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征税伤及自身:美股创5年来最大跌幅,市值蒸发2.8万亿美元
腾讯新闻《一线》作者 纪振宇 编辑 刘鹏
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日公布的全面关税措施,引发全球投资者大面积恐慌,3日美股遭遇重挫,三大股指全线大幅下跌,投资者信心崩溃,恐慌情绪弥漫。
当天美股直接跳空下跌开盘,并全天维持低位运行。
美国时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美国商品征收10%的基础关税,并对被指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国家实施更高的关税。其中,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34%的关税,使对华进口商品的总关税达到54%,新关税将于4月9日生效。
由于特朗普公布的这份全面关税措施,大大超出此前市场预期,引发投资者恐慌,当天美股在盘后就出现显著异动,标普、纳指相关的ETF均下跌超过3%,部分个股在盘后跌幅巨大,例如苹果下跌超7%、Meta下跌超5%。
3日开盘后,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没有得到丝毫缓解,有大量国际业务的美股上市公司成为当天市场下跌的重灾区。苹果当天重挫超过9%,亚马逊、Meta下跌超过8%,英伟达下跌超过6%,特斯拉下跌超过5%,谷歌下跌超过3%。
受到权重股全面大幅下跌的拖累,美股三大股指下跌惨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全天下跌超过1600点,跌幅近4%,标普500指数下跌4.8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5.97%,创下2020年6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衡量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波动指数当天跳涨近40%至30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3日表示,对于他令人震惊的新关税计划,外界的反应“非常好”。他在离开白宫时对记者说:“市场将蓬勃发展,股票将飙升,整个国家将迎来繁荣。”
“世界其他国家都在观望,看有没有可能达成某种协议,”特朗普说。
他还提到最近几周一些公司做出的投资承诺,声称这些投资总额接近7万亿美元。
“你们会看到事情的最终结果,我们国家将迎来巨大的繁荣,”他说。
在特朗普关税计划公布后,部分国家已经提出反制措施,加拿大总理Mark Carney在3日当天宣布,将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实施25%的关税,当天立即执行。法国总统马克龙敦促法国企业暂停一切在美国的投资计划。
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引发了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的强烈质疑,他们认为,美国实施大规模关税政策,将进一步抬高美国的通胀,最终受损的将是美国的消费者。
评级机构穆迪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Mark Zandi)表示:“关税的大部分成本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表现为物价上涨。”
赞迪还表示,如果特朗普落实新的关税措施,而其他国家通过提高对美国产品的关税进行报复,美国经济将遭受打击。
“关税与报复性措施相结合,将对经济造成沉重压力,在很多情形下可能会把我们推入衰退。”赞迪说。
公众民调也显示,大多数美国人不赞成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担心这可能会导致整体物价上涨。
根据马凯特大学法学院周三公布的一项民调,在美国成年人中,有58%的人认为关税对美国经济有害。调查还发现,大约六成成年人认为特朗普的政策将导致通货膨胀飙升。
其他全国性民调也显示出类似的公众反对态度,其中包括一项由CNN与SSRS联合进行的最新调查,发现有61%的美国人不支持总统在关税问题上的处理方式。 加了也没用,美国各阶层还是要依赖中国的“小商品”,它改不了生产链,中国商品物美价廉一样有竞争力。相反,美国人手头的钱又要变紧了,经济会更难流通,通货膨胀,恶性循环。 我想知道20%加上34%是针对所有商品还是部分商品,如果是不分又是哪部分商品? 降低贫富差距,促进内需!既然走不出去,我们就内部消耗。同时,增加对友好国家的贸易合作! 对美国进口的所有产品都加征百分之108的关税![点赞][点赞][点赞] 美国加关税,产品就加价,因为美国本来就没有产品,老美必须要买,等美国产业回流都要等几年,就看老美能撑多久,只要坚决不降价,坚决加价,相信他顶不住。 用企业家精神管理一个国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美国一国而言是最正确的,对其他国家来说是最错误和不可接受的,这也倒逼其他支持全球贸易的国家联合起来做生意。 一、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的短期影响分析1. 直接出口冲击有限,但部分行业承压• 对美出口依赖度降低: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GDP比例仅为2.3%,显著低于越南(29.7%)等国家,且中国对美出口占外贸总额比重已降至14.6%。这表明整体经济对美依赖度较低,关税的直接冲击相对可控。• 部分行业受波及:钢铁、铝制品、汽车零部件等关税重点领域可能面临出口成本上升,例如中国输美钢制螺丝的综合关税将达70%,导致价格飙升。但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完整(如东南亚服装生产依赖中国布料),可部分抵消转移风险。2. 供应链韧性缓冲关税冲击• 全球供应链难以替代: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例如电子产品组装和新能源产业链。特斯拉、大疆等美国企业仍依赖中国供应链。即便美国试图通过墨西哥中转,仍无法完全绕开中国中间品供应。• 出口多元化对冲风险: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拓展非美市场,2024年与东盟贸易额首超美国,且Temu、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占据美国线上零售近50%份额,削弱传统关税传导路径。3. 反制措施与政策应对• 精准打击美国痛点:中国对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征10%-15%关税,直接影响特朗普农业州票仓,2024年反制涉及近2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财政与货币政策发力:中国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2025年1-2月民生支出占比达46.7%),货币政策等待“中美同频”窗口,或推出降准降息刺激内需。二、未来中国经济走势预测1. 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深化• 消费市场扩容:中国内需对经济贡献率近70%,政策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工资水平推动“共同富裕”,预计消费对GDP贡献率将突破75%。• 房地产转型与新兴产业崛起:基建投资占比下降,财政资源向新能源、AI、创新药等领域倾斜,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或成新增长极。2. 科技突破重塑竞争优势• 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中国7纳米芯片自研进展显著,5G专利占比达38%,新能源车全球份额超45%。若实现5纳米芯片量产,将彻底打破美国技术封锁。•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华为等企业研发费用占比超25%,AI、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推动全球供应链向“中美双核”结构演化。3. 供应链重构与全球合作• “一带一路”深化:2024年对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17%,稀土、锂电池等关键资源掌控全球70%产能,形成反制杠杆。• 多边机制突围:通过RCEP、金砖扩容等对冲美国围堵,预计2030年前中国或成全球最大经济体。4. 政策工具箱释放潜力• 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控产能(如钢铁去产能)与促消费(家电下乡、免税政策)结合,提升企业资本回报率。• 金融开放加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180国,资本账户开放试点或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三、风险与挑战• 外部不确定性:若美国联合盟友推进“小院高墙”策略,或加剧技术脱钩;地缘冲突(如台海)可能引发供应链断裂风险。• 内部转型压力:房地产债务、家庭杠杆率高企需谨慎化解,避免系统性风险。总结美国加征关税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冲击有限,但中长期将加速中国向内需驱动+创新引领的双轨模式转型。若政策应对得当,中国有望在5-10年内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并通过“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增长。关键变量在于科技突破速度与地缘风险管控能力。 这个时候全国人民都要齐心协力,扩大内需,对美销售产品涨价对冲关税,其他国家的目前还无法取代我们的商品,我们要有定力 加关税必有两个结果:1、美国内进口商品越来越贵;2、国际商家寻求新的替代市场。我们应对不难:1、对美出口商品不在退税,提高对美出口商品价格。2、除美国外其它国家出口商品增加退税比例,降低渠道价格。3、对原产美国普通商品大幅加税。4、大幅缩小美国原材料进口商品关税。这样就可以让美元实际贬值,转弯抹角花更多的钱买到的还是中国商品。让与其友好的中间商欢天喜地挣差价。最终逼着美国扩大基础原材料出口,如俄国一样改变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