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杂志社 发表于 2024-10-31 09:00:00

【世界知识】林硕:前凉对丝绸之路的经略加速东西方文化交融

 点击 世界知识  关注并星标
每天与你一起
平实理性看世界东汉末年,经济萧条,物价飞涨,货币体系濒临崩溃,“谷一斛至数十万”。至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朝廷宣布停用五铢钱,以谷物、布匹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易。此举虽然暂时缓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但也导致“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弊端丛生。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魏明帝曹叡在太和元年(227年)下旨恢复五铢钱。西晋始泰六年(270),秦州刺史胡烈(“曹魏三征”胡遵之子)与河西鲜卑的首领秃发树机能在万斛堆鏖战,兵败殉国。晋武帝司马炎先后启用石鉴、文鸯、杨欣等人,但始终未能战胜秃发部。直至咸宁五年(279年),宣威将军马隆才平定“秦凉之变”。战乱历时九年,致使古代丝绸之路几近断绝。




十六国前凉“凉造新泉”。
“准布用钱”,重振丝路
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逐渐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但始终臣服于中央政府,遥奉晋朝为正朔。洎永嘉南渡,琅琊王司马睿(后自封晋王)在王敦、王导兄弟的支持下,以弱势君主姿态在建康登基,建立东晋,改元太兴。彼时,张轨之子张寔坐领凉州,对新政权态度暧昧。他遣人象征性地赶赴江南,上表劝进,同时却拒绝改用新年号,继续沿用西晋末代君主司马睿的年号,称“建兴六年”(318年)。有史家把这一年当作前凉建立元年,但广义上的前凉应将张轨的统治期涵盖在内,故本文所指“前凉政权”包含他割据地方的14年时间。
在前凉政权经略丝绸之路的75年间,最大的举措当属“准布用钱”。如前所述,自泰始以降,丝路沿线战火频仍,“河西荒废,遂不用钱,裂匹以为段数。”这种以物易物的低端商品交换方式对丝绸之路的贸易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以缣布作为一般等价物,既容易发生损坏,又不宜携带,损耗完全由商旅自行承担,更有甚者以劣充优,价值极不稳定。有鉴于此,太府参军索辅建议“缣布既坏,市易又难”,应该效法两汉“宜复五铢以济通变之会”。于是,张轨在建兴元年(313年)正式下令在凉州恢复货币流通,即十六国时期著名的“准布用钱”。此处的“准”并非“允许”之意,而是“参照”“依据”之意。所谓“准布用钱”,是将缣布的购买力折算为五铢钱,重新使用货币代替缣布来执行交换媒介职能,“钱遂大行,人赖其利”。
除五铢钱外,张轨还铸造了“凉造新泉”投放市场,这是历史上第一种以政权国号命名的方孔圆钱(一说北凉沮渠政权所铸)。实际上,前凉政权的历代君主都重视维护丝绸之路的贸易畅通。张轨之孙张骏执政期间,在姑臧设立“市长”之职,专司贸易管理、税收以及平籴粮仓,以确保丝路繁荣稳定。




中国甘肃省武威市附近的乌鞘岭长城(汉代始建)遗址。武威是古代丝绸之路战略要冲,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誉。
献瓶前凉,酒具演变
“准布用钱”改革使前凉政权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河西走廊的商业活动恢复了往昔繁盛景象。现存最早的“粟特文古信札(Sogdian Ancient Letters)”便出土在张轨治下的敦煌城西北长城烽燧之中。寄信人是客居金城、敦煌等地的粟特商人,目的地则是中亚名城撒马尔罕(Samarkand)。当时,前凉的统治中心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成为中亚、西亚各地商人云集之地,来自罗马帝国、萨珊波斯的商品可谓千仓万箱、巨货如山。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商贾们将大量的珍奇名臻敬献给前凉君主,这其中就包括“金胡瓶”。根据北魏史学家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所载:“张轨时,西胡致金胡缾(瓶),皆拂菻作,奇状,并人高,二枚。”所谓“西胡”,是旧时对丝路沿途西来商旅的泛称,有时特指河中地区的粟特人,后者在十六国时期大量活跃在凉州各地,这两件高大的金瓶应该是他们从罗马帝国(拂菻)购得献给张轨。
“献瓶前凉”的历史影响颇为深远。胡瓶的传入使国人饮酒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在此前相当长时期内,各类材质的瓶主要被用于汲水、洒水,而非装酒器具。传统的盛酒容器是瓮、尊(樽、罇)等物。饮用时,以勺挹酒,注入觞(羽杯、耳杯)享用。用勺盛酒,在挹注之时往往会出现洒落现象,且易导致酒精挥发。胡瓶的形制传入我国之后,这种有把可执、操作简洁的注酒器具迅速流行开来。




北周鎏金银壶。起初,沿丝路传入的胡瓶多为金、银、玻璃材质,价格高昂且数量有限,绝非寻常百姓所能承受,故匠人们开始对其进行适应化改造:一方面,用陶瓷仿制,降低成本,同时也用其他贵金属材质进行仿制;另一方面,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替代西方元素。现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凤首龙柄壶就将瓶盖设计成凤凰的形象,执柄则为龙形,以龙嘴衔壶口,龙爪、龙尾连结壶身,可谓匠心独运,构思巧妙。这种改变折射出我国古代手工业者善于从域外文化中汲取养分,兼收并蓄,将之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在创新中实现突破。
隋唐年间,胡瓶的使用已非常普及。查阅历史文献,不仅有唐太宗李世民将御用胡瓶赐给凉州都督李大亮,以示褒奖——“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旧唐书》卷六十二);还有安禄山敬献胡瓶给唐玄宗李隆基的记载——“禄山又自献金银器物婢及驰马等:金窑细胡瓶二……”(《安禄山事迹》卷上)。大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亦写下“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之句(《唐乐府》卷六)。由此可知,无论是当朝天子,还是文臣武将,在推杯换盏饮刘伶之际,已把胡瓶当作为不可或缺之物。




北周世家,鎏金银壶
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胡瓶大都具备侈口、细颈、溜肩、鼓腹以及槽状流等特点,侧面按有执柄,下部则为喇叭形高足,以宁夏固原李贤墓出土的“鎏金银壶”最具代表性。提到李贤,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武则天的次子李贤(章怀太子)。不过,此李贤非彼李贤,重名而已。埋葬在固原的这位李贤,是南北朝时期北周政权的柱国大将军、河西郡公,生于景明三年(502年),卒于天和四年(569年),历仕北魏、西魏以及北周三朝。李贤墓系夫妻合葬墓,在甬道中有“大周柱国将军河西公墓铭”(魏书,八百七十四字)以及“魏故李氏郡君之铭”(楷书,三百二十三字)。
令人疑惑的是,在李贤之妻吴氏的墓志盖上,写着“魏故李氏郡君之铭”,铭文也记述她被“追赠长城郡君”。可“郡君”的称号通常是册封天子的母亲、女儿,为何会这样呢?在传世文献中,《周书》对此事并无记载,所幸《北史》记载了一段逸闻:鉴于彼时宫中纷扰,宇文泰决定将尚在襁褓之中的四子宇文邕(北周武帝)和五子宇文宪(齐王)送至李贤家中,寄养六年之久。同时,宇文泰将吴氏收作义女,改姓宇文,以为宗室。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38岁的吴氏病逝,被朝廷追赠为“郡君”。待到宇文邕登基,仍时常忆起幼时李贤夫妇的养育之恩,西巡原州亲临李府,宛若家人。李贤家族不仅被北周皇室视为至亲,在隋代同样门第显赫。其孙李敏迎娶了隋文帝的外孙女宇文娥英,育有李静训(李小孩)。无奈此女英苕春落,九岁夭亡,让外祖母乐平公主杨丽华伤心欲绝,命人厚葬。多年以后,考古学家从其墓中发现了大量国宝级文物。
李贤墓虽曾遭到盗挖,但也发掘出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种材质的随葬品300余件。同时,墓道、墓室中遗存的大量壁画,填补了西魏、北周两代墓葬画方面的空白。具体到这件鎏金银壶,是经由古丝绸之路传入,兼具罗马元素与波斯萨珊王朝的造型特点,是我国境内出土年代最早的胡瓶实物。此壶通高为37.5厘米,最大腹径约13厘米,重1.5公斤。胎体为银质、表面鎏金,壶口为鸭嘴流,瓶颈上细下粗,腹部圆鼓。值得注意的是,在壶柄上方铸一枚高鼻深目的人首,而壶颈下部、高座束腹处以及底座边缘均有联珠纹环绕,体现出明显的中亚、西亚造型风格。当然,最具西方元素的部分,还是瓶身中部的三组半浮雕。每组两人,题材来源源于古希腊神话,分别是“帕里斯(Paris)裁决黄金苹果归属”“特洛伊王子引诱海伦(Helen of Troy)私奔”,以及“墨涅拉奥斯(Menelaus)迎回妻子”三个场景,涵盖了特洛伊之战的远因、发端与尾声。当然,这些故事对于东方人而言实属晦涩难懂,因此胡瓶的纹饰在此后的几个世纪被不断进行本土化改造,以适应国人的审美需求。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4年第20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知识】林硕:前凉对丝绸之路的经略加速东西方文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