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不曾忘记,学者孙宅巍回忆张纯如在南京的日子
有些发声会永远被传颂,有些人名会永远被记住。1997年英文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经问世,引发了全球关注,张纯如以“一个人的力量”向世界揭露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2004年11月9日,她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张纯如逝世20周年之际,知名学者孙宅巍向现代快报回忆了与张纯如相处的点滴。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执着追寻,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张纯如
烈日下来南京寻访,临别前发烧38℃她仍专访到深夜
1995年夏天,张纯如决定来南京探寻真相,孙宅巍是她在南京的第一个联系人。如今已年逾八旬的孙宅巍是国内首批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专家,目前还担任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仍在争分夺秒进行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研究。
当年为了帮助张纯如在南京进行寻访调查,孙宅巍分别约请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卫星和江苏省行政学院杨夏鸣协助张纯如调查搜集资料。
1995年7月23日下午,孙宅巍与王卫星、杨夏鸣在上海路西苑宾馆第一次见到了张纯如。“27岁的她,一头长长的黑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能与我们用汉语作简单的交谈,基本不认识汉字。”这是孙宅巍对张纯如的第一印象。
张纯如与南京研究南京大屠杀学者合影
之后的时间里,杨夏鸣、时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的段月萍陪同张纯如进行南京大屠杀遗址调查。挹江门、中山码头、煤炭港、草鞋峡、燕子矶、清凉山等南京大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都留下了张纯如的身影。孙宅巍回忆,“每到一地,纯如都用她随身携带的摄像机,将纪念碑与附近的景物,以及我们的介绍,认真地加以记录。从她沉重的表情上看得出,这一桩桩集体屠杀暴行,在她的心灵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孙宅巍回忆,8月10日,张纯如在离宁前夕举行晚宴,招待他与王卫星等人。她表示,由于大家的热心帮助,她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南京的调查、采访和搜集资料的工作,返美后,将尽快投入写作,让西方世界的公众能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即使是在最后的晚宴时间,张纯如也没有休息过,她的执着、专注与投入,给孙宅巍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餐后张纯如询问了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造成南京大屠杀的原因、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求证、南京人民在屠杀中的抗争等等。就这些问题,孙宅巍一一作了理论上和实证上的阐述。“当时的操作是纯如用摄像机全程录下我讲述的全部内容,我每讲一段,由夏鸣先生用英语翻译一段,纯如则努力地用英文进行记录。我们大约工作了两个小时,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才结束。”直到专访结束孙宅巍才知道,张纯如当天正在发烧,体温达到38℃。她面容疲惫,使在场的人既心疼,又感动。
张纯如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数次重逢,见证她猛烈回击日本右翼分子的否认
南京一别,孙宅巍与张纯如又多次在美国重逢,1995年8月中旬,孙宅巍应邀赴纽约出席“对日抗战胜利5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洛杉矶,孙宅巍与张纯如第二次见面。她详细询问了南京保卫战中最高指挥官唐生智关于守卫南京的态度、部署和撤退的情况。临行前,她将自己精心查找、翻印的1000多页美国档案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送给孙宅巍,其中包括美国国家档案馆1994年9月解密的部分日本外交文件、魏特琳日记的部分原稿、东京审判的部分速记录等。与此同时,她还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寄去了一份同样内容和数量的复印资料。
1996年旧金山孙宅巍(右)与张纯如在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合影
1996年12月上旬,孙宅巍应邀赴旧金山斯坦福大学出席“中日关系史研讨会暨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第二届年会”。在这次会议期间,他又一次见到了张纯如。张纯如与史维会的丁元先生共同担任会议开幕式的主持人。他们发表了关于中日关系史方面的精辟见解,猛烈回击了少数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对中国侵略和南京大屠杀暴行的谬论。“那天纯如的演讲,是一篇报告,也是一次表演。她是那样地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其情景真是令人难忘。”
英文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1997年,英文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经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张纯如用一个人的力量让世界知道这场被遗忘的浩劫。孙宅巍认为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宣传和伸张人类的正义与良知,作出了杰出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孙宅巍:她短暂的一生,只为千千万万冤死的生命寻求公道
遗憾的是,这位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勇敢的斗士,在2004年11月9日选择了结束年轻的生命。听到这个噩耗,孙宅巍一时间难以接受,他不忍相信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匆匆离去。
当年他也接受了《现代快报》的采访,“听说这件事我真的很震惊,张纯如女士的去世是研究南京大屠杀学术界的一个重大损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的书和她的工作,让欧美特别是美国人准确地知道了南京大屠杀,在世界范围内揭露了日军的暴行。”
在后来的日子里,孙宅巍一直尝试寻找张纯如逝世的原因,他想,也许纯如预感到自己会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于是,她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来从事写作。她于1996年出版了生平第一部著作《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1997年出版了第二部著作《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2003年第三部著作《美国华人:口述历史》问世。接着,便又着手第四部著作。
采访最后,孙宅巍感叹,纯如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正是为了替千千万万冤死的生命寻求公道与正义而度过的。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 徐梦云
(部分图片由淮安市张纯如纪念馆提供) 不会忘记! 不敢忘记!愿张先生在天国笑容依旧灿烂!中国人民都会铭记您为南京所做的一切! “洋装虽然穿在身,心依然是中国心…”她虽出生成长于海外,但她身上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天堂没有屠杀! 最真最美最执着的你在天堂安息! 张先生千古 张纯如先生千古[点赞] 致敬张先生 致敬纯如女士 真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