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快打光了?乌克兰开始让空军上地面战场“填线”
受重型武器装备数量不足的影响,乌军在陆地战场上的整体火力投射能力要比俄军低一个档次,这就使得前者在很多战线方向上出现了“攻也攻不动,守也守不住”的现象。为了尽可能地确保自身战线不崩溃和尽力阻挡俄军的前进脚步,乌克兰政府和军方高层就只能以一轮又一轮的国内动员来征召新兵,以这些新生力量去迎战火力优势明显的俄军。这些靠“送人头”去填补战线缺口的部队,就此获得了一个带有嘲讽意味的绰号,即“填线宝宝”。而今,或许是可征召人力已接近枯竭,乌军高层甚至不得不动起了一些“歪点子”,其中就包括让不同军种的部队搞“跨界”……玛丽亚娜·别祖格拉亚发布的消息
据乌克兰最高拉达国家安全委员会前副主任玛丽亚娜·别祖格拉亚称,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已下达命令,将空军地勤人员调拨至地面部队充当步兵,若有乌空军飞行员需驾机升空作战,那这些飞行员就必须自行完成一切准备工作。怎么样?这则消息是不是给人一种浓浓的“德味”呢?让除了飞行员之外的大量空军地勤人员参与地面作战,这不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做的事情吗?即知名度不低的“空军野战师”。仔细想来,既然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做出了这一决定,那恐怕说明了一件事:乌克兰遇到了当年德国的一个麻烦,即陆战部队兵力不足。
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胜利
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是爆发于1942年7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在这场战役中遭受了战略性失败。但在此之前,爆发于1941年9月的莫斯科战役,即被苏联和如今的俄罗斯称为“莫斯科保卫战”的大型战役,就已向世人宣告了“德国军队绝非不可战胜”这一事实。在这场战役中,德军“中央”集团军被苏军击败,攻占莫斯科的战略目标遭到粉碎,共有约50万名德军伤亡。
二战期间的德国空军
受多支部队遭重创和因伤亡巨大所导致的人员缺编的影响,柏林方面和德军总部就盯上了空军部队,认为空军编制内的人员过剩,可抽出相当一部分兵力补充到德国陆军中去。不过,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不愿减少自己手中的兵权,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法子,那就是组建属于空军的地面作战部队并参与一线战斗,最终结果就是二战期间诞生的20余个空军野战师。空军野战师的兵员,主要从多余的地勤人员、机场设施维护人员、气象观测人员、探照灯部队人员、地面驱鸟人员和部分高炮操作人员中抽调,然后配发给他们轻重武器,按照陆军编制编成作战师,军服仍以德国空军制服为主。
空军野战师实兵仍以空军制服为主
相比起正儿八经的德国陆军,空军野战师虽在单兵轻武器方面较为精良,但却缺乏足够的坦克、装甲车和大口径火炮,毕竟这些重装备要优先供应给陆军使用。不仅如此,在这些技术类装备的弹药和备用零部件的补给方面,德国空军野战师也被排到了陆军的后面。再加上空军野战师的兵员原本就不是被用于打陆地战的,严重缺乏野战科目训练。在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大多数德国空军野战师的战斗力都较为有限,很难与盟军主力部队相抗衡。但即便如此,它们还是被拉上了一线战场,并付出了颇为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代价。
此前被俄军俘虏的乌军老年兵员
说白了就是,让除飞行员之外的大量空军地面作业人员“拿起枪、钻战壕和用脸硬接子弹”,乃是为解决陆地战场兵员不足的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将这些几乎没怎么受过地面野战训练的人送上一线,其实与乌克兰征兵部门从大街上“抓壮丁”并拉到战场上去“填线”的做法没什么区别。从中不难看出,乌克兰这个国家的可动员人口确实是濒临枯竭了,如果连人这个最基本的国家资源都开始不足,那这场冲突或许就真离结束不远了,只不过其大概率会以“打光最后一个人”的乌克兰的失败而告终。
海军陆战队拼光了,该空军陆战队了 不知道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之后,美欧会怎么瓜分乌克兰。 完美执行希伯来种族置换计划 欧美跟俄罗斯之间达成的无形的默契…… 虽然作为一名爱国的国民,卫国作战无可厚非,但不是这样送人头的。 乌克兰加油,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把征兵限制下调到16周岁到80周岁,国家有难,人人有责 乌克兰还有一百万左右的兵员。不包括二十五岁以下的兵员。不过年龄适合当兵的人不一定都可以当兵。后方还需要保持生产。还有一部分身体状况不适合当兵。但是受伤后伤俞重新返回部队的也占伤员人数的一半以上。因此乌克兰兵员紧张不到那个程度。 找空军干嘛,乌空军起码还有点用处,应该找海军编成海军陆战队啊,反正乌海军也没船,那么多人不拿去填线留着干嘛? 我们太荣幸了,能够看到一个国家被打光所有男人的盛景出现,泽圣会是乌克兰最后的男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