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文史 发表于 2025-4-27 07:30:00

江湖之远2:杜环,从战俘到旅行家,远游非洲的第一个中国人



 
751年,唐朝在怛罗斯一役中惨败,书记官杜环被俘。但命运的转折却让他意外地成为历史上首位踏足非洲的中国人。
一、战俘旅行家的诞生
提及古代的旅行家,人们可能会想到凿空西域的张骞,东渡传播佛经的鉴真,遍游中华的徐霞客,以及七下西洋的郑和。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唐朝有个叫杜环的人,成为中国第一个踏上非洲大陆的先行者。
杜环的这段传奇经历,与开元年间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紧密相连。唐朝,这个伟大的王朝,在经过几代帝王的精心治理后,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随着国力的增强,唐朝开始积极向外扩张,西域作为东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就成为其重要的战略要地。

 
然而,当时的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唐朝以西广袤的土地上,盘踞着强大的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这个被唐人称为“黑衣大食”的帝国,毫不掩饰自己对外侵略的野心。其开国功勋阿布·穆斯林甚至放言:“谁第一个踏上中国的土地,谁就能成为那片领土的总督。”这样的狂妄之言,不仅彰显了阿拉伯帝国的野心,也为两国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在这场国际象棋中,冲突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那就是著名的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的导火索,要追溯到唐朝名将高仙芝对石国的征伐。石国是个位于东西方两大强国之间的小国,一直在夹缝中艰难求生。751年,高仙芝以“无番臣礼”为由,对石国进行了征讨。尽管石国国王恳求投降,但高仙芝在应允之后却出尔反尔,俘虏并随后处决了石国国王及其重臣。

 
高仙芝
然而,命运的阴差阳错让石国王子逃脱了厄运,他怀着满腔仇恨向唐朝的宿敌“黑衣大食”求援,希望借助其力来复仇。这一举动直接引发了两大帝国间的全面对抗。
在那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唐军长途奔袭七百余里,最终在怛罗斯与敌军对峙。原本势均力敌的战局却因唐军内部的纷争而急转直下,最终以唐军的惨败告终。数千名将士沦为俘虏,其中就包括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杜环。作为战俘,他被带到了阿拉伯帝国,远离了故土大唐。然而,正是这次战败被俘的经历,意外地开启了杜环的探险之旅。

 
二、木鹿城风情
被俘的杜环心情沉重。他眼望遥远的故乡,满怀无法言说的惆怅,眼神迷离,仿佛已穿越千山万水,重回那片熟悉的土地,那个温暖的家。然而,残酷的现实将他拉回,被黑衣大食军队押解西行,未知的命运令他感到茫然无措。
在西行的路上,杜环经过了石国。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震惊和悲痛。这片土地曾经繁荣富饶,如今却变得荒凉破败,满目疮痍。无家可归的人们在路边乞讨,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杜环的心中泛起了一丝怜悯之情,他深知这些小国的无奈和牺牲。

 
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并没有给小国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它们成为战争的牺牲品。石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高仙芝对石国的征伐,以及随后的两国争霸战争,已经让这个小国失去了立足之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他们不得不面对饥饿和贫困的现实。
杜环不禁思考起这场战争的真正意义。他看到了大国争霸背后的残酷现实,也看到了小国和普通百姓所承受的苦难。

 
再往西行进,杜环就踏入了木鹿城的土地。这片异域上的人文风情令他眼界大开。木鹿城,坐落于亚梅国西南七百余里外,这里的民众以这片土地为家,繁衍生息,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文化。
木鹿城的城池如同堡垒,坚固而雄伟,城门由铁水铸成,象征着国家的坚韧与顽强。城内,盐池为民众提供着生活的滋养,而两所佛寺的矗立,则为这片异域增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杜环以他的双眼为笔,记录着这里的风土人情。木鹿城的土地肥沃,得益于完善的灌溉系统和大河分流的数百条水渠。这里的人民崇尚洁净,他们的住所高大厚实,市场井然有序。木雕与壁画艺术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精美的工艺品、叠布、羊裘成为交易的热门商品。

 
在这个国度,水果和瓜菜丰富多样,红桃、白柰、遏白、黄李等各种水果香甜可口;巨大的寻支瓜可供十余人共享,越瓜更是长达四尺以上。此外,蔓菁、萝卜、长葱等蔬菜也应有尽有。木鹿城的自然风光亦是壮丽非凡,生活习俗也别具一格。他们以五月为岁首,并以画缸相献为重要的习俗,这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这里还有打球节、秋千节等独具特色的节日庆祝活动。

 
木鹿城址
杜环还发现,木鹿城的人民信奉一种特殊的宗教习俗——礼天。他们避免食用自死或隔夜的肉,并以香油涂发,这种独特的习俗为这个异域国度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大食与波斯人的混杂居住,使得这里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段时间里,杜环深深地被木鹿城的异域风情所吸引。他全身心地投入观察和体验中,将这个国度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深深地刻印在心中。他以俘虏之身,过上了旅行家的生活。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湖之远2:杜环,从战俘到旅行家,远游非洲的第一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