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夜生活:宋朝人可能比你更会熬夜
吃喝玩乐一条龙,通宵达旦到天明!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旅行,上了一天班的你,晚上还可以穿越到哪里去玩?
宋代肯定是个很好的选择。
想象一下,爱逛夜市的你现在左手拿着刚烤好的猪皮肉,右手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蛤蜊,腰间挂着酒香四溢的酒葫芦。边吃边喝地逛着逛着,就在珠宝古玩摊前看到了一些闪闪发光的宝贝,让你不自觉驻足赏玩一二。此时,耳边传来的是说书人的抑扬顿挫,眼睛则被灵动有趣的皮影戏吸引……吃完逛完,再顺手买两件新衣服!
影视剧中的北宋夜市。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屏
这样的夜生活,谁看了不说一声“你们北宋人真是好福气”!
开国之初,北宋对于宵禁就很宽松,也没有严格的坊市制度。宋太祖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这时对于夜市还有时间上的限制。随着北宋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夜市的规模和时间也不断扩大。至北宋中后期,宵禁制度已经被废除,“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
就这样,丰富的夜生活成了北宋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室南渡后,北宋遗老孟元老忆及往昔汴京城中的繁华景象,写下了《东京梦华录》。随着他的笔墨铺张开来,汴京这座“不夜城”的景象也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影视剧中的北宋夜市。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图
只想干饭?“美食一条街”包你满意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墨砚般浓稠的夜色在街道中弥漫开来。但没过多久,就有一点黄豆大小的灯火亮起来,紧接着是两点、三点、几十上百点,瞬间将整座汴京城照得亮如白昼。
夜市开始了。
影视剧中的北宋夜市。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屏
宣德门外就是御街,沿着御街一路向南,过了州桥就是朱雀门,朱雀门外是新门瓦子(北宋著名的娱乐场所)、杀猪巷、东西教坊以及大片的民居。这一带可是汴京城夜市最重要的聚集地。《东京梦华录》卷二中详细地介绍了这一片的商铺: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较大的饭店)……街南遇仙正店,前有楼子,后有台,都人谓之“台上”。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
这里所说的“遇仙正店”,就是北宋年间大名鼎鼎的“遇仙楼”。在北宋,酒楼分为“正店”与“脚店”两种。宋代律法规定,酒水实行专营制度,只有极少数的酒店被允许从官府购买酒曲后自己酿酒,这一部分酒店就被称为“正店”,相当于现代的五星级饭店。而其他不能自己酿酒,只能从官府手中购买成品的酒店则被称为“脚店”。《东京梦华录》中提到北宋有“在京正店七十二户”,遇仙楼就是其中之一,而大名鼎鼎的“白矾楼”(又称为“樊楼”“丰乐楼”)更是正店中的顶配,宣和年间的白矾楼“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每到元宵节时还会在房檐瓦片上放各式莲灯,流光溢彩,尽显繁华景象。
影视剧中的正店场景。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屏
作为高档饭店,这七十二正店可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不过没关系,还有众多“脚店”可供选择。这些脚店分布在全城各处,而且十二时辰不间断营业,哪怕已经是半夜三更,人们也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大堂,点上一桌热腾腾的酒菜,抚慰自己劳碌了一天的身心。
正店和脚店。来源/纪录片《宋朝市井生活》
出了朱雀门,就是汴京市民最爱的“美食一条街”。每当夜市开始,无数的小吃摊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挤满了整条街道。从州桥往南走,临街有卖水饭(即粥)、爊(āo)肉(用文火煨熟的肉)和各色肉脯的小摊,七十二正店之一的王楼前有各种肉类,如獾子肉、野狐肉、鸡肉干。旁边的梅家、鹿家都是大名鼎鼎的店子,在这里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熟肉,如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杂碎,应有尽有,只需要十五文就能买走一份。在靠近朱雀门的一带,还有现煎现卖的羊白肠、腌鱼干、㸇(zuǎn)冻鱼头、姜豉(北宋的一种冷菜,原理和猪皮冻相似,以猪蹄为原料冷冻制成)、红丝(用鲜桔子皮、萝卜、木瓜等为原料,加白砂糖等调料腌制而成)、批切羊头、辣脚子(即辣鸡爪或鸭爪)、姜辣萝卜等各式小吃。
影视剧中的北宋小吃摊。来源/纪录片《中国》
除了荤菜,还有各色面点甜食。梅、鹿两家旁边就是曹家从食,“从食”就是糕点铺,馒头、包子、糕饼、酥、元子、粽子、麻团、油炸千层饼……少说也有五十来种花样,足够让饕客们大饱口福。
影视剧中糕点铺的蛋黄酥。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图
随着季节变化,夜市上的小吃也在发生改变。夏日气候炎热,又正值果树结果的时候,除了一些常见的小吃,如素签、香糖果子(类似于糖球,并不是果品)、细料馉(gǔ)饳(duò)儿(一种类似于馄饨的面食,可以水煮或油炸)、咸菜、香枨(chéng)元(即香橙丸子)之外,还有许多清热解暑的食品:麻腐鸡皮(一种用芝麻酱、绿豆粉、鸡皮做成的凉菜)、麻饮细粉(冷食名)、沙糖冰雪冷元子、金丝党梅、水晶皂儿(“皂儿水”之一,北宋常见的一种冷饮)、生淹水木瓜、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生津止渴)……运气好的话,甚至还能买到可口的冰激凌。小摊上还有许多新鲜瓜果做成的小吃,如药木瓜、间道糖荔枝(杂色荔枝蜜饯)、广芥瓜儿、杏片、越梅、梅子姜、莴苣等。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这些小吃都用梅红匣儿装好,既好看又卫生方便,让人只看一眼就食指大动,忍不住要买上一碗尝一尝。
影视剧中的夏季小吃:蜜馅雕花、水晶凉果等菜品。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屏
而到了冬天,新鲜的蔬果不再那么容易获得,于是各种热乎乎的肉食就被搬上了夜市。盘兔(将兔肉切成丝,烹熟后配以萝卜丝等配菜)、水晶鲙(以鸡肉、猪肉等为原料,成品晶莹剔透,如同水晶)、现做现卖的烤猪皮肉、野鸭肉、蛤蜊、螃蟹、须脑子肉(猪肉),肉香飘满了整条街道;还有胡桃、煎夹子、滴酥(一种用奶油制成的甜点,形状类似于蛋筒里的冰激凌)等小食作为调剂。这些食品深受老百姓的喜欢,被人们戏称为“杂嚼”,直到夜半三更时,仍然有许多人在摊位前流连,久久不愿离去。
影视剧中的冬季肉食:煎鹌子、炒蛤蜊、决明兜子、两熟紫苏鱼等菜品。来源/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截屏
不想出门?“汴京快跑”为您竭诚服务
夜市虽然热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人声鼎沸的环境。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和精力去逛夜市。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特别想吃鹿家的卤菜,而你又不得不在工位上加班,只能望着已经黑下来的天空哀叹,苦哈哈地来一句“不辛苦,命苦”。
别难过!这时候你需要的,只是一个随叫随到的外卖。是的,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外卖服务。大部分的“脚店”都配备了“外卖小哥”,只需要提前预订,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路途远近,店家都会在指定时间将菜品送货上门。如果送餐量很大,店家还会派出专门配送的马车,将食物送到顾客指定的地点。如果是夜晚,这些马车就挑灯夜行,势必要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主人手上。这可不就是大宋版“骑手”吗?
宋朝送餐服务。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屏
早在唐代,外卖服务就已经产生了,但规模还较小,而且范围有限,能提供外送服务的酒店很少。而到了宋朝,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外卖服务也水涨船高,迅速地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清明上河图》中,一家脚店旁就画着一个伙计,疑似“外卖小哥”。这人左手拿着两只碗,右手拿着一双筷子,身上系着褡膊(一种长方形的布袋,可以裹系钱物),正急急忙忙地赶路。在宋代,这些“外卖小哥”被称为“闲汉”,《东京梦华录》中介绍了这一类职业:
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
影视剧中的小店伙计送外卖场景。来源/电视剧《清平乐》截屏
随着商品经济的分工不断细化,外卖服务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门类,甚至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服务链。“闲汉”们除了送餐,还能跑腿送商品原料、钱财物品、信件等各种五花八门的东西。有些闲汉专门在酒肆中穿行,一看到有富家子弟聚集饮酒,就凑上去询问他们是否需要跑腿。可以说,只要是食客聚集的地方,就少不了闲汉的身影。尤其是在夜市开始后,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纷纷涌入夜市,更为闲汉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清明上河图局部。来源/故宫博物院
除此之外,茶坊中还有一群“提茶瓶”,他们每天在各家各户之间走动,夜市上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不仅提供服务,还打听消息,对于汴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八卦逸闻都了如指掌。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复制品)中的“外卖小哥”。来源/河南开封博物馆
不仅平民百姓,宫中的贵人们也喜欢叫外卖。《东京梦华录》在介绍皇宫大内时提到:
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chún)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hù)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閤(hé)分(即宋代嫔妃)争以贵价取之。
其中“鹑兔脯腊”指的是咸肉干,“茄瓠”则是宋代一种广受欢迎的水果。贵人们在宫中住久了,难免会思念宫外的味道,于是又到了外卖小哥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大量的菜肴、新鲜瓜果被送到东华门外,菜肴是事先定好的,宫女们只需要排队领取即可;但瓜果却是限量提供,为了争取到最大最新鲜的那一份,宫女们当场竞价,甚至不惜以高价买下。
影视剧中的外卖送入皇宫的场景。来源/纪录片《中国》截屏
如果不想自己动手做饭,饭店还能提供打包服务。《东京梦华录》中提到: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影视剧中的皇上订外卖场景。来源/电视剧《清平乐》截屏
在市井里做买卖的人家,往往没有时间下厨,这时候就去酒店里打包一份饭,端回来也是热腾腾的。时间长了,这些人家的家里都不再贮存蔬菜了,可见打包外带服务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经营模式。
休闲宝地,消食宝地,你值得拥有
大快朵颐之后,也别忘记消消食,给自己的眼睛谋一点“福利”。从东华门街往东走,街北是大名鼎鼎的潘家酒楼,每当夜幕降临,酒楼附近就支起了各式各样的杂货摊。头面、冠梳、领抹等服饰自然不必说,也有卖杂货和珍宝古玩的,在灯火映照之下绚丽夺目,令人移不开眼睛。不过,在这里买东西可要留个心眼子,因为在这一片珠光宝气之中,可能藏着许多的“何娄”。
影视剧中的路旁杂货铺。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屏
“何娄”是宋人口语,指的是欺诈之物,也就是赝品。夜市光线昏暗,全靠油灯照明,导致商品的很多细节看不清楚,一些商人仗着这个便利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狠狠地敲上一笔。等到买主回到家里,再仔仔细细地检查商品时,才意识到受了骗。如果此时再赶回夜市,运气好的能找到商人讨个公道,运气不好的就只能无能狂怒,等天亮后再去官府狠狠地告上一状。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底图来源/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截屏
沿着街继续往东走,往南就能看见一大片瓦子(娱乐兼商业经营的场所):桑家瓦子、中瓦、里瓦。瓦子里面是五十多个勾栏,将瓦子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空间。走近一看,有说书的、耍杂技的、表演摔跤的、唱杂剧的、耍傀儡戏的、耍皮影戏的,其中还能看见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等有名有姓的“大腕儿”,放在北宋,这就是妥妥的“全明星阵容”。当然,观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可别被火焰燎伤了眉毛!
影视剧中的耍杂技场景。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屏
勾栏里的表演是“车轮战”,你方唱罢我登场,永远让人意犹未尽,对下一个出场的表演翘首以盼。驻足看一会儿表演,就会有络绎不绝的小贩走过来推销。卖药的、做糖画儿的、算卦的、卖旧衣服的、卖饮食的、剪纸的、卖字画的……这才婉拒了一个,另一个又凑上来,一个个都巧舌如簧,直哄得人团团转,晕晕乎乎地就点了头,买下许多小玩意儿。
“丁都赛”戏曲雕砖,丁都赛盛名杂剧艺人,平时在瓦舍演出。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每当节庆之时,夜市一片火树银花,让人仿若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知不觉间,东方的天空已经微微发白,热闹的一夜就这样过去了。
影视剧中的节庆烟花。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截屏
参考资料:
①[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 北京:中华书局,1982. 孟元老撰.侯印国译注.《东京梦华录注》. 西安:三秦出版社,2021.
②[元]脱脱等撰.《宋史》. 北京:中华书局,1985.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思归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