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上联挖苦考生长得丑,不料被当场对出,大喜:赐探花!
“长得好看”,虽然不至于故意炫耀,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长得好看的人都是吃香的。比如,唐代吏部选官有四条标准,其中有一条是“一日身,体貌丰伟”,到了清代,这一点更是被“发扬光大”,当时长得丑的读书人,面对的不仅是“冷眼与嘲笑”,还有是否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以貌取人”的授官制度——举人三科不中进士,可于榜后应答挑选,授予官职。不考文字,专取相貌。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清代却出了一个皇帝亲封的“独眼探花”——刘凤诰(gào)。
刘凤诰(公元1760—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进士。乾隆皇帝称他为“江西大器”。
刘凤诰,江西萍乡人,相貌平平,小时候贪伤了一只眼睛。
这一年,他在国子监参加进士科目国考,文章起承转合,逻辑清楚,推理缜密,层次分明,深得考官的赏识。考官不顾他瞎了一只眼,力荐他参与殿试。
转天,刘刘凤诰上殿,乾隆抬眼一看,一个独眼的“丑八怪”跪于殿前,心下不悦,说:“朕出一联你可来对。”
遂吟联:“独眼不登龙虎榜”。
这很明显是挖苦、奚落刘凤诰的独眼。
但刘凤诰涵养极好,他面不改色,而且才思敏捷地对出了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
这个下联对得极好,意境深远。
它的意思是,眼睛虽然有残疾,只有一只,但依然目光远大,犹如半月,仍旧像圆月一样普照大地,显示了刘凤诰的锦绣文才和非凡抱负。
乾隆帝见其如此气魄,暗自惊叹,复又出句令对: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
刘凤诰不卑不亢,当即应答曰: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皇帝以四方星宿入题,“摘星手”一语尽展帝王气象;而刘凤诰以四时名花应对,“探花郎”更是一语双关,堪称妙对。
乾隆帝见其才思如此敏捷,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不禁龙心大喜,龙颜大悦,当即御笔一圈,钦点刘凤诰为探花,从此,刘凤诰有了“对联探花”的美誉。
除了“殿试巧对乾隆”之外,刘凤诰还有一副对联非常出名。
如果你去过济南大明湖,一定会看到小沧浪亭内有一副对联,它在这里悬挂已经超过200多年了,是刘凤诰任山东学政时题的:
上联:四面荷花三面柳;
下联: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幅对联很出名,而且非常精妙,它巧用数字与意象,以疏朗明快的笔调,勾勒出了济南如诗如画的泉城风光。
上联在大明湖的万种风情中,只挑选了“荷”与“柳”两种物象,下联在济南城的洋洋大观中,只挑选了“山”与“湖”两种意象,轻描淡写之中,营造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清新意境,泉城之胜境,如在眼前。
晚清文学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借老残之口,称赞此联“尽画了大明湖的绝景”。
由于刘凤诰的这副楹联,突出了大明湖上的荷花柳树及济南的湖光山色,词意贴切,而且对仗工稳平仄协调,200多年来一直被人传诵,成为济南的真实写照。
最后我们再说回刘凤诰,他后来官至兵部侍郎,曾参与纂修《高宗实录》,道光年间过世。
回看他的对联人生,虽然身体上有缺憾,但是才华横溢,为人内秀,一句“半月依旧照乾坤”足见其气魄,而凭借大明湖的这一副对联,他更当得起名垂千古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