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使团首次出使欧洲,不是清朝末年,而是雍正年间
在人们的印象中,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再加上“天朝上国”的身份,与欧洲国家几乎没有什么政治上的往来,除非对方主动前来“朝贡”,直到晚清时期,才被迫放下架子,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派遣使团出访。然而许多人不会想到,其实早在雍正年间,清朝就已经派遣使团出访欧洲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与俄关系
俄国应该是最早与清朝交往的欧洲国家,早在清朝初年双方就已经产生互动,不过是以战争的形式。1652年,俄国侵略者来到了黑龙江沿岸地区,并与清军发生了军事冲突,之后他们在雅克萨、尼布楚等地修建要塞,妄图将这里占为己有。之后,康熙帝先后两次派兵征讨,发生了雅克萨之战,并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1722年,康熙帝病死,雍正帝继承皇位。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得知此事后,决定派遣使者前往清朝祝贺雍正帝登基。其实,她是想趁着这个机会,与清朝谈判来解决边界以及贸易问题。1726年,俄国使者萨瓦抵达北京,在觐见雍正帝后,又来到了边界与清朝谈判,之后达成了《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
二、雍正遣使
在《恰克图条约》签订前,清朝理藩院接到了俄国方面的消息,彼得一世的孙子彼得二世成为了新的沙皇。雍正帝考虑到之前俄国曾派使者前来祝贺,于是也想派出使者前往俄国。于是,雍正帝让理藩院向俄国萨那特衙门(枢密院)行文,“今值尔汗继承皇位喜庆之日,我国特派使者前往致祝”。
接着,雍正帝任用托时、广西、三宰为使者,踏上了前往欧洲的道路。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托时等人终于在1731年1月抵达莫斯科,他们乘坐九辆四轮马车,在雄壮的军乐声中,进入了克里姆林宫。不过,此时俄国的政局又出现了变化,彼得二世病死,他的堂姑母安娜成为俄国新的统治者。
三、再次遣使
3月,托时等人离开莫斯科,踏上了归途,行至半路之时,他们又遇到了以德新为首的使团。原来在1730年8月,清朝得知沙皇已经换人,于是雍正帝再度派出使团。雍正十年(1732年)4月,德新抵达圣彼得堡,在觐见俄国女皇后又来到了莫斯科。据俄国资料的记载,德新“跪着讲了两次话”,女皇“都向他答了话”。
那么,雍正帝为何要向俄国派出使团呢?其实,雍正帝也有着自己的目标。当时,雍正帝正准备对准噶尔部用兵,他担心会引起俄国人误会,因此想争取俄国的中立,不让它插手清朝与准噶尔之间的战争。另外,雍正帝还想通过使团与土尔扈特部建立起联系。在此之后,雍正帝及其后继者再也没有派出使团,从而丧失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朝上国的迷梦才打破。
参考资料:《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纪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