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有人能说南中之战是孟获擒诸葛
“七擒七纵”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已经成为了诸葛亮军事能力、斡旋能力的又一见证,并且诸葛亮的怀柔作风,给这些蛮夷所居的不毛之地带去了文明的曙光。正史中,诸葛亮虽未反复对孟获进行捉放大戏,但他自刘备托孤以来,第一次独立领兵,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达成了平定南中的目的,这是无可争议的。
然而,某位学者却认为,南中之战是孟获“七擒七纵”诸葛亮,他还认为孟获是一位少数民族的民族英雄。
孟获,94版《三国演义》剧照|出自网络
这不禁让人笑掉大牙。
01
孟获的段位很低
虽然戏曲文学作品一再将孟获设计为丞相南征的主要对手,但孟获在历史上段位很低,压根儿不是丞相主要的打击对象。
南中之乱的始作俑者是当时蜀汉益州郡的豪强雍闿,在他的煽动下,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一起加入了叛乱阵营。
叛乱军杀死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张裔抓起来送往东吴,越嶲郡则杀死了郡将焦璜,而牂柯郡则杀掉从事常颀。
孙权一直以来就是个高级混子,此时他派兵护送刘璋的儿子刘阐前往南中,作出要全面接管的姿态。
此时的复杂局面中,其实诸葛亮更加担心的仍旧是北边的曹魏政权和东面的孙吴。
所以,诸葛亮先派邓芝出使东吴,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为了防备曹魏的动作,蜀汉此时的名将赵云、魏延都没有出动,连吴壹这样的宿将也没有参战。
邓芝,94版《三国演义》剧照|出自网络
在整饬兵备后,诸葛亮才出师前往南中,而这距离叛乱已经过了两年。倘若南中之乱的势头特别强劲,丞相断不会如此从容。
鉴于南中四郡有三郡生乱,所以丞相也分兵进击。
东路军为门下督马忠,率部进攻牂柯郡。此战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马忠一战即消灭了叛军的主力,诛杀了朱褒。
西路军是丞相本人率领,也是此次平叛的主力,负责进剿高定所部,这说明在几股叛乱势力中,高定的实力应该是最强的。
诸葛亮并没有想过,要一城一地的进攻,他在达到卑水地区后就暂停前进,想吸引叛军集结后,一举歼灭。
不出诸葛亮所料,雍闿果真也向卑水地区运动,想与高定汇合后,寻求与蜀军决战的机会。
而孟获此时就在雍闿军中,其实是处于一个相对重要配角的地位。
不同于演义中孟获这个人那种比较立体、丰满的形象,正史中的孟获谈不上有什么清晰的规划。
诸葛亮击败孟获,与其讨论孟获的战力如何,还不如问一下蜀汉的非战斗性减员如恶劣气候造成的战损更有意义。
02
孟获的族属问题
雍闿起兵之时,南中的少数民族并不愿意跟随,所以雍闿就派孟获误传消息给这些渠帅,“官欲得乌狗三百头,膺前尽黑,螨脑三斗,斫木构三丈者三千枚,汝能得不?”
从这个举动可以看出,孟获这个人身上的几个特点:
他能与渠帅沟通无碍,并且受雍闿器重,这表明他至少通晓汉话和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
利用当时少数民族性情刚强淳朴的特点进行哄骗,他多少有点花花肠子。
假设孟获本身就是渠帅一类的人物,他至少应该与部族民众一起,不大可能独立出来。
也就是说,孟获如果真是渠帅,那他本人还是雍闿欺诈的对象,何谈利用他来骗别人?
而且,孟获“为夷、汉所服”,如果他是少数民族首领,被本族群人推崇是理所应当的,但在汉末三国时期,这类首领断不可能被汉人拥护。
这种情况,可能要到鲜卑慕容氏时期才得到改观。我们所熟知的董卓、马超等在西北威望颇高的人,都是胡化的汉人。
董卓,94版《三国演义》剧照|出自网络
他们一方面是汉族豪强,拥有宗族乡党的助力,这是他们能获得朝廷任命的关键;另一面又长时期与羌胡等少数民族打交道,有了迥异于中原豪强的特点,比较悍勇。
这二者因素是共同作用的,朝廷的任命使他们拥有独霸一方的底气,其勇猛的风格又能侧面抬高自己身价。能够威服少数民族,又能与朝廷扯皮,获取更多利益。
如果孟获也是一位蛮化的汉族豪强,他因为跟当地少数民族接触较久,能够理解他们的风俗和性格特点,这就十分合理了。
自东汉孟孝琚到南中后,朱提孟氏便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孟氏逐渐成为了“雍、爨、霍、孟、朱、吕、李、焦、娄、董”等八家大姓之一。
雍闿、朱褒等人大概率就是这些家族的成员,雍闿在叛乱后还曾向永昌郡进攻,遭到了激烈的抵抗,而蜀汉在永昌郡的主心骨吕凯,依然是八大姓之一。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诸葛亮之所以想将叛军诱歼,而雍闿、孟获又主动与高定合流,还在于蜀汉的中路军已经绕到了后方。这一路军的主将是李恢,又是妥妥的八大姓成员。
03
孟获得亏是汉人豪强
李恢带领军队从今天的贵州方向进发,翻越崇山峻岭,因此是轻装行军。
李恢,94版《三国演义》剧照|出自网络
在进入益州郡孟获的根据地后,一度遭到了当地部族优势兵力的围攻。
在这种情况下,李恢用了诈降计:“官军粮尽,欲规退还,吾中间久斥乡里,乃今得旋,不能复北,欲还与汝等同计谋,故以诚相告。”
趁着这些部族势力松懈,李恢发动了突然袭击,大破之。
经过李恢的这次行动,导致蜀军开始了荡平了益州南部地区的举动,孟获当是担心被李恢进攻,所以跟着雍闿一起,妄图与高定联合(一说孙权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雍闿想去上任,这个说法可信度不高,因为吕凯的抵抗让雍闿始终未能进入永昌)。
但在途径越嶲郡的时候,高定部属怀疑雍闿他们是来抢地盘的,所以杀了雍闿。而雍闿的部众被孟获接管。
之所以发生这次内讧,双方族属不同是一个重要因素。高定的部众多为当地少数民族百姓,雍闿的部众则为汉人部曲。
如果孟获不是汉人豪强,他是断无可能统率雍闿部众的。这次意外,也让诸葛亮意识到,聚歼叛军已经失去了机会。
所以,诸葛亮果断攻击高定所部,高定在被反复击败的情况下仍然负隅顽抗,组织了两千部众垂死挣扎。
诸葛亮面对不知悔过的高定,全歼了他的部众,高定也战死在其中。
诸葛亮,94版《三国演义》剧照|出自网络
而此时的孟获开始向自己的根据地撤退,诸葛亮乘胜在泸水追上了孟获。
前有李恢严阵以待,诸葛亮又紧追不舍,并且马忠所部也开始向李恢靠拢,孟获并没有拿出可信服的表现。
经过激战,蜀军生擒了孟获。诸葛亮通过优抚安慰,劝降了他。孟获后来还做到了蜀汉的御史中丞。
按理说,高定是受雍闿蛊惑,在主犯已死的前提下,这个从犯是可以被招降的。高定个人的固执是他最终下场的原因,但诸葛亮对他很明显也没有对孟获那样的耐心。
这其实,还是因为孟获是汉人豪强。在这些豪强有强大部曲的既定事实下,诸葛亮也只能默认。
而蜀汉如果对南中这些地方直接进行管理,成本加大的情况下还可能引起民族矛盾,所以假手当地汉人豪强就成了必然选择。
04
诸葛亮可不是白莲花
朱褒叛乱时,杀掉了常颀。诸葛亮最初的应对是不仅没有追究,反而为了讨好朱褒,处置了常颀的家属。
主犯雍闿,诸葛亮也一度释放过愿意和解的信号,并让另一辅政大臣李严致书于他。
在平定南中后,吕凯、李恢等南中汉人豪强长期镇守,孟氏一族除了孟获,孟琰等人也在蜀汉任职,所谓“收其俊杰”。
而高定这些渠帅,就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诸葛亮早先提过“南抚夷越”,但随着这次叛乱的影响,以及北伐需要的物资、兵员考量,诸葛亮并未真正做到给南中减负。
所以,南中日后还在不断冲突,每次都会遭到蜀汉的血腥镇压。
由于诸葛亮大量征召南中各少数民族的壮丁充当蜀军精锐,为了讨好南中汉人豪强,就把当地部族中的羸弱人员赐给了豪强们做部曲。
或许,诸葛亮在出征的时候,在逐步调整对“夷越”的政策,直到成熟的思路出现——“那就是寻找合作空间,与汉人豪强联合,完成对南中的统治”。
诸葛亮是那个年代的顶级政治家,但你不能把他想象为“白莲花”(他的民族政策有时代局限性,你不能指望诸葛亮跟教员他老人家一样)。
至于这次说“七擒七纵”是“孟获擒诸葛”的学者,一来你混淆视听,二来孟获本就是蛮化后的汉人。
除了族属,孟获是不是个英雄也值得考量。英雄要在才能和勇武上超越普通人,并且有可贵的品质。
至于“民族英雄”,这个词更多指的是近现代以来抵御外辱的各民族英雄。
也就是说,孟获即便是少数民族,反叛也是为了谋取利益而不是反抗压迫,被俘虏后同样没有什么慷慨举动,谈不上多么英雄。
但如果孟获作为一个渠帅,为自己部众包括南中各少数民族在自己能力内办了不少民生类的好事儿,他仍旧可以算是一个“英雄”。
历史人物总是复杂的,有一点很清楚,无论孟获被迫也好,被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折服也罢,他后来作为诸葛亮的提拔对象,在蜀汉仕途是比较顺利的,当官应该是很合格的。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赵希夷
策划 | 赵希夷
编辑 | 赵希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烦请联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