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亿美元订单命悬一线,英伟达为什么离不开中国
5月19日,据媒体报道,英伟达计划在上海建立一个研究中心。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4月访华期间与上海市政府讨论了该计划,且已经在上海租赁了新的办公空间。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上海市政府已表达对上述计划的初步支持,而英伟达也在游说美国政府批准。
英伟达此刻入局上海的时间节点颇为微妙,就在几天前,中美关税战“降温”,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将4月2日以来对双方加征的125%关税降至34%,并参照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做法,对其中24%的关税暂停90天实施,仅加征剩余10%的关税。同时,两国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
此时此刻,黄仁勋找出路的举动,指向了这个AI时代的关键“卖铲人”,仍旧离不开中国市场。
正如一个月前他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邀请来到北京时说得那样,“英伟达将继续不遗余力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坚定不移地服务中国市场。”
拒绝与中国“脱钩”今年以来,黄仁勋已多次公开带队访问中国,释放诚意。
第一次来华的大背景,是2024年底,因英伟达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0〕第16号),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英伟达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消息一出,黄仁勋并没有选择火速来华,而是赶在春节前与中国区的同事共渡了年会的时光,且行程安排的相对轻松,跳了舞,还发了红包。
在那个时间点,英伟达正值春风得意,股价刚摸到了153.10美元的新高。
而今年4月的第二次中国行,他则带着些许失意。受到美股波动、中国AI芯片力量崛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英伟达股价在3个月时间里,跌去了三分之一。
祸不单行的是,在黄仁勋到访中国一天前,英伟达表示收到通知,H20芯片和达到H20内存带宽、互连带宽等的芯片向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需要获得许可证。
这也意味着,英伟达原计划要在2025年交付给中国客户的H20芯片,面临积压的风险。
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至关重要。据今年2月英伟达发布的2024财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其全年营收1305亿美元。其中,中国区营收171.0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66%,达到史上最高。
英伟达狂揽中国区的营收主要来自“降配版”的H20芯片。从性能上看,H20芯片虽仅为英伟达旗舰H100芯片的三分之一,但仍可以满足部分中国AI企业的训练要求。
国际市场调研机构Omdia 2024年末报告显示:2024年英伟达Hopper(包括H100、H200,以及特供中国市场的H20)系列芯片的买家包括多个中国企业,如字节跳动(23万枚)、腾讯(23万枚)等。
除了为科技公司提供GPU芯片,英伟达也与理想、长城等车企在智能驾驶系统和汽车芯片方面展开合作。
骤然间,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形势急转直下,如果出口不力出现积压情况,英伟达预计第一季度业绩中,已积累的价值180亿美元的H20订单,将因为限制遭受55亿美元的损失。
因此,黄仁勋在第二次访华时,也释放出强烈信号:拒绝“脱钩”,坚定地与中国企业保持合作。
据媒体报道,访华期间,先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和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会见了黄仁勋,隔天上海市市长龚正又与黄仁勋会面。
而此次在上海建立的研究中心,正是聚焦研究中国客户的具体需求,以及满足华盛顿出口管制的复杂技术要求,也涵盖芯片设计验证、产品优化及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等领域。
除此之外,此举也有意改善原有中国区员工的办公环境,有英伟达员工透露,目前英伟达上海办公室已经非常拥挤,工位不足需要缓解。
截至目前,英伟达在中国已拥有4000余名员工,分布在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地。
不过,有外媒表示,上海研究中心投产后,英伟达的核心设计和生产仍将保留在海外。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英伟达在全球拥有多个研发点,全球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负责核心产品设计和研发,西雅图机器人实验室专注于机器人研究,波士顿量子计算研究中心推动量子计算研究,佛罗里达大学NVIDIA AI技术中心与大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
本土以外,越南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专注于人工智能平台的开发,支持医疗、教育、交通和金融等关键行业的AI应用,多伦多空间智能实验室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计算机图形学,致力于空间智能领域的研究,此外还有法国、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办公室驻地。
值得一提的是,5月19日,黄仁勋在Computex2025开幕演讲中还宣布,英伟达将联合台积电、富士康在中国台湾建立AI超级计算机,聚焦AI模型训练、高性能计算及数据中心技术研发。
巨头为何押注中国事实上,今年以来,不仅是黄仁勋,一众海外企业家也纷纷“用脚投票”,相继来华,带队考察。
据不完全统计,苹果CEO库克、高通CEO安蒙、辉瑞CEO布拉、桥水创始人达利欧、城堡投资集团CEO格里芬等各界企业家合计近40人今年曾来华访问。
而不少科技企业也争先恐后与中国谋求合作。毕竟在此前,特斯拉超级工厂落地上海曾给这些望眼欲穿的企业打了样,2022年8月,随着上海超级工厂第100万辆整车下线,特斯拉也将产品广泛地铺满了中国市场。
对于英伟达而言,如今的中国有着最肥沃的AI超创新活跃土壤,DeepSeek、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科技公司纷纷推出自研大模型,相关应用正在急速落地并重塑多个细分产业。
特别是春节期间,以DeepSeek为代表的低成本、高效果训练推理技术路线备受行业认可,千行百业重新燃起对AI的投资热情,让国内算力需求持续高企,这是英伟达不愿错过的产业浪潮。
黄仁勋表示,如果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将会是企业“巨大的损失”。他预估,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00亿美元。
追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英特尔和高通分别作为产业技术变革的底层基础设施,赚得盆满钵满,按照黄仁勋的设想,在刚刚开始的AI时代,英伟达要做下一站底层逻辑,在算力版图上也意味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想要引领一个时代没那么简单。当下,中国芯片产业研发的频繁加速,也带给了黄仁勋不小的压力。
国产算力已经有诸多亮眼表现。寒武纪思元系列、燧原科技云燧T20系列、壁仞科技BR100等都在各自赛道上双手入泥。特别是华为昇腾AI芯片,在业界有着“平替”H20的美誉。
黄仁勋也曾直言:“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征服了他们涉足的每一个市场。在生产最好的人工智能芯片的竞赛中,华为是英伟达‘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近日,英伟达市值虽持续回升,但黄仁勋该如何更深刻地撬动中国市场,无惧平替、持续淘金,将更加考验着他的能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