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发表于 2024-11-10 17:51:17

氢能产业“加速跑”!四川也来了,力争第一梯队

《科创板日报》11月10日(记者 陈美)西南大省要全产业链发力氢能。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该《行动方案》明确了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支持措施和组织保障。
“力争到2027年,四川省氢能产业在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应用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且初步构建起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上海中创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光辉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在能源革命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川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这为可再生能源制氢提供了天然优势。同时,四川攀枝花的工业副产氢也本地发展氢能产业链,提供了支持。”李光辉表示,在应用场景上,四川也早已联合重庆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推动多个市(州)开展氢车示范。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除四川外,陕西、浙江、河北、北京等多个省市均先后发布开展氢能领域的政策。其中,大多涉及加氢站、工业副产氢利用水平提高等方面。
发力氢能全产业链,蜀道集团出手

作为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设计施工建设领域的排头兵,蜀道集团在氢能产业中发力。
在上述《行动方案》出炉之前,11月5日,蜀道集团旗下公司蜀道装备(300540)披露,与丰田汽车等公司展开氢能产业的合作。
李光辉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在氢能技术研发上,丰田具有优势。“丰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研发,从1992年就开始,多年来已积累大量经验和技术专利。其最新展出的TL Power300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为300kW,适用于重载干线物流场景。”
公告显示,蜀道装备、蜀道集团将与丰田汽车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技术、市场、场景等方面进行氢能全产业链合作,将四川成都打造成蜀道装备的产业集群基地,以及南方氢能产业基地。
在此次发力前,今年4月至5月,蜀道集团连续两次召开绿氢产业发展专题会,并成立集团氢能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小组,提出在“装备+应用场景”两方面发力,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
蜀道集团高层明确表示,要抓住机遇,把绿氢产业打造为集团的新赛道,“力争到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攀枝花市,氢能赛道“种子选手”

在四川氢能产业的发展中,《行动方案》还提到了支持攀西地区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和“液氢应用示范区”,实现固态储氢和液氢装备产业化应用。
上海中创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光辉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攀枝花市地处四川西南部,这里氢源稳定、来源丰富,为攀枝花市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了基础。
“作为国家‘西电东输’重要基地,攀枝花市水电资源和副产氢资源丰富。”李光辉对记者表示,尤其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2021年,攀枝花市水电装机突破622万千瓦,风电装机46.65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29.87万千瓦,为氢气的绿色制备提供了条件。
在氯碱工业副产制氢上,欣宇化工、龙蟒佰利联、攀钢集团等成为主力。截至目前,三家企业氯碱产能分别为5万吨/年、10万吨/年、22万吨/年,可产氢气约9220.4吨/年;焦炉煤气制氢气中,攀钢集团的焦炭产能345万吨/年,西区焦炭产能为260万吨/年,可产生氢气约54600吨/年。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目前攀枝花工业副产氢已达7万吨/年。李光辉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工业副产氢能助力攀枝花市在辖区内发展氢能应用。“氢气应用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工业副产氢提纯后可以产出合格的氢气,但储存依然是需要突破的领域。”
在应用场景上,由于天然的制氢优势,攀枝花市已投入运行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这些公交车每天运行300余公里,耗氢15公斤左右,每公斤单价25元,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攀枝花已建成一条1000吨/年氯碱化工副产氢提纯制氢示范线。
围绕“制-储-运-加-用”,打造“氢能之都”

在重点企业、潜力城市打造氢能产业和示范城市之下,《行动方案》也聚焦“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发展。
上海中创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光辉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通过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可以促进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由于氢能产业链较长,涉及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等多个环节,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一定是最需要突破的领域。”
李光辉认为,尽管四川在发展氢能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只有在各个环节进行技术突破,降低成本,才能最终实现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成都为主的平原地区为例,目前已吸引了头部企业亿华通(688339)的入驻。这是首家同时在“A+H”股的氢燃料电池企业。2019年,亿华通来此设立西南总部,并成立了成都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和成都国氢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9月,亿华通总裁付晓明明确表示,将在四川投资15亿元,打造西南总部基地,建设年产能10000台套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入驻四川,是四川具有天然发展氢能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来此耕耘的一幕。近年来,也冒出一批核心技术企业,完善四川在“制—储—运—加—用”产业优势和集聚度。
在制氢领域,出现了四川华能、亚联氢能、莒纳科技等近30户上游企业;储运加氢环节上,中材科技、四川空分、厚普股份、四川金星、金克星等企业在此;加氢方面,东方氢能、荣创新能、成都客车、重汽王牌、纵横大鹏等企业“冒头”。
李光辉认为,企业的集聚是氢能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可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紧密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另一方面,上下游企业集聚后,也有助于降低物流和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氢能的整体成本,推动氢能产业商业化进程。”
截至目前,四川正加快推动氢能在城际客运领域的应用,计划到2027年,新增氢燃料电池重卡、换电重卡各100辆以上。
对此,李光辉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氢能重卡在经济性方面,与传统燃油车和锂电池具有竞争优势。“目前,氢燃料电池重卡车摆脱了纯电卡车笨重的电池组,在载货能力上优于纯电卡车。同时,燃料电池的普遍寿命高于锂电池,长期使用成本低于纯电动卡车,使得该领域具有发展空间。”
同时,氢能在城际客运领域的应用,也能实现车辆行驶全程中“零”碳排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氢能之都”。
多省出台政策,发展氢能产业

由于氢能在能源结构转型,占据着重要位置。今年以来,多地发力氢能产业。
其中,陕西省发布了《关于支持开展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加氢站建设及氢能汽车通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安装使用ETC装备的氢能车辆,全额免除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浙江省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浙江省汽车加氢站安全运行日常管护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建设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规范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车用加氢站建设审批……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我国已发布了近40条与氢能相关的政策。从相关政策上看,各省均在加速推进氢能产业的发展进程,同时结合资源禀赋优势,开拓氢能应用场景,扩展氢能下游产业链。
对于各地积极建设发展氢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新兴产业上看,各地围绕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从思路上看是好的。
“一方面,说明各地都很重视新兴科技的发展,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来转型升级,提升地方产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在发展中,也需要积累相应的才人储备。”谭浩俊认为,现阶段,氢能发展最大的短板是装备技术支持不足,尤其是存储领域。
谭浩俊认为,国内存储氢,基本采用质子交换膜、高强度缠绕碳纤维、聚合物气瓶内胆等技术,但技术仍有上升空间。
上海中创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光辉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最新的存储氢能技术是固态储氢技术,它具有高能量密度、安全稳定等优点。
“固态储氢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储氢和化学吸附储氢两种路线,其中镁系材料技术路线被看好,因为相较于钛系、稀土系,镁系成本相对较低。”
各地之所以建设加氢站,李光辉认为,加氢站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能量补给站”,从产业链上是必须建设的一环。从全球范围来看,加氢站的参与对象均是能源巨头、汽车制造商和专业加氢站运营商等。“一旦氢能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内巨头,就能在原有油站的基础上叠加氢能‘补给’,这对于行业发展有很大支撑作用。同时,由于加氢站成本高昂,也只能由大型国企来运营。”
整体来看,谭浩俊认为,由于氢能的运输、储存仍需要技术上的突破,各地发展氢能也具有区域性。“例如,四川水电资源充足,在制氢上具有优势;山东作为传统能源大省,化石燃料制氢规模较大,氯碱、焦化等行业副产氢资源丰富。”
“但氢能产业最终发展还是科技创新,只有提高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等核心技术,氢能产业才具有成本优势,成为能源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一环。”谭浩俊说道。
(财联社记者 陈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氢能产业“加速跑”!四川也来了,力争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