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调整,家电出口厂商如何应对?
4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新关税政策后,家电出口厂商反应不一。第一财经记者获悉,有的家电出口商准备把选品展厅设到美国,展示前置缩短中间环节。有大型家电企业称此次关税变化的影响中性,因为没有影响中国企业的相对竞争力。
展示前置缩短中间环节
在此轮美国关税调整中,中国通过跨境电商出口到美国、单价在800美元以下的产品也要被征税。一些江浙的小家电出口商开始思考新的应对办法。
在慈溪做家电产业带选品展厅的余雪辉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认为,此次特朗普公布了新关税税率后,可能对在东南亚建厂的小家电企业影响较大,因为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累计关税达54%,而越南出口美国产品的关税是46%,税差不大。
“我们反而会加快推进慈溪家电馆美国选品中心项目的落地。”余雪辉透露,毕竟美国庞大的需求还在,随着关税增加,很多传统进口商、零售商会观望或停摆。“我们要更靠近美国去,把常年选品展厅前置,海外仓备货前置,缩短产业带源头工厂和当地消费者的环节,开发电商大平台的卖家、小b分销客户和‘出海四小龙’平台(SHEIN、速卖通、Temu、Tik Tok)的美国卖家客户,提高销售主动权和议价能力。”
余雪辉说,慈溪家电馆美国选品中心项目将落地在洛杉矶,那边的投入由美国合作伙伴承担,这是打通产业带源头供应链的尝试,今后用少量多批的发货方式来做。
一位在顺德的小家电企业负责人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新的关税环境下,如果东南亚工厂的原材料从中国运过去,其实也要交20%左右的税。美国的终极目标是要全世界企业去美国建厂。“美国市场一定会受影响,我们更看重东南亚、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
做出口美国风扇生意的中山市乐途电器总经理黎明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关税的变数很多,黎明阳认为无论在哪里开设海外工厂,轻资产模式风险较低。
之前,美国在今年已向中国加征20%关税,黎明阳已承担了4%关税增加的成本,美国客户承担16%关税增加的成本。此次美国向中国再加征34%的关税,美国客户将要承担50%的关税增加成本。黎明阳预计,这将传递到终端零售价,而终端零售价的大幅上涨将会影响美国消费者的需求。
大企业称关税影响中性
某大型彩电企业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新关税政策的影响中性。“我们的产能布局是全球性的,在墨西哥的工厂完全可以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
这位人士称,美国对墨西哥、越南也加征关税,意味着从中国、越南、墨西哥三大彩电生产基地向美国出口彩电都要加关税,各个品牌包括日韩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处境是一样的,不影响中国企业的相对竞争力。
至于关税增加会否影响美国彩电市场规模,上述人士认为,如果所有彩电生产基地的出口关税都提高,各个品牌包括日韩品牌都会涨价,会一定程度上抑制美国市场需求,但彩电零售价格本身不算高,所以即使涨价,对消费者需求的抑制也会较弱。
某大型家电企业相关人士表示,“我们也正在分析,积极应对,具体的方案还在讨论中,因为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首先是此次美国对主要贸易国(包括所有美国对其有贸易逆差的国家)都加征关税;其次,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还是有税差,不同国家、不同产品有差异,像热水壶、电熨斗等,中国出口美国的税率是56.7%,越南出口美国的税率是46%,有约10%的税差,而像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中国出口美国的税率与越南出口美国的税率之间有33%的税差。
在此情况下,周南建议,中国家电企业到东南亚等海外地区投资布局,要全面评估后再决定,一旦投入不要轻易放弃,否则之前的投入都将变成损失。总之,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企业要控制好海外投资的节奏。
周南认为,美国希望把制造业重新吸引到美国,一些海外客户想全球供应链多元化,中国想企业立足中国供应链,毕竟中国有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这三种想法正在博弈,也将影响全球供应链布局的走势。”
“加征对等关税之后,中国白电输美关税或飙升超79%,此前中国头部白色家电企业已在东南亚布局了十几个生产基地,本轮或受一定冲击,此外墨西哥、泰国等地竞争对手持续分食中低端订单,美国政策不确定性仍在加剧。”产业在线高级分析师王娟认为,受多边经贸环境恶化等影响,预计2025年中国家电企业对美出口将进入震荡区间,部分海外制造工厂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未来,中国企业保持国内技术迭代与智能制造优势、在全球布局中低端轻资产组装工厂、收购海外优质品牌资产,可能是突破贸易壁垒的核心抓手。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加了也没用,美国各阶层还是要依赖中国的“小商品”,它改不了生产链,中国商品物美价廉一样有竞争力。相反,美国人手头的钱又要变紧了,经济会更难流通,通货膨胀,恶性循环。 我想知道20%加上34%是针对所有商品还是部分商品,如果是不分又是哪部分商品? 降低贫富差距,促进内需!既然走不出去,我们就内部消耗。同时,增加对友好国家的贸易合作! 对美国进口的所有产品都加征百分之108的关税![点赞][点赞][点赞] 美国加关税,产品就加价,因为美国本来就没有产品,老美必须要买,等美国产业回流都要等几年,就看老美能撑多久,只要坚决不降价,坚决加价,相信他顶不住。 用企业家精神管理一个国家,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美国一国而言是最正确的,对其他国家来说是最错误和不可接受的,这也倒逼其他支持全球贸易的国家联合起来做生意。 一、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的短期影响分析1. 直接出口冲击有限,但部分行业承压• 对美出口依赖度降低: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GDP比例仅为2.3%,显著低于越南(29.7%)等国家,且中国对美出口占外贸总额比重已降至14.6%。这表明整体经济对美依赖度较低,关税的直接冲击相对可控。• 部分行业受波及:钢铁、铝制品、汽车零部件等关税重点领域可能面临出口成本上升,例如中国输美钢制螺丝的综合关税将达70%,导致价格飙升。但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完整(如东南亚服装生产依赖中国布料),可部分抵消转移风险。2. 供应链韧性缓冲关税冲击• 全球供应链难以替代: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例如电子产品组装和新能源产业链。特斯拉、大疆等美国企业仍依赖中国供应链。即便美国试图通过墨西哥中转,仍无法完全绕开中国中间品供应。• 出口多元化对冲风险: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拓展非美市场,2024年与东盟贸易额首超美国,且Temu、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占据美国线上零售近50%份额,削弱传统关税传导路径。3. 反制措施与政策应对• 精准打击美国痛点:中国对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征10%-15%关税,直接影响特朗普农业州票仓,2024年反制涉及近2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财政与货币政策发力:中国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2025年1-2月民生支出占比达46.7%),货币政策等待“中美同频”窗口,或推出降准降息刺激内需。二、未来中国经济走势预测1. 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深化• 消费市场扩容:中国内需对经济贡献率近70%,政策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工资水平推动“共同富裕”,预计消费对GDP贡献率将突破75%。• 房地产转型与新兴产业崛起:基建投资占比下降,财政资源向新能源、AI、创新药等领域倾斜,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或成新增长极。2. 科技突破重塑竞争优势• 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中国7纳米芯片自研进展显著,5G专利占比达38%,新能源车全球份额超45%。若实现5纳米芯片量产,将彻底打破美国技术封锁。•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华为等企业研发费用占比超25%,AI、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推动全球供应链向“中美双核”结构演化。3. 供应链重构与全球合作• “一带一路”深化:2024年对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17%,稀土、锂电池等关键资源掌控全球70%产能,形成反制杠杆。• 多边机制突围:通过RCEP、金砖扩容等对冲美国围堵,预计2030年前中国或成全球最大经济体。4. 政策工具箱释放潜力• 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控产能(如钢铁去产能)与促消费(家电下乡、免税政策)结合,提升企业资本回报率。• 金融开放加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180国,资本账户开放试点或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三、风险与挑战• 外部不确定性:若美国联合盟友推进“小院高墙”策略,或加剧技术脱钩;地缘冲突(如台海)可能引发供应链断裂风险。• 内部转型压力:房地产债务、家庭杠杆率高企需谨慎化解,避免系统性风险。总结美国加征关税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冲击有限,但中长期将加速中国向内需驱动+创新引领的双轨模式转型。若政策应对得当,中国有望在5-10年内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并通过“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增长。关键变量在于科技突破速度与地缘风险管控能力。 这个时候全国人民都要齐心协力,扩大内需,对美销售产品涨价对冲关税,其他国家的目前还无法取代我们的商品,我们要有定力 加关税必有两个结果:1、美国内进口商品越来越贵;2、国际商家寻求新的替代市场。我们应对不难:1、对美出口商品不在退税,提高对美出口商品价格。2、除美国外其它国家出口商品增加退税比例,降低渠道价格。3、对原产美国普通商品大幅加税。4、大幅缩小美国原材料进口商品关税。这样就可以让美元实际贬值,转弯抹角花更多的钱买到的还是中国商品。让与其友好的中间商欢天喜地挣差价。最终逼着美国扩大基础原材料出口,如俄国一样改变经济结构。