末期患者的心声,呼吁社会更多关注患者的自主权和生命质量,而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
患者的选择是自由意志还是社会压力?
围绕辅助死亡法案的辩论,核心问题在于:患者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自由选择?
支持者认为现行法律要求患者忍受不必要的痛苦,是对人性和基本人权的忽视。通过合法化辅助死亡,患者可以在有尊严的条件下离开,而不是被迫与病痛折磨做毫无意义的抗争。支持者还指出,公众态度正在改变,越来越多人认为,尊重患者自主权应成为法律的核心价值之一。
然而,反对者则担忧患者的选择可能只是社会现实的妥协。当患者面临经济困难、医疗资源不足或家庭压力时,可能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从而选择结束生命。这一问题在弱势群体中尤为突出,例如老年人、残疾人和贫困患者,他们的选择可能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外部环境的无形胁迫。
从选择权到社会压力:人是否背负“死亡的义务”?
甚至有人担忧辅助死亡的合法化可能进一步传递一种隐性的“社会义务”信号——即患者在难以支撑治疗时,若不选择死亡,可能被视为自私或浪费资源的行为。
这种潜在的社会观念可能对本就脆弱的群体产生更深远的负面影响,甚至削弱对生命价值的普遍尊重。一些伦理学者警告,这种观念可能导致社会对生命的重要性逐渐淡化,形成一种滑坡效应,最终使更多非绝症患者甚至其他患者也被纳入法律适用范围。
这些担忧并非毫无根据。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近年来就通过类似法律,而且确有一些前车之鉴。在加拿大,有报道称,一些孤独或经济困难的患者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医疗支持,选择结束生命,而非继续治疗。同样,在荷兰,这一选择最初仅适用于绝症患者,但法律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展至患有慢性疾病或精神健康问题的群体。
保守党议员尼尔·沙斯特里-赫斯特呼吁赋予患者生命尽头的自主权,并在委员会阶段深入讨论辅助死亡法案。图片来源:BBC
法律与伦理的艰难平衡
辅助死亡法案的推进是英国社会在法律与伦理之间寻找平衡的一次重大尝试。英国的这场辩论不仅关系到法律的改变,更关乎社会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定义。未来几个月,围绕辅助死亡的讨论仍将持续,如何确保患者的选择权不以牺牲社会对生命的普遍尊重为代价,仍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议题。
(该稿件系腾讯新闻独家发布) 我支持[点赞]没有生存质量的时候! 辅助死亡给濒临死亡患者带来选择的权力,如果选择辅助死亡对没有生存质量的人们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他们而言是好事。 尽管英国安乐死法案的通过历程充满了曲折与波折,但这一法案的初步通过无疑为身患绝症的成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尊严。然而,关于安乐死的争议与讨论并未因此结束。我们期待英国政府能够继续审慎地推进安乐死立法工作,确保安乐死的合法性与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也期待各国间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安乐死合法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强烈建议中国安乐死合法化,我老父亲去世前的痛苦是常人难己想象的,老父亲一路走好[缅怀][缅怀][缅怀][缅怀][缅怀][缅怀] 天啊!被人照顾没有“质量生活”是要被安乐的,会不会被有心人利用搞非法交易… 让病患有尊严的离去,这是最大的人道 人类文明的进步 [点赞] 文明[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