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第一个站出来辟谣:最先预言仁川登陆是毛主席,不是雷英夫
仁川登陆是朝鲜战争中的关键转折点,也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麦克阿瑟指挥下突然登陆仁川,成功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路,并迅速占领汉城,直接扭转了战局。
这场出其不意的军事行动不仅影响了战争的走向,更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议题。
然而,关于“谁最早预言仁川登陆”的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
长期以来,国内普遍认为中国军事参谋雷英夫是第一个提出这一预判的人,但韩国学者徐相文通过苏联解密档案指出,真正最早预言仁川登陆的人是毛主席。
这一观点的提出,让历史真相更加复杂,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雷英夫的回忆录为何被广泛接受?
雷英夫是中国解放军的一位参谋,曾在朝鲜战争期间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
1991年,他出版了回忆录《在最高统帅部当参谋》,书中提到他在1950年8月23日研究朝鲜地图时,发现朝鲜人民军主力集中在釜山前线,后方防守薄弱,而美军在釜山既不撤退也不急于增兵,显然在酝酿大动作。
他通过分析认为,美军可能会从仁川登陆,并研究了仁川港的潮汐数据,得出9月15日是适合登陆的日子。
他将这一分析上报给周恩来,周恩来转告毛主席,毛主席对此表示认可。
雷英夫的回忆录出版后,这一故事被广泛传播,国内许多书籍和影视作品都引用了他的叙述,进一步强化了他是“最早预言仁川登陆的人”的说法。
然而,这一观点并未经过严格的史料核实,随着更多档案的解密,雷英夫的“第一人”身份逐渐受到质疑。
韩国学者徐相文为何提出不同观点?
2000年,韩国中央大学军事历史学家徐相文通过研究苏联解密档案,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
他发现了一份1950年7月2日的电报,记录了毛主席与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的会谈内容。
毛主席在会谈中分析了朝鲜战局,指出美军可能会从釜山、木浦、马山或仁川登陆,并特别强调仁川的战略重要性。
他建议朝鲜人民军尽快南下占领港口,尤其要加强仁川方向的防御。
这一分析比雷英夫的预测时间早了一个多月。
徐相文将这一发现写入了2000年《中共党史资料》第73辑的文章《关于“毛主席预言美军仁川登陆”的时间考》。
文章明确指出,雷英夫的回忆录存在时间上的问题,真正最早预见仁川登陆的人是毛主席。
毛主席为何能早早预判仁川登陆?
毛主席的预判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对国际局势的敏锐洞察。
他深知麦克阿瑟擅长出奇制胜,而仁川虽然地形复杂,但对擅长两栖作战的美军来说并非不可逾越。
此外,仁川距离汉城近,一旦被占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将被切断,战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毛主席还通过苏联渠道获得了部分情报,这进一步加强了他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不仅提出了预判,还多次通过苏联大使馆警告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加强仁川防御。
然而,金日成对此置若罔闻,认为美军不会冒险登陆仁川。
最终,美军成功登陆,朝鲜人民军防线全面崩溃。
雷英夫的贡献是否被过度解读?
尽管雷英夫并非“第一人”,他的分析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他通过研究仁川港的潮汐数据,将美军可能登陆的时间精确到9月15日,这一细化分析为中国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雷英夫的报告也得到了周恩来和毛主席的认可,说明他的军事能力和洞察力是值得肯定的。
雷英夫的回忆录虽然存在时间线上的问题,但仍然是了解朝鲜战争的一份重要资料。
国内对他的评价过于片面,将他捧为“第一人”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完全否定他的贡献也并不公平。
仁川登陆不仅是朝鲜战争的分水岭,也是研究历史的一块重要试金石。
这场争议提醒我们,研究历史不能单靠个人回忆录或单一资料,而应综合多方证据,尤其是解密档案的价值。
韩国学者徐相文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例。
同时,仁川登陆的历史教训也值得现代军事战略借鉴。
毛主席的战略预判体现了情报分析与决策的重要性,而金日成的忽视则暴露了执行力中的致命问题。
现代军事中,如何协调情报与决策执行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谁最早预言仁川登陆”的争议,随着苏联解密档案的公开和韩国学者徐相文的研究,历史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毛主席才是最早提出仁川登陆可能性的人,他的战略眼光和军事能力再次得到验证。
而雷英夫的贡献虽然重要,但“第一人”的身份显然不属于他。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齐德学:抗美援朝四大谜团:谁最先判断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 中国人最清楚,雷英夫是参谋部专业军人完全可能。 神仙还是毛主席![点赞][点赞][点赞] 毛主席的结论并没有传开,雷英夫的结论是【独立完成】的。但是在绝密档案解密前,说这件事情是否合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