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和石油价格暴跌,阿根廷拿什么去换美元维系经济命脉?
特朗普的新一轮关税措施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直接冲击大宗商品市场。石油价格首当其冲,布伦特原油下跌6.6%,报每桶70.02美元;美国WTI原油跌幅更大,达7.1%,每桶66.6美元。尽管OPEC+计划5月加速减产,试图稳定市场,但特朗普关税引发的需求不确定性让油价持续承压。大豆市场同样未能幸免,国际需求萎缩让美国农民叫苦不迭,全球供应链调整正在悄然重塑贸易格局。
给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阿根廷带来沉重压力。拉美地区的经济前景也因此蒙上阴影,贸易战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大宗商品出口是阿根廷的经济命脉。大豆及其衍生物占其出口总额的30%以上,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支柱。大豆价格暴跌将直接削减其出口收益,阿根廷央行外汇储备压力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石油价格下滑将威胁死牛盆地(Vaca Muerta)页岩油气田的开发计划,这是米莱赖以吸引国外投资和创汇的关键项目之一。
更糟的是,市场竞争加剧。美国玉米种植者协会主席Kenneth Hartman Jr.警告,特朗普关税可能促使买家转向巴西等替代供应商,阿根廷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缩水,毕竟,在全球贸易的棋局中,没人像阿根廷总统米莱一样愿意为“美国优先”买单。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占阿根廷出口近8%,关税将直接减少外汇流入,国际商品价格下跌将削弱税收和生产激励。如果政府搞好对华关系,中国作为阿根廷大豆主要买家的现实不会受到直接冲击,但全球价格走低还是会拖累阿根廷的创汇能力。
分析指出,危机中也藏着转机。如果阿根廷和巴西能抓住供应链调整的机遇,优化本地FOB价格,或许能在乱局中找到立足点。
拉美地区在供应链重塑和货币贬值双重影响下面临分化格局,墨西哥可能会因供应链调整吸引更多的制造业投资;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依赖矿业的国家将会面临出口收入下滑的困境。货币贬值将呈现双刃剑效应,在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同时,推高这些国家的通胀压力。
特朗普关税引发的大豆和石油价格暴跌,让阿根廷的创汇前景蒙上阴影。出口收入减少、中央银行储备承压、能源投资放缓以及市场份额流失,可能将阿根廷推向新的经济困境,这场危机或许只是更大挑战的序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